劉好仃在本子上記下時間。
第二天早上六點,第一組試驗數據出爐。
老黃拿著檢測儀,在烘乾房門口抽檢了三片剛下線的玻璃。手指沿著邊緣滑過,停頓兩次,最後搖頭:“無裂,應力均勻。”
小李同步調出係統記錄:良率98.7,比主線低0.3,但在可控範圍。
班組長在記錄本上寫下:“0600,環境溫38.2c,濕度82.1,首檢通過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劉好仃把三本記錄收走,回到看板前,打開合賬本,對照著寫進總表。
中午,溫度升到三十九度,濕度一度衝到八十九。小李發現係統報警提示延遲了七秒。
“網絡卡了。”她立刻排查,發現是臨時攝像頭信號不穩。
“換條網線。”劉好仃說,“彆讓小毛病糊弄過去。”
下午三點,第二輪抽檢,老黃在第五片玻璃邊緣發現一條微裂,立刻叫停。
“不是批量問題。”他用放大鏡看,“單片受熱不均,可能是銅管繞得不勻。”
劉好仃立刻讓班組長調整加熱環位置,重新校準。
晚上八點,三方記錄第一次對賬。
小李的數據:累計下線147片,異常報警3次,均在濕度波動期。
老黃的手記:抽檢9次,共27片,發現微裂1片,其餘正常。
劉好仃的合賬本上,畫了個三角標記,標著“濕度峰值關聯異常”。
“有影子了。”他說。
老黃點頭:“明天再跑一輪,看是不是真有關係。”
第三天清晨,七十二小時測試進入最後十二小時。
所有人輪班盯崗。小李熬了個通宵,眼睛發紅,但還在調程序。她把報警響應時間從七秒壓到一點八秒,又加了個“環境波動預警”小彈窗。
班組長換了身乾淨工裝,說:“最後一班,得精神點。”
老黃一早就在烘乾房外等著。六點整,他戴上手套,拿起檢測儀。
第一片下線,他測完,點頭。
第二片,翻過來看邊緣,停頓,再看,放下。
第三片,直接遞到劉好仃手裡:“你看看。”
劉好仃接過,對著光看。右下角有一道極細的紋,像頭發絲,不仔細根本發現不了。
“和前天那片一樣位置。”老黃說。
小李立刻調出數據:溫度38.5c,濕度86.3,係統無報警。
“它沒報。”她說,“但裂了。”
劉好仃把玻璃放在桌上,三本記錄本擺在旁邊。他沒急著寫,而是把三份數據並排攤開,盯著看了很久。
然後他拿起筆,在合賬本上寫下最後一行記錄時間:0617。
接著翻到新一頁,畫了個表格,標題是:“極端環境測試最終數據彙總”。
他剛寫下第一行數字,小李的手機震了一下。
她低頭看,是係統後台提示:
“試驗線運行71小時58分,累計下線219片,發現潛在缺陷2片,係統漏報1次。測試即將結束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