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溫泉濕地時,“啟明號”的貨艙裡多了半箱硫磺沙——火藻的根須纏繞著沙粒,在箱底織成了一張金色的網。雪絨獸首領趴在沙堆旁,鬃毛上沾著的火藻孢子已經發芽,細小的綠芽在陽光下閃著微光。林深看著導航屏幕,下一個坐標在高原深處的湖泊,那裡的“藍藻”是閉合生態網絡的最後一塊拚圖。
飛船穿越雪山時,舷窗外的積雪越來越薄,露出灰褐色的岩石,岩石縫隙裡卻有意外發現——幾株泛著藍光的植物,根須紮在冰層裡,葉片卻朝著太陽的方向舒展。“是‘高原苔’!”蘇璃調出數據庫,“能在強紫外線環境下生長,和濕地的火藻是遠親。”更神奇的是,高原苔的葉片上凝結著冰晶,和凍土的冰葉花釋放的冷氣相似,“它在自己製造微環境!”
降落在高原湖岸邊時,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:湖水是純粹的寶石藍,湖中心的島嶼上覆蓋著藍色的藻類,在陽光下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。但湖水邊緣的沙灘卻泛著詭異的灰白色,蘇璃抓起一把沙粒,沙粒在手心碎成粉末——是被紫外線破壞的礦物質,“藍藻的生存範圍在收縮,它們製造的防護層變薄了。”
雪絨獸們跑到湖邊喝水,湖水接觸到它們鬃毛上的火藻孢子,立刻泛起細小的氣泡,水麵的灰白色居然淡了些。林深的探測儀顯示,湖水裡的藍藻正在釋放一種藍色的膠體,試圖修複防護層,但膠體的濃度在下降,“是高原的風沙帶走了膠體,藍藻的能量快不夠了。”
伊洛注意到湖岸的岩石上有鑿刻的痕跡,像是人為留下的。他順著痕跡走到島嶼邊緣,發現了一個半埋在沙子裡的金屬盒,盒子上的標誌和凍土的采礦站一致——是二十年前的生態監測設備!打開盒子,裡麵的芯片還能讀取數據:當年的高原湖藍藻覆蓋率達到80,能形成覆蓋整個湖麵的防護層,阻擋紫外線對湖水的破壞。
“數據顯示藍藻需要一種‘矽元素’來合成膠體。”林深分析著芯片內容,“但高原的土壤裡矽含量很低,它們的生長依賴從下遊運來的矽沙——是冰川融水帶來的,現在冰川退縮,矽沙供應不足了。”
雪絨獸首領突然對著湖心島嘶鳴,島上的藍藻居然泛起波紋,像在回應。一群灰色的水鳥從島上飛來,落在他們身邊,鳥喙裡銜著藍色的藻絲——是藍藻主動送過來的。蘇璃將藻絲和混合沙粒放在一起,藻絲立刻纏繞住沙粒,沙粒裡的珊瑚沙釋放出矽元素,藻絲瞬間變得更加堅韌,“混合沙粒裡的珊瑚沙含有矽元素!”
他們立刻分工:林深駕駛飛船到冰川融水的入湖口,用冷凝板製造小型冰壩,減緩水流速度,讓矽沙能沉積在湖底;蘇璃引導藍藻的藻絲向湖岸延伸,用混合沙粒為藻絲搭建“通道”,確保矽元素能持續輸送;伊洛和雪絨獸們則收集高原苔,將它們的葉片搗碎,和藍藻膠體混合——高原苔能增強膠體的粘性,讓防護層更耐風沙。
第三天清晨,湖麵上的藍色防護層開始恢複。藍藻的藻絲順著混合沙粒搭建的通道蔓延到湖岸,在沙灘上織成藍色的地毯,灰白色的沙粒接觸到地毯,慢慢變成了淡藍色。水鳥們銜著藍藻膠體,將它們塗抹在岩石上,膠體乾燥後形成透明的薄膜,像給岩石穿上了防護衣。
林深在冰川融水口發現了驚喜:冰壩攔截的矽沙裡,長出了凍土苔的幼苗——是之前從凍土泉帶過來的種子,居然在高原的低溫環境下發芽了。幼苗的根須鑽進矽沙裡,吸收矽元素的同時,也在加固冰壩,“凍土苔和藍藻也能共生!”
但新的問題出現:湖麵的防護層在正午時會出現裂痕,強紫外線穿透裂痕,導致水下的藍藻死亡。蘇璃觀察後發現,是正午的高溫讓膠體軟化了,“需要加入能耐高溫的成分——火藻的孢子!”她將濕地帶來的火藻孢子撒向防護層,孢子接觸到藍藻膠體,立刻釋放出硫磺沙的能量,裂痕居然開始愈合,膠體在高溫下變得更加堅固。
到了第五天,高原湖的藍藻防護層完全閉合,湖麵像一塊完整的藍寶石,陽光照射在上麵,折射出的藍光在岸邊形成了一道光帶,光帶經過的地方,高原苔和凍土苔長得更加茂盛。林深的探測儀顯示,藍藻的能量信號已經和濕地、鏡灣、凍土泉連接,屏幕上的能量網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環形,“生態閉環完成了!”
他們在湖心島的岩石上發現了更多金屬盒,裡麵的監測數據記錄著藍藻的興衰史——二十年前采礦站的廢料順著河流進入高原湖,破壞了藍藻的生存環境,而現在,通過跨區域的共生網絡,藍藻正在恢複到鼎盛時期的狀態。
雪絨獸首領在島上的沙堆裡埋下了一顆起源之樹的種子,它用蹄子將混合沙粒、硫磺沙和藍藻膠體蓋在種子上,像是在創造一個微型的共生環境。水鳥們則在種子周圍築起鳥巢,用羽毛和藻絲搭建的巢穴,既能遮陽又能擋雨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離開前,他們在湖岸立起了一塊金屬碑,碑上刻著四個地點的坐標:凍土泉、鏡灣、溫泉濕地、高原湖,坐標之間用藍色的線條連接,像共生網的能量線。林深將最後一份共生樣本——融合了四種沙粒和五種植物基因的晶體,放在碑前,晶體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。
“啟明號”升空時,整個高原湖都在回應:藍藻的防護層泛起漣漪,形成藍色的漩渦;水鳥們組成環形隊列,在湖麵上方盤旋;雪絨獸們站在岸邊,對著飛船的方向揚起鬃毛,火藻的綠芽在鬃毛間閃爍。
蘇璃看著屏幕上閉合的能量網絡,突然說:“艾拉說過,共生不是簡單的連接,是讓每個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”林深調整了航線,飛船的目的地是鏡灣基地,但航線在屏幕上畫出的軌跡,卻像一條在環形網絡上流動的能量,“我們可以定期巡查各個節點,確保共生網的穩定。”
伊洛打開背包,裡麵的混合沙粒正在發光,不同顏色的沙粒相互纏繞,像在慶祝閉環的完成。他知道,故事並沒有結束——藍藻會繼續守護高原湖,火藻會淨化溫泉的硫磺,冰葉花會維持凍土的低溫,珊瑚蟲會守護鏡灣的海域,而起源之樹的幼苗,已經在凍土泉長成了小樹,它的根須順著共生網的能量線,悄悄蔓延向更遠的地方。
當飛船穿越雲層時,舷窗外的陽光變成了金色,林深突然指著屏幕:“看,起源之樹的能量信號在所有節點都亮起了!”每個坐標點都閃爍著金色的光芒,像撒在大地上的星星。蘇璃笑著拿出通訊器,準備給艾拉發送好消息,通訊器的背景圖上,四個地點的照片已經自動拚成了一張完整的地圖。
雪絨獸首領趴在舷窗邊,看著下方逐漸縮小的高原湖,突然打了個哈欠——它的嘴裡,還藏著一顆從高原湖帶來的矽沙,像在珍藏這段跨越山海的共生記憶。而在飛船的貨艙裡,那顆融合晶體正在緩慢生長,表麵慢慢浮現出第五個節點的坐標——是一片從未被記錄過的森林,那裡,或許有新的共生故事在等待著他們。
喜歡迷霧紀元:我的木屋能吞噬萬物請大家收藏:()迷霧紀元:我的木屋能吞噬萬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