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張得意地晃著夾子,錦繩在他手裡轉圈圈。
"魯師傅說,這是仿阿月織錦的"回紋",鬆緊自如。比麻繩結實,還好看,銀粉字夜裡都能瞅見——上次李嫂半夜來抄書,就靠這字找頁碼,不用點燈費油。"
陳阿嬌派來的宮女捧著"多語種標簽"走來,標簽用錦紙做的,漢波越三文並排繡著,針腳密得像魚鱗。
"阿羅憾掌櫃,"宮女笑著遞標簽,"記頁碼用這個,比您在羊皮卷上刻痕省事——刻痕深了會裂,這標簽,揭下來都不損紙。"
阿羅憾接過標簽,忽然拍案,絡腮胡都抖了。
"訂百張!回波斯給商隊用,比刻在駱駝鞍子上清楚——鞍子磨久了,刻痕就看不清了,這錦紙,水浸都不怕!"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讀者夜話會的錦紙燈晃悠悠,燈罩上的"女紅圖"投在牆上,像有人在織錦,梭子"唰唰"走。
李嫂指著《織錦速成譜》皺眉,指尖點著"通經斷緯"四個字,紙都被戳得起了毛。
"這法子,書上寫得明白,手可學不會——跟教瞎子認色一樣,白說!我家漢子就會說"你照著織",可經在哪?緯在哪?我瞅著都一樣!"
劉妧剛走到廊下,聽見這話笑了,肩頭微微顫。
陳阿嬌不知何時站在她身後,對宮女低語兩句。
宮女很快捧來"錦線模擬板",板上紅、藍錦線排得整整齊齊。
拉動機關,經緯線"哢嗒"交錯,藍線在紅線中間跳,像在跳舞。
"你看,"陳阿嬌轉動機關,紅線不動,藍線來回穿,"這紅線是經,藍線是緯,"通經斷緯"就是......"
"就是藍線在紅線中間跳著走!"李嫂忽然拍手,聲音亮得像敲銅盆,"跟看織機乾活一樣!我家那台老織機,就是這麼織出"萬字紋"的——經不動,緯來回穿!"
她摸著模擬板,忽然笑,眼角的紋擠成了花。
"比我家漢子講得明白,他光會說"你照著織",哪有這板靈?這板,能讓手跟著眼學!"
活板印房的車軸轉得歡,"吱呀"響著,像老織機。
墨非正往錦紙上印《天祿閣縫補譜》,圖裡的"錦麵熨鬥"畫得活靈活現,銅底包著錦布,墊著桑皮紙熨褶皺的書頁,平得像剛裁的紙。
"陳太後說,這熨鬥比石頭壓書快。"他指著圖裡的褶皺,"上次我把受潮的《桑蠶歌》壓在石下,三天才展平,用這熨鬥,一燙就好,還不損傷紙——石頭壓久了,紙會發脆,跟曬過頭的桑皮紙似的,一折就裂。"
阿月往"縫補錦囊"裡裝針、線、蠟塊,囊上繡著"書衣"二字,針腳走得勻,像稻穗在風裡搖。
"這囊給讀者應急用,"她往囊裡塞塊小錦帕,帕子邊角繡著芸香花,"上次王老實的《農器譜》被茶水潑了,用這帕子吸得快,比他用袖子擦強,不磨紙——袖子上的糙布,會把紙擦起毛,跟砂紙似的。"
掌燈時,禦書閣的燭火照得《閣中縫補錄》發亮。
趙嬸畫的"錦線補書圖"歪歪扭扭,圖裡的老婦正用紉針器穿線,銀線在紙上走,像條小蛇。
旁邊注著:"錦線比麻線結實,補過的書能再傳三代,比我家的米缸還經用——米缸會漏,這線,蟲都咬不斷。"
陳阿嬌捏著"夜光書簽"進來,簽用錦緞裹著磷粉,暗處能發光,像顆小星子懸在書裡。
"尚方署做了千個,給熬夜讀書的百姓。"她往《女紅圖譜》裡夾了根,光透過紙頁,映得字都發綠,"上次李嫂讀《織錦譜》讀到半夜,摸黑找頁碼,把書都翻亂了,有這簽,不用點燈也能找著——比螢火蟲還亮,還不燒書。"
衛子夫捧著《讀者生活冊》進來,紙頁晃得燭火跳,像受驚的魚。
"縫補坊接待八十人,借出"錦線補書套裝"三十套,李嫂她們還說,要把"錦線模擬板"搬到織坊去,教姑娘們學織法呢——說比師傅口傳心授還清楚。"
劉妧往窗外看,夜間縫補坊的燈還亮著。
趙嬸正教阿星繡書衣上的稻穗,小姑娘的針在布上紮,歪歪扭扭的,銀線卻走得認真,像在地裡種稻。
周墨在旁用鑷子挑書頁裡的碎紙,錦線在他指間穿梭,紅的、藍的、銀的,像在織一匹看不見的錦。
"周師傅,"阿星忽然問,針尖在紙上頓了頓,銀線在月光下閃,"這錦線連書,是不是跟漢越人的心連在一塊兒一樣?"
周墨抬頭,眼裡的光比燭火亮,他指著補好的《鳥獸圖》,撕裂處的錦線像道彩虹。
"對嘍,"他聲音像曬暖的棉絮,"你看這撕裂的頁,錦線一縫,比沒破時還結實——心也一樣,連著連著,就分不開了,跟這錦線似的,越連越牢。"
喜歡漢宮嬌華:帝女傳奇請大家收藏:()漢宮嬌華:帝女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