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到環保認證那頁時頓了頓。國內的章齊全,國際的還在辦。他想了想,把現有的無鉛無汞檢測報告掃描一遍,連同技術白皮書一起翻譯成中文對照版,打包成pdf,備注寫上“過渡支持文件”。
“先交給客戶預審,等正式認證下來再補。”他對王芳說,“彆讓人卡在門口。”
下午三點,第一批包裝完成。劉好仃親自去倉庫查看。三隻木箱整齊碼在托盤上,封帶打得結實,箱體四角加了護角鐵皮。他蹲下身,手指順著縫隙摸了一圈,沒發現鬆動。
“濕度卡放了嗎?”
“每箱都放了。”王芳遞過記錄表,“溫濕度實時監測,開箱前數據可追溯。”
劉好仃點點頭,在發貨清單上簽下名字。這時候手機又響了,物流公司回話,說明天上午十點能安排提貨。
他撥通對方電話:“改一下,九點來。越早越好。”
掛了電話,他站在倉庫門口看了一會兒。工人們正在搬運第二批待包裝的玻璃,傳送帶嗡嗡響著,燈光照在光滑的表麵上,反出淡淡的藍光。
回到辦公室,他在筆記本最後一頁寫下:“第一單,啟航。”
然後翻開首頁,找到夾在裡麵的那張聯絡卡,上麵寫著“啟航準備”。他盯著看了幾秒,輕輕撕下一角,折成個小方塊,放進筆筒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像是個儀式,又不像。
第二天一早,劉好仃比平時早到了四十分鐘。廠門剛開,他就進了車間。第一件事是檢查烘烤房的溫控曲線——昨晚調整的參數必須確保穩定。顯示屏上的線條平直向前,沒有波動。
他掏出手機,給林誌邦發了條微信:“首批貨物已備妥,今天發出。樣品同步寄出,預計五天後送達。”
對方秒回一個“”。
劉好仃收起手機,走向包裝區。王芳已經在那兒等著,手裡拿著剛打印出來的空運提單。
“航班信息剛定,直飛曼穀。”
“好。”
“他們那邊有人接貨嗎?”
“有。”劉好仃說,“咱們的人還沒出去,但他們已經信了。”
正說著,物流車喇叭響了兩聲。司機下車登記,兩個工人推著叉車過來裝箱。劉好仃站在邊上,看著木箱被緩緩抬升,穩穩落進車廂。
最後一箱放好後,他走過去,伸手拍了拍箱體。聲音沉實,像敲在厚牆上。
司機問他:“老板,這玩意兒金貴吧?”
“不算金貴,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就是走得遠。”
車門關上,司機上車發動。劉好仃沒動,一直等到車子開出廠區拐彎,尾燈消失在路口。
他轉身往回走,順手從口袋裡摸出那張聯絡卡剩下的部分。邊緣有些毛糙,他用指甲刮了刮,想把它撫平。
還沒刮完,手機又響了。
是林誌邦。
這次是語音留言。
“劉師傅,我剛跟團隊開了個短會,有個新想法想聽聽您的意見——能不能在下一批產品上增加遠程調光模塊?我們市場反饋很強烈。”
劉好仃站著聽完,沒立刻回複。
他抬頭看了看車間上方的排風扇,葉片轉得不快,但風一直在吹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