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有多少?”劉好仃問。
“最少三周。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抓起筆,在白板上寫下四個字:先試十戶。
然後他轉頭看向王芳:“你這兩天去聯係那些回訪時提過‘希望燈更聰明’的客戶,問他們願不願意當第一批‘燈友’,參與新功能測試。”
王芳點頭記下。
“孫雯,你負責拍點東西。”劉好仃繼續說,“不用剪成宣傳片,就錄幾個真實場景:老人怎麼開關燈、走路節奏、夜裡坐哪兒。我們要做的,是讓機器學會‘看生活’,而不是背參數。”
孫雯打開電腦,新建了一個文件夾,輸入名字:燈友計劃·素材01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趙磊站起身:“我回去就整理現有係統的瓶頸清單,列個升級路線圖。第一關是響應延遲,第二關是數據分類顆粒度不夠。”
“彆急著畫終點。”劉好仃提醒,“先把第一步踩實。咱們不是要比誰先推出新功能,是要讓燈真的懂人,慢點不怕。”
王芳合上本子:“那我明天就開始打電話?”
“打。”劉好仃說,“但彆說是‘免費試用’,要說‘邀請您幫我們把燈變得更好’。”
孫雯抬頭:“要是有人問風險呢?”
“就說實話。”劉好仃看著三人,“可能會出錯,但我們保證每一次都會認真改。”
趙磊站在原地沒動:“其實……還有一個問題。”
“你說。”
“如果係統真的學會了一個人的習慣,有一天它發現這個人突然什麼都不做,也不動,會怎麼辦?”
空氣微微一頓。
劉好仃緩緩吸了口氣:“那就讓它發出第一條也是唯一一條強製提醒:‘請立即聯係該用戶’。”
他說完,走到窗邊。廠區路燈已經亮了,叉車停在裝卸口,影子拉得很長。樓下的保安正蹲在門口吃飯,塑料飯盒冒著熱氣。
屋裡沒人再說話。
趙磊回到座位,打開一台舊筆記本,界麵彈出密密麻麻的代碼框。他新建文檔,標題寫上:行為學習模塊可行性分析。
王芳翻開客戶回訪表,用熒光筆圈出七八個名字,旁邊標注“表達過期待智能化提升”。
孫雯調出昨天拍的養老院視頻,暫停在一位老人扶著牆緩慢行走的畫麵。她逐幀往後拖動,數著他每一步之間的間隔。
劉好仃坐回工位,打開空白文檔,敲下第一行字:
“升級目標:讓燈記住人的日常,而不是僅僅響應動作。”
他停下,回頭問趙磊:“你覺得,一個燈,最長能記住一個人多少天的習慣?”
趙磊的手指停在鍵盤上方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