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李愣住:“這說法……有點暖。”
“本來就是人的經驗。”劉好仃說,“咱們隻是幫他們存下來。”
班組長翻開本子:“那我重新排回訪計劃。觀望期客戶,重點講責任追溯;試探期客戶,問操作體驗;依賴期客戶,直接發報告,不打擾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彆再問‘好不好用’了。這句話問了半年,問不出新東西。”
老黃突然說:“可咱們這麼細,會不會太累?”
“累是累點。”劉好仃說,“但比瞎忙強。以前是看見數據才動,現在是看趨勢就調。咱們不追客戶,咱們走在他們前頭半步。”
小李打開電腦,開始改數據標簽:“我加個‘階段識彆’字段,再做個自動推送模板。”
老黃拿起筆:“我來設計報告樣式,彆整得太花,工人不愛看花裡胡哨的。”
班組長翻著日誌:“那我從今天起,回訪記錄裡加一欄——‘客戶說話時有沒有看屏幕’。真信的,眼睛會往界麵上瞟。”
劉好仃沒動,站在白板前,看著那三條線。
敢不敢用。
願不願提建議。
能不能離不開。
他拿起筆,在最後一行寫下:“策略升級,不是改功能,是改節奏。”
小李抬頭:“劉師傅,您說宏遠那邊……會不會也看懂了?”
“他們要是隻看功能,就看不懂。”劉好仃說,“這東西不是快慢的事,是能不能長出來。”
老黃喝了口涼茶:“那咱們這‘三階機製’,算不算給它澆水?”
“算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澆水不如等雨。咱們現在做的,是把地翻鬆,讓根好紮。”
班組長忽然笑出聲:“我剛想起來,上個月還有客戶問‘這功能能刪嗎’,我說能,他立馬說‘那先留著’。”
“留著就是機會。”劉好仃說,“不怕人不用,怕人直接刪。”
小李調試完後台,點了發送測試:“劉師傅,第一份健康報告,發給誰?”
“發給東莞李工。”劉好仃說,“他提了夜間模式,說明已經在想怎麼用得更順。”
“可報告裡沒有夜間模式啊。”
“沒關係。”劉好仃說,“先讓他知道,他的習慣,已經被看見了。”
電腦屏幕亮著,報告預覽頁靜靜躺著:
【您的使用報告·第1期】
累計使用“熟手版”:68次
節省操作步驟:約409步
相當於步行穿過整個車間11次
最常使用時段:早班開機、換模後、材料變更時
係統記錄:您設置的參數,與最優值匹配度達98.7
——您的經驗,正在讓機器更懂您。
小李點了發送。
進度條走到100,彈出提示:已送達。
老黃看著屏幕:“他要是不看呢?”
“看不看,都是個開始。”劉好仃說,“咱們不能指望一發報告就改變什麼。但總得有人,先把話說出來。”
班組長合上本子:“那我下午去趟東莞,不問功能,就問他最近哪天最省心。”
“去吧。”劉好仃說,“記得帶本子,記原話。”
小李忽然說:“劉師傅,您每天劃三道線,今天劃了嗎?”
劉好仃低頭看紙,三道橫線已經畫好,墨跡未乾。
他抬頭:“劃了。心一穩,事就成了半。”
老黃站起身,拍了拍褲子上的灰:“那我先去把報告模板打出來,彆整得太正式,標題就寫‘您這個月的操作,我記著呢’。”
小李笑了:“這標題……有點土。”
“土才像人話。”老黃說,“咱們又不是做廣告。”
劉好仃沒再說話,走到窗邊。廠區燈還亮著,一排排整齊,像沉睡的機器在呼吸。
他掏出本子,翻到新的一頁,寫下:
“三階響應機製——啟動。”
筆尖劃過紙麵,沙沙作響。
窗外,一輛叉車緩緩駛過,車燈掃過牆麵,像一道移動的光縫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