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55年,77,“傾聽者”級隱形科研艦
地球曆2055年底,一個代號“回聲”的絕密計劃,在77星域深處,一艘經過特殊改裝、外表看似普通隕石的“傾聽者”級隱形科研艦內悄然啟動。
這艘科研艦遠離地球主力艦隊活動的喧囂區域,孤懸於一片引力湍流劇烈、傳感器效能大減的星雲邊緣,這片被稱為“混沌回廊”的星域因附近黑洞的引力拉扯而扭曲時空,使得常規探測設備幾乎失靈,艦船如同宇宙中一個沉默而專注的耳蝸,在寂靜的虛空中屏息凝神,試圖捕捉來自遙遠維度和古老文明的微弱“回聲”,那可能是智慧生命留下的最後殘響。
艦橋經過全麵改造,中央不再是傳統的戰術星圖,而是一個巨大的、不斷流動著複雜數據流和奇異幾何圖案的全息投影,投影表麵閃爍著幽藍與暗紫交織的光芒,數據流如活物般蜿蜒盤旋,時而凝聚成多維結構,時而散開為加密信號波,映照出潛行者發回的實時信息。投影核心,是四個微弱但穩定的光點,代表著成功潛入“火種”艦隊內部的“凱鐸”、“斯塔格”、“瑞瓦”和“科恩”,這四位精英特工肩負著滲透與監聽的重任,它們發出的加密信息流,如同纖細卻堅韌的絲線,借助量子糾纏技術穿透茫茫星海的重重乾擾,與“傾聽者”艦的接收陣列緊密相連,維係著這場跨越光年的隱秘對話。
孔方佳元帥並未親臨這艘危險的前沿科研艦,他坐鎮於後方剛剛穩定下來的前進指揮基地“泰山號”空間站,那裡配備了冗餘防護係統和戰略指揮中心,通過最高等級的量子加密鏈路遠程監控,元帥的目光緊盯著全息界麵上的關鍵指標,評估著潛在風險與回報的微妙平衡,確保前線行動不偏離地球文明的戰略藍圖。
李豔和王海峰博士則作為“回聲”計劃的核心負責人,親自駐守在“傾聽者”艦上,指揮著這個彙集了地球文明最頂尖理論物理學家、信息專家、異星文明心理學家和密碼破譯員的精英團隊,團隊成員們在艦橋控製台前日夜輪值,分析著投影中湧動的數據海洋,王海峰專注於信號解碼的算法優化,而李豔則統籌著異星心理模型的構建,帶領眾人從噪聲中提煉出可能改變人類命運的文明碎片。
計劃的核心目標有兩個:
一是確保與四位內應的聯絡絕對安全、高效,並從中提取最大價值的情報,以應對“火種”日益增強的監控網絡;
二是嘗試通過內應提供的、關於“火種”虛擬世界“愛神”和其意識連接機製的碎片信息,反向推導高維力量的乾預模式,並尋找更深層次的突破口,為後續的滲透行動奠定基礎。
“‘凱鐸’最新傳回的信號經過三重解密和噪聲過濾,確認有效。”一名信息官報告道,他的聲音在靜謐而專注的艦橋內顯得格外清晰,
“內容涉及‘火種’主力艦隊第三集群下轄第七戰術分隊的近期巡邏路線調整,以及其新配屬的‘撕裂者iii型’突擊艦的能量護盾頻率參數微調。數據已同步至前線戰術網絡,供各作戰單元實時調用。”
李豔站在全息投影前,身穿合體的白色科研製服,長發利落地挽起,秀美的臉龐上帶著連日奮戰留下的淡淡疲憊,但那雙清澈的眼眸卻閃爍著銳利而專注的光芒。
她快速瀏覽著滾動的情報摘要,點了點頭:“將這些參數與之前‘斯塔格’提供的第二集群數據交叉比對,分析其戰術意圖變化模式,推測可能的戰略部署調整。另外重點標注所有提到‘虛擬空間維護’、‘意識序列更新’或‘克隆設施’的相關字段,以便優先解析潛在的高維乾預痕跡。”
“明白,李博士。”
王海峰則蹲在巨大的全息投影下方,那投影是從艦橋頂部的量子陣列投射出的宇宙星圖,閃爍著幽藍的光芒,麵前懸浮著三個半透明的輔助屏幕,屏幕上密密麻麻地顯示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學模型和頻譜分析圖,數據流如瀑布般滾動。
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老花鏡,鏡片後渾濁的眼睛卻銳利如鷹,手指在虛擬鍵盤上飛快敲擊,指尖帶起一串串光點漣漪,嘴裡喃喃自語:
“……信號載波底層確實存在非標準引力子調製痕跡,這種調製方式……見鬼,它似乎繞過了我們已知的幾種量子場論框架,更接近……更接近孔元帥早期論文裡提到的、基於零號空間觀測推演的‘潛在超對稱破缺’效應……簡直像是某種高維文明的簽名,刻意避開了我們的探測網。”
他猛地抬起頭,眼中爆發出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光芒,額頭的皺紋因激動而舒展,看向李豔:“李博士!你看這裡!內應傳回的、關於它們意識連接間歇性‘延遲’的記錄,其時間分布模式,與‘守護者’網絡在特定空間褶皺區域監測到的、微弱的背景‘靈弦’擾動,存在高度統計學關聯!這絕非巧合!每一個峰值都完美對應,就像鐘表齒輪的咬合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李豔立刻從數據終端旁快步走到他身邊,俯身仔細查看數據,秀眉微蹙,白皙的手指輕點屏幕放大細節:“您的意思是……高維力量對‘火種’的控製,並非無縫連接,而是會受到宇宙本身某些底層結構‘微起伏’的影響?就像量子泡沫中的隨機漲落,在宏觀尺度上放大為乾擾?”
“很有可能!”王海峰激動地揮舞著手臂,差點打到旁邊的控製台,金屬麵板因他動作的幅度而輕微震動,“就像……就像無線電信號會受到電離層乾擾一樣!宇宙的‘靈弦背景’並非絕對平靜的湖麵,它也存在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‘波紋’和‘湍流’!
這些湍流源於暗物質分布或時空曲率的微小變化,如果我們能找到這些‘湍流’的規律,甚至……人為地在特定時間、特定地點製造類似的、更強的‘靈弦乾擾’,我們或許就能在不使用‘靈弦阻滯器’這種容易暴露的主動設備的情況下,更隱蔽、更廣泛地影響‘火種’艦隊!
想象一下,我們隻需在關鍵戰役前,於宇宙暗區引發一場可控‘風暴’,就能癱瘓它們的指揮鏈。”
這個設想極其大膽,也極其誘人,艦橋的冷光映在他花白的頭發上,閃爍著希望。這意味著,地球文明可能掌握一種近乎“天象”級彆的戰略武器,能夠利用宇宙本身的力量去對抗敵人,無需耗費龐大資源建造實體武器,而是借用時空本身的脈動。
“但這需要極其精確的宇宙學模型和預測能力,”李豔迅速冷靜下來,雙臂環抱胸前,指出關鍵難點,聲音沉穩如磐石,“而且,如何‘製造’這種乾擾?需要的能量規模恐怕……遠超我們現有反應堆的極限,至少是恒星級的輸出,才能擾動宇宙尺度的‘靈弦’結構。”
“零號空間!”王海峰幾乎是喊了出來,花白的頭發都激動地顫抖著,眼角泛起淚光,“還記得嗎?零號空間內部弦頻率為零,是絕對的‘靜默區’。
如果我們能在零號空間內,進行某種受控的、劇烈的‘撥弦’實驗,就像在平靜的湖心投入一顆巨石,其產生的‘漣漪’……或許就能以某種方式,耦合到外界的‘靈弦背景’中,引發我們想要的大範圍、可預測的擾動!
零號空間的特性允許我們聚焦能量而不泄露,實驗數據表明,一次小型爆炸就能產生指數級放大的外溢效應。”
這個將零號空間從“庇護所”和“實驗室”升級為潛在“戰略武器平台”的想法,讓整個“傾聽者”艦橋瞬間沸騰起來。
科學家們從各自的工位圍攏過來,激烈地討論著可行性,爭論聲此起彼伏,各種複雜的公式和模擬結果在屏幕上飛快閃現,有人提出弦理論方程,有人調出曆史觀測數據,艦橋的空氣仿佛因興奮而帶電,預示著人類對抗高維威脅的新曙光。
然而,就在團隊沉浸在技術突破的興奮中時,一條來自“瑞瓦”的、標記為最高緊急等級的加密信息,如同冰水般澆熄了剛剛燃起的熱情火焰。
信息解碼後,內容令人心悸:
“警報。‘主宰’似已察覺異常。近期虛擬‘愛神’空間內,‘忠誠度篩查’程序運行頻率與強度顯著提升,數名行為模式偏離預設參數的中級軍官‘真實火種’被強製下線,意識信號消失。懷疑已被‘淨化’意指意識抹除)。
‘科恩’所屬後勤艦隊接到指令,將護送一批特殊物資前往代號‘搖籃’的未知區域,疑似與克隆設施有關,但航線保密等級極高,且由新調派的、完全由人工智能仿造體組成的‘監督者’小隊全程監控,難以接近。
建議‘回聲’計劃暫停大規模信息請求,進入靜默潛伏期。自身安全暫無憂,但需極度謹慎。——瑞瓦”
艦橋內的氣氛瞬間從火熱降至冰點。所有人都明白這條信息意味著什麼——高維力量並非毫無察覺,它那無形的觸手已經開始收縮,內應網絡麵臨著暴露和毀滅的極大風險。
李豔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蒼白,她下意識地握緊了拳頭。王海峰也猛地站起身,臉上的興奮之色蕩然無存,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。
立刻將情報加密傳送給孔元帥!”李豔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,但很快恢複了鎮定,她的手指在控製台上飛快敲擊,艦橋的藍色冷光映照著她緊繃的臉龐,“通知所有內應,遵循‘瑞瓦’警告,即刻起轉入深度靜默,非危及文明存續或自身暴露的極端情況,停止一切主動聯絡。
‘回聲’計劃調整,優先分析已獲取數據,全力尋找‘搖籃’區域的任何蛛絲馬跡,並推演‘忠誠度篩查’程序的運作機製和可能的規避方法。”命令被迅速執行。
原本活躍的數據流如潮水般退去,變得稀疏而微弱,艦橋內隻剩下儀器低沉的嗡鳴和研究人員壓抑的呼吸聲,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電離子氣味。一種山雨欲來的沉重感,像無形的巨石般籠罩在每個人心頭,研究員們交換著憂慮的眼神,卻無人敢出聲打破這死寂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遠在“泰山號”空間站的孔方佳,在收到李豔轉來的緊急情報後,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。他獨自站在指揮中心的巨大舷窗前,寬闊的玻璃映出窗外景象:
剛剛經曆過戰火洗禮的艦隊殘骸在星空中漂浮,防禦平台正緩慢修複,焊接的火花在黑暗中閃爍,宛如垂死的螢火。
星辰的寒光映照在他剛毅而沉靜的臉上,深邃的眼眸中波瀾湧動,仿佛在倒映著整個宇宙的沉重。內應網絡是他打破僵局的關鍵一手棋,如今這步棋麵臨著被對手吃掉的危險。高維力量的警覺和反應速度,超出了他的最壞預期,像一張無形的網正在收緊。
是繼續冒險讓內應活動,爭取可能的關鍵情報,還是果斷斷線,保存這來之不易的火種?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冰冷的舷窗玻璃上劃過,留下淡淡的霧氣痕跡,腦海中飛速權衡著利弊:內應的暴露可能摧毀多年布局,但放棄行動又可能錯失扭轉戰局的契機。
犧牲是戰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,但無謂的犧牲必須避免,每一個生命都承載著文明的希望。“凱鐸”他們存在的價值,遠不止於傳遞幾次戰術情報,他們代表著“火種”文明自我覺醒的可能,是未來或許能夠從內部瓦解高維力量統治的種子,一旦失去,將再難培育。
最終,他做出了決定。接通與“傾聽者”艦的加密通訊,全息影像在麵前展開,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,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:“李博士,王教授,執行‘瑞瓦’的建議,‘回聲’計劃轉入最低功耗運行模式,以保護內應為第一優先。通知他們,在地球文明發動下一次大規模戰略行動之前,保持絕對靜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