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補不完也要用。”劉好仃說,“新規則執行第一天起,所有交接必須按標準話術錄入係統。過去的慢慢補,未來的必須清。”
小周舉手:“我建議在報表裡加個‘人工補錄’標記,這樣統計時能區分開,避免誤導。”
“可以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虛線表示,隻作參考。”
李工很快在圖表中加入了分類標識。主趨勢線清晰上升,即使剔除補錄數據,閉環率依然穩定在90以上。
“再看協作效率。”劉好仃指著另一張表,“原來一個任務平均卡在三個環節,最長停留四十分鐘;現在多數能在十五分鐘內響應,最長不超過半小時。”
“而且沒人再問‘這事歸誰管’。”小周笑著補充,“彈窗一跳,責任自動綁定,賴都賴不掉。”
“這就叫省心。”老趙喝了口茶,“以前天天扯皮,現在連吵架的機會都沒了。”
劉好仃也笑了笑,但沒放鬆語氣:“彆光看數字好看。我們改的不是效率,是信任。當每個人都相信前一個人沒偷懶,後一個人不會糊弄,整個鏈條才真正轉得起來。”
李工默默在文檔末尾加了一句備注:“建議將三項核心機製列入日常運維清單,定期巡檢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“寫上去。”劉好仃說,“然後咱們一起簽個字。”
四個人圍到一台電腦前,依次在《改進成果固化備忘錄》上輸入工號和確認碼。頁麵提示“提交成功”,自動歸檔至項目曆史庫。
“接下來呢?”小周問。
“接下來?”劉好仃坐回座位,翻開筆記本,在最新一頁寫下幾行字:
數據清洗完成,七處衝突已修正
閉環率提升至96,延遲下降41
三項機製正式轉入日常運維
他寫完,抬頭看了眼牆上的進度牆。原本空白的最後一格,已被貼上一張黃色便簽,寫著:“評估完成”。
筆尖頓了頓,他在下方又添了一行小字:“穩住了,才能往前走。”
這時,小周忽然拍了下桌子:“等等!我發現一個問題——改進後雖然閉環率高,但‘超時自動提醒’觸發次數反而比預估少很多。”
劉好仃抬眼:“怎麼說?”
“按理說,接班人十分鐘沒確認,係統該報警。可過去六天隻觸發了兩次,遠低於模擬時的預期。”
老趙也湊過來:“不可能這麼自覺吧?”
李工調出日誌:“確實……大部分都在八分鐘內完成了確認。”
“不是他們變勤快了。”劉好仃盯著屏幕,忽然輕聲說,“是提醒方式變了。”
“什麼意思?”小周問。
“以前靠人催,現在靠係統推。”劉好仃點了點桌麵,“消息直接彈在手機上,紅點不消,心裡就不踏實。這不是紀律變好了,是設計讓人沒法忽略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