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立冬、柴火_我在古代當鎮令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我在古代當鎮令 > 第139章 立冬、柴火

第139章 立冬、柴火(1 / 1)

霜降過後的開平鎮,晨霧裡總帶著股柴火的煙味。陳峰站在王府的曬穀場上,看著佃戶們將最後一批玉米秸稈捆成垛,忽然聽見頭頂傳來"呱呱"的叫聲,三隻寒鴉停在槐樹枝上,黑得發亮的羽毛在風中抖落霜粒。

"郡王,寒鴉成群,怕是要下大雪。"錢管家裹緊棉襖,指著西北方的天空,那裡的雲層厚得像浸了水的棉絮。陳峰點點頭,目光掃過鎮西的樵夫坡,那裡早該堆起半人高的柴垛,今年卻光禿禿的,與邢國的摩擦耽誤了砍柴,不少百姓家裡的柴火隻夠燒到立冬。

我們購買周國木材很多夠我們用了,此時秦霜走了出來說道。

我們是夠用了,百姓該怎麼辦?

在這個年代沒有柴火根本就生存不了,夏天也得開火做飯更何況寒冷的冬天。

"傳我令,"陳峰轉身走向馬廄,"開北山禁柴區,允許百姓入山砍柴;另調五百士兵,在鎮東的空地上搭建柴市,凡有餘柴的人家,可按市價賣給官府,抵半個月的勞役。"他翻身上馬時,靴底踩碎了階前的薄冰,清脆的碎裂聲裡,藏著寒冬將至的信號。

三日後的清晨,北山的林子裡響起此起彼伏的斧聲。陳峰穿著粗布棉袍,與樵夫們一起砍樹,他手裡的斧頭是新打的,刃口磨得雪亮,每劈一下都能深深嵌進樹乾。"選這種枯鬆木,"他指點著身旁的年輕士兵,"乾透的木材耐燒,煙還小,最適合百姓家用。"

為了提高效率,陳峰改良了伐木工具。他讓鐵匠營做了帶鋸齒的鐵鋸,兩人一組拉動,比斧頭快了一倍;又發明了"滑木道",在山坡上鋪兩根平行的圓木,將砍倒的樹乾放在上麵,幾人輕輕一推就能滑到山腳,省去了抬運的力氣。

"郡王,這法子真省力!"樵夫老李擦著汗,看著自己砍下的第三棵鬆樹順著木道滑下去,驚得林間的鬆鼠四處亂竄。陳峰笑著遞給他一個陶壺:"歇會兒,喝口熱湯。"壺裡是秦霜特意熬的薑湯,加了紅糖,喝下去渾身都暖烘烘的。

最忙碌的是木材分類。士兵們在山腳搭了個高台,將砍來的木材按粗細分類:最粗的做房梁,中等的劈成柴火,最細的枝條和樹葉則堆在一起,用來燒製木炭。陳峰親自示範燒炭的法子:在地上挖個坑,將枝條碼成金字塔形,外麵糊上黃泥,隻留一個小口,點燃後封死,讓它在裡麵慢慢燜燒,七天後打開,就是烏黑耐燒的木炭。

鎮東的柴市開市那天,天剛蒙蒙亮就排起了長隊。陳峰讓人在柴市中央搭了個草棚,裡麵支著四口大鐵鍋,燒著旺旺的柴火,免費給來買柴的百姓提供熱水。負責稱重的是老秀才,他戴著老花鏡,用杆大秤仔細稱量,每稱完一捆就大聲報數:"王二家的劈柴,三十斤,抵五文錢!"

百姓們的臉上都帶著笑意。以前買柴要跑到十幾裡外的集市,還經常被奸商克扣分量,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買到便宜柴火,而且質量還好,官府收柴時挑得嚴,濕柴、朽木都不收,全是乾透的好料。

"給俺來兩捆鬆木!"瘸腿的張老漢拄著拐杖,顫巍巍地遞過布票。他兒子在與邢國的衝突中受了傷,家裡正需要柴火熬藥。負責賣柴的士兵額外多給他加了一捆細枝:"大爺,這個引火用,省著點燒。"

陳峰在柴市轉悠,看著百姓們挑揀柴火,忽然注意到角落裡有個小男孩在撿地上的碎木屑。他走過去一問,才知道孩子家裡沒柴了,想撿點木屑回去引火。陳峰當即讓人給孩子裝了半筐劈柴:"以後家裡沒柴了,就來王府後廚要,彆不好意思。"

為了方便孤寡老人,陳峰還組織了"送柴隊"。士兵們推著獨輪車,挨家挨戶送柴,看到屋頂煙囪不冒煙的人家就多送一些。秦霜也帶著丫鬟們加入進來,她們不僅送柴,還幫老人劈柴、壘灶,把柴火碼得整整齊齊,像小山一樣堆在屋簷下。

囤積柴火不隻是為了取暖,更是為了備戰。陳峰深知,一旦冬天開戰,充足的柴火能保證士兵們喝上熱湯、吃上熱飯,還能用來製作防禦工事。他特意讓人多砍了些堅硬的柞木,截成一米長的短棍,堆在城牆根下:"這些木頭能當滾木,也能臨時搭掩體,關鍵時刻能救命。"

軍營裡的柴火儲備更是嚴格。陳峰規定每個帳篷前必須堆夠半個月的柴火,還要挖好防火坑,防止火星引燃帳篷。夥房的士兵們則忙著製作"火折子",用浸透油脂的棉紙裹上硫磺,曬乾後隨身攜帶,隨時隨地都能生火,比傳統的火石方便多了。

"郡王,您看這個!"高宏拿著個鐵皮箱子跑過來,箱子裡裝著幾塊黑色的"石頭"。"這是從煤窯運回來的石炭,"他用火折子一點,石炭很快就著了,火苗比柴火還旺,"燒起來比木柴久,還不用天天砍柴,省下來的人力能多造些火銃子彈。"

陳峰看著燃燒的石炭,眼睛一亮。他立刻讓人去煤窯多運些回來,在軍營裡試燒。果然,一塊石炭能燒一整夜,足夠一個帳篷取暖,而且煙還小。他當即決定,給每個士兵發兩塊石炭,作為緊急情況下的儲備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為了防止柴火受潮,陳峰還想出了個好辦法。他讓士兵們在柴垛底部墊上石頭,上麵鋪一層油紙,再用泥土把四周封起來,隻留一個小口取柴。這樣即使下大雪,柴垛裡麵也是乾的,能保證隨時有可用的柴火。

立冬那天,第一場大雪如約而至。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,很快就給開平鎮蓋上了一層厚厚的白棉被。陳峰站在城樓上,看著家家戶戶的煙囪都冒出了青煙,像一支支筆直的鉛筆,在白紙上畫著溫暖的線條。

"郡王,該回去了,外麵太冷。"許諾遞來一件厚厚的披風。陳峰卻搖搖頭,目光望向鎮西的方向,那裡是邢國的邊境,此刻想必也在下雪。他忽然想起與邢國騎士對峙的那個寒夜,士兵們凍得瑟瑟發抖,卻依然握緊手中的武器,那時他就發誓,一定要讓弟兄們這個冬天能暖暖和和地打仗。

回到王府,秦霜早已備好了熱騰騰的飯菜。屋裡的火盆燒得旺旺的,鬆木燃燒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。陳峰脫下沾滿雪的靴子,坐在火盆旁烤手,看著秦霜給他盛了一碗羊肉湯:"今天柴市關得早,百姓們都備足了柴火,連最偏僻的山坳裡,煙囪都在冒煙呢。"

陳峰喝著熱湯,心裡暖烘烘的。他知道,這些堆積如山的柴火,不隻是木頭,更是開平鎮百姓過冬的底氣,是士兵們保家衛國的勇氣。

立冬了,該吃餃子啊,哎呦,自從穿越過來後好像還沒吃過餃子啊,陳峰拍了下自己的大腿說道。於是披衣走到廊下,正撞見秦霜帶著丫鬟們搬麵粉。二十袋新磨的麥粉堆在天井,白花花的粉麵在燈籠下泛著柔光,是陳峰特意讓人從巨臨縣運來的上等精麵,尋常百姓過年都舍不得用這麼細的粉。

“醒得正好。”秦霜挽著沾著麵粉的袖子笑,“老規矩,立冬吃餃不凍耳。今年多包些,給值夜的護衛、門房都送些去。”

嘿,跟我想一起了,剛要跟你說該吃餃子了。

她指著案上的餡料,陶盆裡分門彆類碼著:剁得細碎的鹿肉餡拌著蔥薑,翠綠的薺菜摻著蝦米,還有用新收的蘿卜擦成絲,擠去水分後拌上香油,清清爽爽透著股甜氣。

我去...又是鹿肉...

陳峰蹲下身翻看麵粉袋,指尖沾起一點撚了撚:“這粉磨得夠細,和麵時多摻些溫水,醒半個時辰,擀出來的皮才筋道。”他忽然想起幼時在鄉野,立冬那日母親總說“餃子像元寶,吃了來年不缺錢”,那時麥粉金貴,餡料多是野菜,能混點豬油渣就算奢侈。如今看著滿盆的鹿肉餡,喉頭竟有些發緊。

卯時剛過,府裡的家丁、丫鬟、護衛都聚到了前院。三十張方桌拚成長案,案頭擺著擀麵杖、竹篾蓋簾,連平時舞刀弄槍的護衛都挽起袖子,學著揉麵團的樣子。陳峰挽起褲腿,接過秦霜遞來的木盆,舀起麵粉中間扒出個窩,溫水緩緩注入,指尖攪動間,麵粉漸漸聚成棉絮狀,最後揉成光滑的麵團,在盆裡醒著,像個圓滾滾的雪團。

辰時的陽光透過梧桐葉,在麵粉袋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陳峰的麵團醒得正好,用刀切下一塊,在案板上搓成細長條,再切成均勻的小劑子,每個劑子都用手按成圓餅。“擀皮要轉著擀,”他拿起擀麵杖示範,“邊緣薄,中間厚,這樣煮的時候不容易破,咬著還有嚼勁。”

擀麵杖在他手中靈活地轉動,圓餅漸漸變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麵皮,像朵綻放的白菊。秦霜站在對麵,指尖捏起麵皮,取一勺鹿肉餡放在中央,拇指和食指輕輕一捏,邊緣便出現整齊的褶子,她捏的是“麥穗餃”,每個餃子都有十二道褶,立在蓋簾上像隻隻展翅的銀雀。

“郡王這皮擀得好!”負責燒火的老仆湊近看,陳峰擀的皮大小均勻,薄得能透出案板的木紋。他笑著把擀好的皮推到秦霜麵前,卻見她指尖沾著麵粉,在他鼻尖輕輕一點:“看你,都成白麵書生了。”周圍的人哄笑起來,連平時最嚴肅的護衛隊長都咧開了嘴。

陳峰也不惱,學著秦霜的樣子捏褶子,可手指總不聽使喚,捏出來的餃子歪歪扭扭,有的餡從邊緣漏出來,有的立不住,軟塌塌趴在蓋簾上。秦霜拿過他捏壞的餃子,指尖翻飛間,漏餡的地方被巧妙地捏成朵小花,歪扭的邊緣補出兩道褶,竟比她自己捏的還要彆致。“這樣才像郡王的手筆,”她笑道,“帶點鋒芒。”

餡料很快見了底,新的薺菜又送了來。這是護衛們清晨去城外挖的,沾著露水,嫩得能掐出水。陳峰親自清洗薺菜,指尖被草葉的汁液染成淡綠,他忽然想起與邢國對峙時,士兵們在戰壕裡煮的野菜湯,那時彆說餃子,能有口熱湯都算奢侈。“多包些素餡的,”他對秦霜道,“給後廚的師傅們留著,他們忙了一早上。”

午時的灶間最是熱鬨。八口大鐵鍋同時沸騰,白花花的餃子下鍋,像一群遊弋的銀魚。陳峰守在鍋邊,用長柄勺輕輕推著餃子,防止粘鍋。“點三次水就熟了,”他對旁邊的小丫鬟說,“第一次沸水下鍋,第二次加涼水,第三次再沸,這樣煮出來的餃子不坨,餡還鮮。”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第一鍋餃子出鍋時,蒸汽騰得老高,模糊了窗上的冰花。秦霜用笊籬將餃子撈進陶盆,撒上切碎的香菜和蒜苗,再澆一勺滾燙的骨湯,香氣瞬間漫了整個廚房。她先給灶前燒火的老仆端去一碗:“張伯,您先嘗嘗,看鹹淡如何。”

老仆哆嗦著接過碗,筷子夾起一個餃子,吹了半天還是燙得直吸氣,咬開個小口,鹿肉餡的油汁順著嘴角流下來,他趕緊用袖子擦,眼淚卻跟著下來了:“活了六十歲,頭回立冬吃上帶肉的餃子……”陳峰遞過帕子,見他碗裡的餃子沒怎麼動,知道是舍不得吃,便讓丫鬟再給他添一碗:“管夠,今天敞開吃。”

前院的宴席擺了十桌,家丁們圍坐在一起,捧著熱氣騰騰的餃子,吃得滿嘴流油。護衛們輪班來吃,有的站著狼吞虎咽,有的揣幾個在懷裡,說要給崗哨的弟兄留著。陳峰和秦霜端著碗,在各桌間走動,見誰碗裡空了就添幾個,聽著滿院的笑聲,比打贏一場勝仗還舒心。

“郡王,您這餃子比過年還香!”狼頭嘴裡塞得鼓鼓囊囊,含糊不清地說。他平時最嫌吃餃子麻煩,今天卻吃了三大碗,連湯都喝得精光。陳峰笑著拍他的背:“慢點吃,鍋裡還多著呢。”目光掃過院角的柴火垛,劈啪燃燒的火焰映在每個人臉上,暖融融的,驅散了立冬的寒意。

午時的陽光斜斜照進廚房,案頭還剩些麵皮和餡料。陳峰和秦霜坐在灶邊,慢慢包著剩下的餃子,動作比先前慢了許多,卻多了幾分閒適。“剩下的包成小元寶,”秦霜捏著小巧的餃子,“凍在窖裡,夜裡誰餓了就煮幾個。”

陳峰忽然想起什麼,起身往庫房走,回來時手裡捧著個陶甕,裡麵是去年埋的酸梅酒。“溫一壺?”他揚了揚壇子,秦霜笑著點頭,讓丫鬟取來錫酒壺。酒溫好時,餃子也煮好了,兩人坐在灶前的小板凳上,就著一碗酸梅酒,慢慢吃著餃子,聽著外麵飄起的雪花打在窗上的輕響。

“今年的冬天,該不會太冷了。”秦霜望著窗外的雪,輕聲說。陳峰嗯了一聲,夾起一個麥穗餃放進她碗裡:“有這麼多柴火,有這麼多糧食,還有你包的餃子,再冷也不怕。”他想起庫房裡堆積如山的柴垛,惠民倉裡的糧食,還有火銃營擦拭得鋥亮的武器,忽然覺得,這立冬的餃子,吃的不隻是暖,更是安穩。

雪越下越大,王府的煙囪裡仍冒著青煙,帶著麵香和肉香,飄出很遠。巡邏的護衛路過,聞到香味,忍不住吸了吸鼻子,臉上露出笑意,他們知道,府裡的餃子,總會給他們留一份。而在更遠的軍營,夥房裡也飄起了餃子香,那是陳峰特意讓人送去的餡料和麵粉,讓守邊的士兵們,也能在立冬這天,吃上一口熱乎的餃子。

喜歡我在古代當鎮令請大家收藏:()我在古代當鎮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我的變強方式:專搞校花心態! 媽咪!七個喪屍萌崽等投喂 瘋批帝王:小乖不怕,朕在 怎麼就愛上了你 繼子誰愛養誰養?我獨寵紈絝小叔 穿成惡毒後媽,擺爛創飛大佬全家 手滑虐了瘋批後,他和我痛覺綁定了! 星穹聖域 燕頌 規則:開局出現在神秘列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