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國子監·典籍傳薪_開局吸引狄仁傑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社會文學 > 開局吸引狄仁傑 > 第153章 國子監·典籍傳薪

第153章 國子監·典籍傳薪(1 / 2)

國子監的槐花落滿泮池時,武三思的鎏金巨斧正抵著藏書閣的楠木門

——他鼻尖沾著槐花瓣,粗糲的指尖劃過門上“經史子集”的匾額,忽然回頭衝身後的陳清遠咧嘴笑:“陳秀才,你說咱玄甲會的老祖宗,會不會把護民的法子藏在這些破書裡?”

陳清遠抱著新抄的《齊民要術》,書頁間夾著從敦煌帶來的西夏文農書,聞言翻了個白眼:“武將軍且莫小覷典籍

——去年在太史局翻到的《汜勝之書》,裡頭‘區種法’的注腳可明明白白寫著‘玄衣人授於後稷祠’,比你那斧頭刻字早了三百年!”

“嘿,老子的斧頭也能刻字!”武三思用斧刃在門框上輕輕鑿了個“護”字,木屑落在陳清遠的青衿上.

“昨兒在護民坊看見小娃們念《千字文》,‘天地玄黃’的‘玄’字,愣是被他們說成‘玄甲護民’的‘玄’——瞧瞧,老百姓心裡有數!”

話音未落,藏書閣內忽然傳來書頁翻動的輕響,國子監祭酒李淳風掀簾而出,鶴氅上繡著二十八宿紋,袖中露出半卷《農政全書》:“二位大人可是為‘玄甲典籍’而來?老夫昨日整理隋代遺書,竟在《隋書·經籍誌》裡尋到了‘玄衣人輯《護民要覽》’的記載。”

“《護民要覽》?”

狄仁傑的聲音從閣內傳來,他正借著漏窗的光翻看一本北周寫卷,卷首“玄甲護民,以書為刃”的墨書讓他指尖微顫,“李祭酒可知此書下落?北周案牘曾記‘護民要覽藏於太學石室’,莫非……”

“正是此物。”

李淳風轉身從暗格裡捧出個漆盒,褪色的朱漆上隱約可見玄甲會的“書卷紋”.

“盒中是《護民要覽》殘卷,卷三‘水利篇’記著‘龍骨水車改良法’,與本朝江南使用的‘龍骨車’相比,竟多了‘八葉分水’的巧思——正是武將軍去年在揚州推廣的形製。”

武三思湊過去,見殘卷上的水車圖旁,用小字注著“玄衣人過揚州,見民涉水難,遂改車軸為曲木”.

忽然拍腿大笑:“奶奶的,原來老子琢磨了半月的‘曲木軸’,是拾了玄甲老祖宗的牙慧!陳秀才,快把這事兒記進《民本通典》,省得老百姓說我武三思瞎琢磨!”

“自然要記。”

陳清遠摸出隨身的狼毫筆,在殘卷空白處寫下“武將軍改良龍骨車,實承玄甲舊製”,忽然指著卷首的“以書為刃”四字,“狄閣老,玄甲會為何總把護民之法藏於典籍?直接教給老百姓不好麼?”

狄仁傑望著窗外國子監的學子

——他們正圍在泮池邊,聽一位老匠人教修水車,忽然輕笑:“典籍是‘傳薪之火’,老百姓的手是‘燃火之薪’。

玄甲會明白,單靠口傳身教,護民之法傳不長遠,唯有寫成書、刻成卷,藏在太學、散在民間,方能‘遇明師則顯,遇匠人則用,遇百姓則生根’。”

“就像這《護民要覽》的‘八葉分水’,”李淳風指著殘卷上的墨線圖,“北周時藏於太學,隋代被匠人抄錄帶往江南,唐代經武將軍改良,如今成了老百姓嘴裡的‘武氏水車’

——玄甲會的‘護’,是靠典籍做‘引子’,靠千萬人動手改、用心傳,才活了千年。”

此時,林淵帶著千牛衛走進藏書閣,懷裡抱著從長安書肆搜來的《蒙學千字謠》

——泛黃的書頁間,竟夾著張唐代孩童的塗鴉:畫中執斧人扛著“護民”大旗,旁邊歪扭地寫著“斧頭爺爺送我糧”,分明是武三思在護民坊的剪影。

“瞧瞧,”

林淵把畫遞給武三思,“連蒙學書裡都有你的‘傳說’——小娃們念著‘天地玄,護民安’,比背《孝經》還熟。”

“老子哪是什麼‘傳說’,不過是替玄甲老祖宗跑跑腿!”

武三思摸著塗鴉上的“斧頭”,忽然想起洛陽小娃們舉著木斧跟在他身後的樣子.

“陳秀才,你說咱把《護民要覽》裡的‘農諺’‘匠謠’摘出來,編成《護民千字謠》咋樣?讓小娃們邊唱邊學,比啃那些之乎者也的破書有意思多了!”

“正合我意。”

狄仁傑展開《護民要覽》殘卷,“卷一‘農桑篇’本就有‘春播一粒粟,護民千顆糧’的俚語,再配上武將軍在西域編的‘駝鈴護商歌’、隴右的‘渠水號子’,正好湊成‘百姓能懂、娃娃能唱’的護民經。”

李淳風忽然指著藏書閣的“禦書樓”方向——那裡藏著本朝新刻的《太平禦覽》.

其中“人事部·護民”一卷,正是陳清遠牽頭編纂的:“老夫前日見《太平禦覽》裡收了‘玄衣人護商路’‘武將軍修義倉’的故事,雖說隱去了‘玄甲’之名,卻把‘護民’的事兒實實在在記了下來——這便是典籍的妙處:名可隱,事不可沒。”


最新小说: 我靠擺爛成為仙界團寵 愛他,就要和他頂峰相見 重生2015,高中開始做男神 屍陀陵咒 九劍定乾坤:彆名護花校草 鄉村快活逍遙神醫 回到家鄉:從捕魚開始的悠閒生活 京夜來信 每個世界,我都有後台 修仙:從裝備欄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