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照進了書房,陳峰在書房的塌上伸了個懶腰摸著自己的鼻子,特麼的,這火上的,每天吃的這麼補還不讓泄火,這都啥事啊...
吃過早飯陳峰在王府的議事廳翻著一摞摞的官文。"大人,甲胄營的劉匠頭求見。"淩雲的通報聲打斷思緒。陳峰披衣起身,當須發斑白的劉匠頭捧著殘破的鐵甲進來時,老人枯瘦的手指正顫抖地捏著一塊變形的護肩:"這是從陣亡士兵身上取下的,鉚釘全被震鬆了。"
陳峰接過殘甲,指尖撫過斷裂的甲片接口。普通鐵甲用的是生鐵鍛造,遇重擊易脆裂;關節處的皮繩連接鬆散,往往一刀便會崩開。他忽然想起前世博物館見過的明光鎧,那些弧形甲片與環鎖結構在腦海中漸漸清晰:"我要改良甲胄,既要輕便,又要抗錘擊。"
下午甲胄營的熔爐燒得通紅。陳峰親自選址的鐵礦就在夾石溝,那裡出產的烏金鐵含碳量恰到好處。他站在熔爐旁,看著赤膊的鐵匠們用風箱鼓風,火焰從橘紅轉為刺眼的白藍,鐵水在陶範中翻滾如熔金。
"郡王,這淬火的水有講究。"劉匠頭舀起一勺井水,水麵浮著薄冰,"需用臘月的雪水,還要加硝石和鹽,這樣淬出的鐵才夠硬。"陳峰點頭,命人將新煉的鐵坯投入雪水,"滋啦"一聲白霧蒸騰,鐵坯表麵瞬間凝出青黑色的光澤。
最費時的是鍛打。每塊甲片都要經過八十一次錘煉,鐵匠們掄著二十斤重的鐵錘,將鐵坯敲打成巴掌大的弧形。陳峰改良了鍛打方式,讓甲片邊緣呈波浪狀,這樣拚接時能互相咬合:"就像魚鱗,一片疊一片,既有縫隙透氣,又能防刀劍劈砍。"他撿起一塊鍛好的甲片,對著陽光照看,邊緣的弧度正好能分散衝擊力。
甲胄營的木工坊裡,新製的甲胄模型攤在案上。陳峰指著護心鏡的位置解釋:"用雙層甲片,中間夾一層鹿皮,既能緩衝重擊,又不會磨傷皮肉。"他讓木匠做了個可活動的肩甲關節,用銅軸連接:"這樣抬臂時不會卡殼,揮劍更靈活。"
皮革處理房裡,二十名皮匠正在鞣製鹿皮。陳峰引進的新工藝是用芒硝浸泡七日,再用樟木熏烤,這樣處理的皮革既柔軟又防水。"甲胄的內襯就用這個。"他撫摸著鞣好的鹿皮,觸感如綢緞般光滑,"讓士兵穿著不磨傷皮膚,行軍也舒服些。"
當第一副樣品組裝完成時,整個甲胄營都圍了過來。這副甲胄比傳統鐵甲輕了三成,肩甲和腰腹處可以自由活動,護心鏡上用鏨子刻著簡化的雲紋,既美觀又能增強結構。陳峰親自穿上試了試,揮劍、劈砍、翻滾,動作毫無滯澀,重量壓在肩頭卻不覺得吃力。
量產的過程充滿挑戰。陳峰將甲胄營分成八組,每組負責一道工序:甲組鍛打甲片,乙組鞣製皮革,丙組製作銅釘,丁組組裝......他還製定了嚴格的檢驗標準:每塊甲片必須能承受三十斤鐵錘的擊打而不變形,每顆銅釘都要用鉗子測試拉力。
晚上夜巡,陳峰發現丙組的銅釘有毛刺。他當即召集所有工匠,將不合格的銅釘扔進熔爐:"甲胄是士兵的第二條命!"他指著牆上掛著的陣亡名單,"去年羅城之戰,有十七名士兵是因為甲胄斷裂陣亡的!"從此,甲胄營多了條規矩:每副甲胄都刻上工匠的名字,出了問題直接追責。
五天後首批三百副新甲胄入庫。陳峰命人穿上甲胄,在演武場測試:弓箭在五十步外射擊,箭頭隻能在甲片上留下淺痕;重錘砸在護心鏡上,反彈的力道讓測試者連連後退,甲胄卻完好無損。最讓士兵們高興的是,新甲胄的內襯有口袋,可以裝乾糧和傷藥,行軍時不用額外背包裹。
分發甲胄的那天,演武場彩旗飄揚。陳峰親自給士兵們穿戴,當他為老兵王二栓係好肩甲的銅扣時,老人眼眶紅了:"郡王,這甲胄比俺家裡的門板還結實!"年輕的新兵們則互相敲打著甲片,聽著清脆的聲響,臉上滿是興奮。
狼頭穿著新甲胄,在演武場上翻了個筋鬥,落地時穩穩當當:"郡王,這甲胄靈便得很!下次再跟孟國蠻子交手,俺們肯定贏!"陳峰看著士兵們整齊的隊列,陽光下新甲胄泛著青黑的光,像一片移動的鐵壁。
入夜後,甲胄營的爐火依舊明亮。陳峰站在熔爐前,看著鐵匠們仍在忙碌,心中卻在盤算著下一步改良:"明年要試試在甲片上塗漆,既防鏽又能區分隊伍。"
“問題是在這個年代能擁有甲胄的士兵都是各國的精銳,在冷兵器的時代一副好的甲胄造價都是上萬銀兩,所以普通的士兵根本沒有資格擁有,並且在這個年代普通人可以佩戴刀或者其他武器,但是如果私自製造甲胄或者穿戴甲胄就會以謀反定罪,這可不是小的罪名。”
所以陳峰製作了三百甲胄後也覺得心疼不已,畢竟那銀兩也不是大風刮來的,都是真金白銀啊。
老爺心疼了?秦霜看著陳峰的表情突然說道。
怎麼會不心疼,太心疼了,這不從我兜裡拿錢一樣嘛!
那就在打造500甲胄吧。
陳峰吃驚的看著秦霜,你沒開玩笑吧...
沒有啊,我們的家族子弟需要啊,老爺你想想這五百人可是你的死士,如果有好的盔甲會讓傷亡降到最低,你說是吧。
嗯...也是哈,在冷兵器時代好的盔甲幾乎在戰場上無敵,即使在心疼也要花在刀刃上。行,那就在打造500甲胄,此時陳峰咬著牙說道。
嘿嘿,這就對了嘛,還有啊老爺,你在書房住在堅持堅持,再過半個月...
什麼?還挺半個月,你知道我...你看看我臉上,都起痘了,我都多少年臉上不起痘了...
喜歡我在古代當鎮令請大家收藏:()我在古代當鎮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