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絕的是唐朝王玄策發明的“半眼確向”,透著股玄學味兒:
微眯著眼在曠野轉十二圈,等眩暈上頭時睜眼,眼前黑點指的方向就是北方,準確率竟有九成。
不過這招太考驗身子骨,“快應隊”隊員個個身強體健,倒也用得上,隻是如今早有了更趁手的家夥。
最新版野外工具包裡,尋水儀是按熊人霖的風水堪輿法造的,指北盤更是製式標配——
古老羅盤早就升級成了“指北針”,不用複雜的羅經,單一個指向盤就夠用。
有了這些,哪還用得著轉圈找北?
五裡外的女真部落對此一無所知。
作為大清腹地,草場剛化凍不久,草芽嫩得能掐出水,卻不適合戰馬吃,容易傷腸胃,連馬場的巡邏隊都歇了。
即便有巡邏隊也沒用,“快應隊”對付千人以下的隊伍,向來是碾壓式的致命打擊。
“放!”
隊長一聲令下,火彈雨瞬間傾瀉進部落城寨。
飽和式攻擊來得又快又猛,十輪炮彈接連升空,炸得煙塵滾滾,才停下來等火炮冷卻。
改良後的炮彈裡混著新型火藥和石油殘渣凝成的固態油脂,五裡到九裡的範圍裡,瞬間成了一片火海,火光在陽光下看得清清楚楚。
張序和站在盾後,渾身冰涼。
跟著遊擊軍混了半年,他以為大明的厲害就是遊擊軍那般,雖強卻還在想象之內。
可眼前這場景徹底顛覆了認知——
蓋州城方總領那裡,還有蓋著油布的巨大鐵家夥,聽說是九丈多長的火炮,光想想就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。
這大明的軍事力量,簡直是個無底的謎。
等了一個多時辰,城寨裡連一匹戰馬都沒衝出來。
“快應隊”開始拆除防禦排盾,隨手丟棄在原地,拿出地圖規劃下一路線,啃著乾糧喝口水,翻身上馬就往下一處奔去。
張序和像丟了魂,一路無話,震撼還沒從他臉上褪去。
這根本是場不對等的戰爭,聖主說得沒錯:
“真理在火炮射程裡!”
“快應隊”的任務核心是“無損”,達成目標就行,從不惦記戰利品——
乾德皇帝早有交代,大明如今不差這點東西。
鬆潘那邊的金礦還沒來得及開采,就足夠說明皇家有多富裕。
他們就像來“洗地”的,把敵人清乾淨就走,至於打掃戰場?
自有後續部隊跟進。
馬蹄聲漸遠,身後的火海還在燃燒,而“快應隊”的身影早已消失在遼東的曠野裡,奔向下一個目標。
方正化終究沒按捺住開炮的衝動。
離鞍山還有一百多裡地,他就抱著三百倍折射遠望筒蹲在軌道車上,手指在炮身上來回比劃,嘴裡念念有詞地計算彈道,那瘋魔模樣連炮手都跟著緊張。
反複校準後,他猛地比出手勢:
“三十五度仰角!”
龍門吊“咯吱咯吱”將巨型炮彈吊進炮艙,炮手搖動手柄推送撞針,直到聽見“哢噠”一聲鎖死的輕響——
萬事俱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