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樣間的冷卻燈由紅轉綠時,劉好仃正盯著屏幕右下角的計時器歸零。他順手點開監控畫麵,鏡頭裡林組長戴著白手套,拿起第一塊帶ed燈帶的防霧鏡,輕輕翻轉。
“邊緣有位移。”她聲音不大,但話一出口,旁邊的王工立刻湊近看。
劉好仃把畫麵放大,玻璃側邊那條細如發絲的線路,在弧形轉彎處微微偏了方向,像走路時不小心踩歪了一步。不算大問題,可誰也不敢說它以後不會變成大麻煩。
“老趙,磨邊的時候弧度是不是比圖紙多了兩度?”林組長問。
老趙湊上前,眯眼看了會兒,“是多了那麼一點點,我以為不影響。”
小周蹲在旁邊,臉有點紅,“我埋線時沒考慮到這個,往後得留出補償量。”
沒人吵,也沒推責,就是安靜地圍在一起看這塊鏡子,像一群家長第一次發現孩子作業本上的錯彆字。
劉好仃拿起內線電話:“暫停後續打樣,問題記進觀察清單第一條——工藝銜接標準缺失。”
掛了電話,他回到工位,打開企業微信裡的“新變化應對籌備組”群聊。消息已經堆到九十九條未讀,但他隻關心三類:生產進度、客戶反饋、物料動態。
訂單數確實漲了。過去三天,含“防霧+燈帶”的訂單從七單跳到二十三單,增幅明顯。可當他讓小李導出客服記錄時,卻發現另一個數字更紮眼——三十七的客戶在下單後追問:“你們能保證這玩意兒用一年不壞嗎?”
不是質疑技術,是怕出問題沒人認。
“我們接了單,但還沒真正拿下信任。”他自言自語了一句,順手在筆記本上寫下第二條:“交付信心不足”。
這時小李端著杯子路過,看見他在寫,停下腳步。
“風向標又更新了。”他說,“‘音響集成’匹配度再升,現在是五顆星。”
“還是那個浴室天花板客戶?”劉好仃抬頭。
“不光他。今天又有兩個谘詢,一個想裝背景音,一個希望鏡子能唱歌。”
劉好仃沒笑。他知道這不是玩笑。客戶願意提要求,說明他們開始覺得這家廠“能乾點不一樣的事”。可也正因如此,一旦做不好,失望就會來得更快。
他調出係統後台,新建了一個臨時標簽:“技術適應性評估”,然後把“音響集成”“觸控開關”“變色玻璃”三個詞拖了進去。
“先不急著做。”他對小李說,“先把它們當成預警信號。看看後麵會不會持續冒頭。”
小李點頭走了。劉好仃靠回椅子,目光掃過牆上貼的排產表。原本整齊的節奏已經被打亂,高優單插進來,非緊急訂單自動順延,物流那邊也開始頻繁調整路線。
彈性排程啟動了,但彈性也有代價。他點開物料預測模塊,發現佛山那批塗層劑雖然準時到貨,可下周預定的一批特種膠水卻因供應商設備檢修延遲兩天發貨。這意味著,如果有三單以上同時進入裝配階段,生產線就得等料。
他在係統中標記了兩個潛在風險訂單,備注:“關注膠水到貨時間”。
下午三點四十分,林組長敲了敲他桌角。
“臨時小組開了個短會。”她說,“老趙和小周商量了個辦法:以後磨邊弧度超過十五度的,預埋線路要提前加一段緩衝彎。我們做了個簡易模板,拍了視頻存檔。”
劉好仃點開她發來的文件,畫麵裡老趙拿著尺子比劃,小周在一旁接話,語氣認真得像在講公開課。
“挺好。”他說,“把這個納入非常規訂單處理指引的附件,周五前發初版。”
林組長猶豫了一下,“還有件事。剛才質檢複檢那塊樣品,通電測試半小時,溫度上升正常,但關燈後線路有輕微餘震,像是電流殘留。”
劉好仃皺眉,“多輕?”
“肉眼看不出來,儀器測到的。可能無關緊要,但我們覺得……還是報一下。”
他點點頭,在筆記本上添了第三條:“潛在技術隱患”。
五點十八分,夕陽斜照進辦公區,有人開始收拾包。劉好仃沒動。他把今天所有信息歸攏成一份草稿文檔,標題寫著《新變化應對初期觀察清單v1.0》,內容分三欄:
問題類型|具體表現|應對方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