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投影幕布上的客戶名單往下拉了拉,鄭州那家公司的名字還亮在最頂上。他沒說話,隻是用筆尖輕輕點了點屏幕,一圈漣漪似的波紋蕩開。
小周湊近看,發現表格裡多了幾列新字段:簽約時長、采購頻率、最近一次回訪時間,還有一欄標紅的“異動備注”。
“咱們不能等客戶退了單才反應。”劉好仃終於開口,聲音不高,但字字清楚,“得先知道誰容易被撬走。”
老趙喝了口涼茶,紙杯捏在手裡轉了半圈:“可這標準怎麼定?剛合作的客戶多多少少都得盯,咱們人手不夠啊。”
“那就分等級。”劉好仃翻開自己的筆記本,抽出一張畫滿線條的草圖,往桌上一鋪,“我昨晚理了個‘三級響應流程’。一級是高危,二級是觀察,三級是常規維護。重點盯一級,二級定期刷,三級靠係統自動提醒。”
小周伸頭一看,圖上用藍、黃、紅三種顏色標出了不同的處理路徑。客服負責初篩,銷售負責核實,物流配合反饋簽收後的異常情況。
“這不就是咱們平時做的事,隻不過加了個順序?”小周撓頭。
“順序就是規矩。”劉好仃指了指流程圖中間的一環,“以前是出了事才串起來查,現在要倒過來——先把線埋好,等信號一響,馬上拉網。”
老趙點點頭,又皺眉:“可誰來牽頭?客服隻管接電話,銷售忙著跑客戶,物流隻管送貨。真有事,容易你推我、我推你。”
“那就設個聯絡崗。”劉好仃早有準備,“不增人,不加編,每周從三個部門各抽一個,組成應急輪值小組。發現問題,第一時間彙總,統一上報。”
“還得有個主心骨。”老趙看著劉好仃,“你來定方向,我們來跑腿。”
劉好仃笑了笑:“我不一定在場,但機製得在。就像咱們廠的老鍋爐,沒人看著它燒,可溫度一掉,警鈴就響。”
小周突然舉手:“那‘一級預警’的標準是什麼?總不能所有新客戶都當高危吧?”
“雙維度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寫下兩行字:
簽約不滿三個月
月均采購少於一次
“符合這兩條的,先列入觀察級。”他頓了頓,“再加上一條——如果客戶被競品接觸過,立刻升為一級預警。”
“可我們怎麼知道人家有沒有被接觸?”小周問。
“線索藏在細節裡。”劉好仃調出一條回訪記錄,“比如客戶說‘最近有廠家來談合作’,或者‘換了整裝方案’,甚至隻是語氣變了,說‘再看看’‘暫時不急’,都得記下來。”
老趙翻著自己的本子:“前兩天成都那家,回訪時說‘裝修延期’,我當時沒多想,現在看,怕不是借口。”
“不是他們不說實話,是我們問得不對。”劉好仃說,“以後回訪問題要改——不問‘用得好不好’,問‘最近有沒有其他品牌聯係您’。”
小周眼睛一亮:“我可以做個簡版問卷,掃碼就能填。再加個語音留言功能,年紀大的客戶也能說兩句。”
“就用你上次做的那個反饋卡模板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這次要加個觸發機製——隻要客戶提到‘免費送’‘套餐’‘整屋設計’這些詞,係統自動標紅,推送給輪值小組。”
老趙想了想:“那回訪頻率呢?一級客戶多久打一次?”
“48小時內必須響應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這六個字,圈了起來,“不管有沒有退單,隻要出現預警信號,兩天內必須有人聯係,了解真實情況。”
“兩天?那得專人盯著。”老趙皺眉。
“所以輪值表要排細。”劉好仃從文件夾裡抽出一張表格,“我擬了個初版,下周開始試行。銷售出一個,客服出一個,技術出一個,每天早晚各一次碰頭,彙總線索。”
小周低頭看表:“那我得重新調係統提醒,不然容易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