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戶問:“要是你們這幾個核心人走了,這套東西還能不能轉?”
劉好仃站在原地,沒接話,也沒點頭。他把手裡的筆輕輕夾進本子,合上,放在醫療線模型旁邊的展台上。那句話像一塊磚,砸進水裡,沉得快,但漣漪一圈圈往外推。
他轉身走到角落的小圓桌邊,拉開椅子坐下,“都過來坐,彆站著聽客戶說,咱們也該說說了。”
小李從打印區走過來,手裡還捏著剛出的宣傳頁。新人甲合上平板,快步跟上。老黃慢了一步,順手把監控屏調成畫中畫模式,才挪過來,一屁股坐下,工裝褲蹭出點布料摩擦聲。
“剛才那句話,”劉好仃開口,“不是問技術,是問我們能不能‘活’下去。”
新人甲皺眉,“可我們係統是自動運行的,又不靠人盯。”
“但他們不信。”劉好仃指了指本子,“他們怕的是——今天這幫人懂,明天人一走,東西就成了擺設。”
小李插話:“那就得讓他們知道,經驗已經進係統了。”
“怎麼證明?”老黃抬頭,“說‘已錄入’沒人信,得讓他們看見。”
三人目光聚過來。劉好仃點點頭,“所以咱們今天不聊‘解釋’,聊‘怎麼讓人信’。”
他翻開本子,指著三欄記錄:“功、服、信。之前咱們分得好,但現在得重新看——這三個問題,根子都在‘信’上。”
“功能誤解,其實是不信人機配合;服務疑慮,是不信響應能落地;連口訣被當笑話,也是不信老師傅的經驗能變成技術。”
他頓了頓,“他們要的不是說明書,是安全感。”
新人甲低頭翻記錄,“那‘聽聲辨故障’那個案例,客戶聽完就不笑了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敲了下桌子,“真實故事比ppt有用。問題是,咱們不能靠我一張嘴講完所有事。”
小李眼睛一亮,“能不能把案例做成小視頻?掃碼就能看。”
“不止視頻。”劉好仃說,“要看得見人,看得見現場,看得見結果。每一段都得有名字、有時間、有處理記錄。”
老黃咧嘴,“像病曆本?”
“對,像病曆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咱們給每個典型故障建個‘病例卡’,叫‘一分鐘實錄卡’。視頻掃碼看,下麵寫清楚誰修的、什麼時候、問題在哪、怎麼解決的,最後加一句——‘此經驗已錄入係統,可複製,可驗證’。”
新人甲立刻掏出平板,“我可以整理素材,昨天的維修記錄都存著。”
小李跟著接話:“設計部那邊我能協調,明天一早就改版宣傳頁,留出位置放二維碼。”
老黃卻搖頭,“可彆把群聊截圖打出來,看著像泄密。”
“不公開群。”劉好仃擺手,“但可以告訴客戶,維修響應不是客服接電話,是真人接單。名字在係統裡掛著,修不了算責任。”
“那我到時候就說——‘我名字在上麵,修不了你找我’。”老黃拍了下胸,“比啥都硬。”
劉好仃笑出聲,“這話好,明天你就站展台邊上,誰問售後,你就來這句。”
小李還有顧慮:“可‘核心人走了係統還能轉’這種問題,光靠案例卡夠嗎?”
“不夠。”劉好仃坦然,“但咱們得一步步來。今天先讓經驗‘看得見’,明天再讓係統‘會說話’。”
他拿起筆,在本子上寫下三行字:
功能誤解——用比喻講清人機關係。
服務誤解——用承諾綁定責任到人。
可信誤解——用實案證明經驗可傳。
“小李,你負責‘醫生與ct機’那個類比,寫成標準話術,發群裡。”
“新人甲,你挑三個最有代表性的案例,做首批實錄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