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屏幕還亮著,文檔裡那句“我們”靜靜停在光標前。劉好仃沒急著關機,而是把打印好的《五年發展構想》抽出來,順手夾進文件夾,起身時帶起一陣風,吹動了桌上那份沾著油漬的技術趨勢清單。
他拎著保溫杯走進會議室,趙磊已經坐在角落翻資料,王芳正往本子上寫什麼,孫雯則把幾份問卷草稿攤開在桌邊。沒人說話,但氣氛不像開會前的緊張,倒像是老朋友碰頭前各自整理思緒。
劉好仃把文件分發下去,坐到主位,開門見山:“昨晚寫的這個東西,你們都看了吧?彆客氣,有哪條覺得不靠譜,現在就說。”
趙磊抬頭:“第一條說每年推一項實用改進,聽著不多,可咱們現在連專人負責研發都沒有,靠誰來推?”
“你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不是讓你一個人乾,是得有人牽頭。你現在就在做技術追蹤,下一步就是把看到的變成能用的。”
王芳插話:“市場這邊我也想問,你說拓展個性化產品線,客戶確實提得多,可真讓他們下單,八成還是選標準款。咱們搞定製,會不會自嗨?”
“不會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他們嘴上不說要,但一問透光度、顏色、邊框材質,眼神就亮了。這不是需求藏得多深,是咱們一直沒給出口子。”
孫雯合上筆記本:“人力這塊我也有點擔心。新人培訓體係升級聽著好聽,可現在師傅們自己都忙得腳不沾地,誰有空帶人?而且離職的多是年輕技工,說明咱們留人方式也得變。”
“所以這不是一條條命令,是問題堆在一起,得一起解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重新畫了個三角,“研發、市場、人才,誰先動都不行,誰不動也不行。咱們得像擰螺絲,一圈一圈慢慢緊。”
趙磊若有所思:“就像上次環保升級,也是先小範圍試,沒問題再鋪開?”
“對路了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這次也一樣。比如定製透光度,咱們不一口氣接五十單,先挑五個願意嘗鮮的客戶,從下單、設計、生產到安裝全程走一遍,看看卡在哪。”
王芳眼睛一亮:“我可以把這些客戶當成‘種子用戶’,定期回訪,聽聽他們吐槽什麼。”
“這詞好。”劉好仃記下來,“‘種子用戶’,比‘試點客戶’聽著親切多了。”
孫雯笑出聲:“您這是打算讓玻璃廠改名叫‘用戶體驗中心’?”
“改不改名不重要,”劉好仃也笑了,“關鍵是得讓人覺得,咱們不是隻會造玻璃,還會聽人說話。”
趙磊低頭在本子上劃拉幾筆:“要是按這個節奏,技術這邊我可以先列三個方向:自清潔塗層、調光材料、還有輕量化邊框。每個都查過公開專利,不算冷門,但也沒幾家真落地。”
“那就先盯住這三個。”劉好仃說,“你下周交個對比表,重點看兩點:一是咱們現有設備能不能改出來,二是成本能不能壓到客戶能接受的範圍。”
王芳舉手:“我這邊除了約客戶聊天,還想加個動作——把最近半年所有售後反饋裡的‘希望’‘建議’類留言全扒一遍,歸類整理,說不定能挖出些沒想到的需求。”
“乾得好。”劉好仃豎起大拇指,“以後每月更新一次,貼在食堂門口,讓大家都知道客戶到底想要啥。”
孫雯翻開問卷草稿:“匿名問卷我準備設五個問題,最關鍵是最後一道:‘如果你要離開,是因為什麼?’選項不設‘薪資’‘加班’這種老套的,換成‘學不到新東西’‘感覺沒被重視’‘不知道下一步去哪’。”
劉好仃聽得認真,最後點點頭:“這題紮心,但也得問。咱們不能光想著怎麼讓人進來,還得琢磨怎麼讓人留下來。”
會議進行到一半,陽光斜照進來,落在趙磊手邊那份技術清單上。他伸手調整了下紙張角度,油漬正好被手指蓋住。
劉好仃看著三人討論的樣子,忽然說:“你們發現沒有?咱們以前開會,都是問題來了才聚,解決完就散。現在不一樣了,是主動找事做。”
王芳笑:“以前是救火隊,現在想當園丁了?”
“種樹的人總得想,十年後這片林子長什麼樣。”劉好仃語氣平靜,“咱們廠不大,但隻要有人願意往前看,就不怕路窄。”
趙磊猶豫了一下:“可要是看錯了呢?比如押了個新技術,結果市場不買賬,浪費資源不說,還影響主產線。”
“這個問題問得好。”劉好仃站起身,走到窗邊拉開一點縫隙,風吹進來,帶動窗簾輕輕晃動,“再大的計劃,也不能亂了基本活兒。我提個原則——所有新項目,避開生產高峰,試製量不超過常規產能的百分之五,質檢單獨走流程。”
孫雯補充:“還可以讓客戶簽知情書,說明這是試點產品,交付時間可能略長,但他們能優先體驗。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叫‘客戶共創計劃’怎麼樣?參與的都算咱們第一批共創新夥伴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王芳笑著記下:“聽起來像是高科技公司搞的事,沒想到咱也能玩。”
“為啥不能?”劉好仃回到桌前,“工人也能有想法,工廠也能有規劃。咱們不比誰大,隻比誰穩。”
趙磊合上本子:“那我就按這思路開始梳理技術路徑,三天內出初版報告。”
“我去聯係客戶,明天就能安排第一場訪談。”王芳收起筆。
“問卷模板我下午定稿,爭取下周發出去。”孫雯把草稿折好塞進包裡。
劉好仃沒急著散會,而是打開電腦,調出文檔,當著三人的麵刪掉一句“實現行業領先水平”,改成“三年內完成三項實用型升級試點”。
“話不用說得太大。”他說,“目標要跳一跳夠得著,彆一上來就想摸天花板。”
窗外傳來叉車經過的聲音,遠處生產線隱約有機器啟動的嗡鳴。四個人陸續起身收拾東西,腳步聲在走廊裡漸漸遠去。
劉好仃最後一個離開會議室,手裡拿著修改後的文件。回到辦公室,他把文檔重新命名,保存,然後盯著屏幕看了會兒。
陽光移到了桌角,照在那張技術趨勢清單上。他伸手把它拿過來,翻到背麵空白處,寫下一行小字:“自清潔塗層聯合試製,優先對接本地廠商。”
正寫著,手機震動了一下。是王芳發來的消息:“第一家客戶剛確認,後天十點準時到,說特彆期待聽聽我們的‘下一步’。”
他看完,沒回複,而是把這句話複製粘貼進文檔末尾,在前麵加了兩個字:
“我們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