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是信訪係統,三級推諉製造“腸梗阻”,上訪之路血淚斑斑。
首先是縣信訪局,踢皮球式敷衍。
戴世平妻子戴翠蓮在2003年1月首次報案無果後,於同年3月到縣信訪局上訪。
工作人員收下材料後稱“需轉公安部門處理”,此後再無回音。
當家屬再次追問時,得到的答複是“證據不足,建議自行尋找線索”。
這種推諉導致案件初期調查黃金期被浪費。
其次是市信訪局,虛假督辦與信息截留。
2004年,戴世平弟弟戴晃平向懷市信訪局遞交實名舉報信,指控陳少兵殺人。
市信訪局雖作出“督促新縣縣公安局調查”的批示,卻未跟進落實。
更惡劣的是,舉報材料被轉回新縣縣後,直接落入黃炳鬆手中,導致鄧晃平遭到恐嚇威脅。這種“批示—轉回—包庇”的閉環,讓信訪製度淪為保護傘的工具。
最後是省信訪局,頂層監督的缺位。
2005年至2018年間,戴世平家屬先後7次向省信訪局上訪,均未得到實質性回應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省信訪局既未啟動複查程序,也未將案件納入重點督辦,僅以“屬地管理”為由反複轉回市縣處理。
這種機械執行政策的做法,使得案件在基層陷入死循環,直到2018年公安部督導組介入才打破僵局。
四是懷化市公安局,從縱容包庇到阻撓複查。
2010年,黃炳鬆調任懷市公安局副局長,進一步鞏固了對當地公安係統的控製。
他利用職務便利,將親信楊榮安新縣一中辦公室主任)調入市公安局,負責監控戴世平家屬的上訪動態。
懷市公安局法醫鄧水生在2003年參與案件勘查時,明知現場血跡是重要證據,卻故意延遲送檢,並在報告中謊稱“未發現可疑痕跡”。
2019年案件重啟後,鄧水生仍試圖銷毀原始勘查記錄,最終因徇私枉法罪被判14年有期徒刑。
這種專業技術人員的墮落,徹底堵死了真相浮出水麵的可能。
最後就是陳少兵所犯下累累罪行。
暴力威脅舉報人:2003年戴世平失蹤後,陳少兵糾集社會閒散人員,多次到戴家打砸,威脅戴翠蓮“再上訪就滅門”。
協助埋屍滅跡:案發當晚,陳少兵駕駛鏟車將戴世平屍體掩埋的土坑填平,並威脅施工人員“敢泄密就活埋”。
乾擾司法程序:2018年案件調查期間,陳少兵向辦案民警行賄20萬元,試圖換取自己的“精神病鑒定”,以逃避死刑。
操控輿論導向:陳少兵雇傭網絡水軍,在貼吧、論壇散布“戴世平與陳少兵有經濟糾紛”等謠言,混淆公眾視聽。
這起案件中,19名公職人員因失職瀆職被處理,陳少兵被執行死刑。但案件暴露的問題仍值得深思:
一是製度性漏洞:信訪轉辦缺乏監督機製,導致“批示—轉回—包庇”的惡性循環。
二是權力依附關係:黃炳鬆通過親屬、同學關係網,將教育、公安、信訪等部門串聯成利益共同體。
三是基層治理塌陷:新縣縣公檢法係統長期被地方勢力滲透,形成“官匪勾結”的畸形生態。
戴世平案的平反,彰顯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決心。
但要防止類似悲劇重演,必須建立更嚴格的回避製度、更透明的信訪督辦機製,以及更徹底的基層政治生態淨化。
唯有如此,才能讓正義不再遲到,讓法治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。
落款:公安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。
喜歡可惡,這個輔警異常的強請大家收藏:()可惡,這個輔警異常的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