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係統右下角的提示音又響了一下,劉好仃沒抬頭,手指已經滑動鼠標點開。那條新消息還停在“你們的服務看起來不錯,但我需要看看彆人家是怎麼做的”上,光標在句尾輕輕跳動。
他看了眼時間,早上七點四十二分,辦公室還沒幾個人上線。他把這條留言拖進《重點客戶強化行動清單》的第一個分類:“觀望型新戶”,順手在旁邊打了個星標。
昨天定下的三類重點客戶——複購老戶、協同案例戶、主動反饋戶——已經在文檔裡列得清清楚楚。他一條條往下拉,手指一頓,把一位姓陳的老客戶名字置頂。這位客戶三年下了七單,每次都要加磨砂邊、調色膜厚度,工藝要求比圖紙還細。前兩天他還跟小李說:“你們這玻璃裝完,比我閨女挑口紅色號還認真。”
劉好仃笑了笑,把“陳工定製服務全流程備案”單獨建了個子文件夾,往裡麵塞了最近三次訂單的技術參數和溝通記錄。接著打開內部協作平台,給技術組發了一條通知:“所有高複購客戶檔案即日起雙備份,主責人請假期間由二線支持接替,不得中斷響應。”語氣像在提醒大家記得關燈。
八點剛過,電話響了。來電顯示是陳師傅。
“劉師傅,在嗎?”聲音有點遲疑,“我這邊陽台要改設計,原對接的小周說他請了兩天假?”
“在的,陳師傅。”劉好仃立刻坐直,“小周身體不舒服,但您的事我們一直盯著。您放心,等他回來還是全程負責,不會換人接手。”
對方沉默兩秒,“我不是怕換人,就怕中間斷檔,又要重新講一遍需求。”
“理解。”劉好仃一邊說話,一邊在係統裡點了“服務無縫過渡”標簽,同時把客戶檔案推送給技術組備份負責人,“我已經讓同事把您之前的七次調整記錄都歸攏好了,連您上次說‘膜色偏暖一點’這種細節都在備注裡標紅了。我現在就能給您確認,改動部分我們可以今天下午出預覽圖。”
電話那頭鬆了口氣,“那行,你這麼一說我就踏實了。”
掛了電話,他沒停,直接做了個圖文簡報:左邊是客戶曆次合作的時間軸,右邊是當前項目進度,末尾加了一句:“每一次定製,我們都記得。”下午三點十七分,點擊發送。
做完這些,他轉回頭處理那位還在觀望的新客戶。
沒有甩鏈接,也沒發宣傳冊。他在已完成的合作案例裡篩了一遍,挑出三位和這位谘詢者背景相似的客戶——都是小商鋪翻新,都有玻璃隔斷+防爆膜需求。把他們的流程節點整理成一份《典型合作路徑參考》,隱去姓名和地址,隻留階段描述:
“第1天:線上溝通需求→第2天:專員上門測量→第3天:方案確認+報價→第5天:安裝完成。”
附言寫得像朋友聊天:“這是幾位和您類似需求的朋友走過的路,您可以看看哪一段最像您的現在。”
發完,他順手在係統裡設了個提醒:三天後自動觸發一次溫和回訪。不是催單,就是問一句“最近有新進展嗎?需要我們再梳理一下嗎?”
十點半,小王上線,看到任務欄多了幾條更新,湊過來問:“這‘重點客戶強化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?怎麼不先開會說一聲?”
“不是新開的活兒,是把咱們做得好的地方再踩實一點。”劉好仃端起杯子喝了口涼茶,“就像炒菜快出鍋了,撒把鹽提味。你現在每天接到的谘詢,八成都在問‘之前那個流程還管不管用’,說明人家信了。信了就得趁熱打鐵,不能讓人慢慢冷下來。”
小王點頭,“也是,昨天還有個客戶說‘你們最近挺穩的’,聽得我心裡還挺美。”
“那就讓人一直美下去。”他打開數據麵板,三類重點客戶的互動頻率都在往上走。尤其是那些主動反饋過的,幾乎每周都會來問點新問題,像是在參與共建。
中午飯點,他沒動地方,從抽屜裡摸出一包泡麵,撕開調料包時瞥見手機彈了條通知:陳師傅那邊回複了圖文簡報,隻寫了三個字:“很細致。”
他把叉子插進麵裡,沒急著吃,而是打開共享文檔,在《成果強化進展》文件夾裡新建一頁,標題叫“服務感知升級案例001”。把整個交接過程、客戶反應、應對動作全記進去,末尾補了一句:“信任不是一次達標,是每次都不掉鏈子。”
下午兩點,外勤組回傳一張現場圖:一家咖啡館的玻璃門裝完了,店主抱著貓站在門口拍照。這張圖被自動歸類到“協同案例戶”標簽下。劉好仃把它截出來,放進《典型合作路徑參考》的示例區,替換掉原先乾巴巴的文字說明。
五點十八分,係統自動生成今日客戶互動熱力圖。屏幕上,三類重點客戶的活躍區塊明顯比上周更密集。有個複購老戶甚至主動留言:“下次換你們做幕牆,我也推薦你們。”
他一條條看完,沒回複,隻是把文檔歸類存檔,頁麵停留在熱力圖上。窗外天色漸暗,樓下的車流聲低了下來。
六點二十三分,最後一封郵件同步完成。他關閉其他窗口,桌麵上隻剩客戶係統界麵,右下角的時間跳到182407。
一條新消息彈了出來。
來自那位剛收到《合作路徑參考》的潛在客戶:“你說的這幾段路,我好像都走到了路口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