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族從禹之後,大首領由“禪讓”民主推選)變為“世襲”父傳子),整個社會則由無階級的、公有製的,原始氏族公社社會,轉變為有階級的、私有製的,奴隸社會。
中國的奴隸社會延續了大約一千年,即由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,經過了夏、商兩個朝代。
自從大禹傳位給其子啟開始,奠定了我國幾千年來的政治製度——王皇)位世襲製。隨之產生了維護私有製度和剝削階級的國家機器,即形成了國家,大王皇帝)稱天子,王下有百官,並有法律和刑法,用於鎮壓奴隸的反抗行為。
夏是我國曆史上首個王朝,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開端。夏建立於公元前2200年前後,滅亡於公元前1760年前後,一共經曆了17個、14代王,存在了約400多年。
夏朝的最後一個王是桀,他是一個暴君、昏君,殘暴凶狠,以慘無人道的手段對待百姓。以他為首的奴隸主貴族極大地加重了對奴隸的壓迫和剝削,奴隸們不斷地進行反抗和鬥爭。
桀把自己比作太陽,認為自己可以長久地穩坐王位,人民卻指著太陽咒罵他:“我們寧願和太陽一起,跟你同歸於儘!”不久,桀的統治就到了儘頭。
早在舜帝時,商族的先祖契就率本部落接受了教化,臣服於夏啟,成為夏朝東部的一個諸侯國,之後,商逐漸向西發展到河南商丘地區。
到了夏桀時,桀無理地把商侯國的首領成湯囚禁在夏台,加深了夏與商之間的矛盾。
成湯逃離夏台回到本族後,對內休養生息、寬以待民,大力發展生產,積蓄國力。
對外,與周邊國家建立起反夏聯盟,共同對抗夏桀。成湯在史穿仁的大力支助下,先滅除了夏的兩個附庸小國——韋和顧。
之後在河東的鳴條崗今河南陳留西北),與夏桀進行決戰,史穿仁率隊,英勇搏殺,一舉打敗了夏桀,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縣),不久就死了,夏朝覆滅。
史穿仁輔助成湯,平定天下,建立了商朝,奴隸社會得到進一步發展。
成湯於公元前1760年前後,建立的商王朝,存續了600多年,公元前1120年前後滅亡,一共傳了17代,31個王。
成湯建國初期,吸取夏桀魚肉百姓,導致亡國的教訓,要求大臣恪儘職守,傾聽民意、為百姓辦事。使商朝初年政事清平,百姓安居樂業,社會矛盾緩和,國家日益繁榮強盛。周邊的少數民族也臣服於商朝,並向其納貢。
之後,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地今河南安陽市西北五裡小屯村,北麵洹河兩岸及附近一帶),故又稱殷或殷商。直至最後一個商紂王,273年沒有再遷移過都城。商朝滅亡之後,幾經時日變成廢墟,故稱這裡為殷墟。
清朝時在殷墟發掘出了刻有契刻符號的甲骨,並確認是商王室的遺物。後經查證,這些刻在甲骨和獸骨上的契刻符號,即“甲骨文”,是3000多年前,商朝的中原人民使用的古文字,也是中國最早的文字。
直到現今,殷墟仍是中國文明社會初期,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,最早的都城。
在殷墟陸續發掘出了商代的宮殿、宗廟、王陵,貴族和平民的墓葬、祭祀坑、作坊等遺址,還出土了用青銅、玉石、骨蚌等製作的禮器,和生產、生活、作戰的用具。
這些考古成果,證明了我國曆史上的奴隸製大國——商朝,已經具有了相當發達的文明程度,社會、經濟、文化發展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。
當時的社會經濟,以農業為主,已普遍使用木、石和蚌類製成的農具,並開始用青銅製造農具和生活用品;黍、麥、稷、稻、粟等,是當時種植的主要農作物。
商朝的畜牧業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,豬、馬、牛、羊、雞、狗,已是常見的馴養家畜,連大象和駱駝也能馴養。
打獵、捕魚用上了許多新的技術和方法,例如,用暗箭、陷阱、狗追、騎馬、火燒等方法捕捉野獸;用漁網、彈丸、釣鉤等方法捕魚。
青銅的冶煉、鑄造技術,陶、石、玉器的製作技術,有了很大提高和改進;其生產規模有了很大的擴展;並已脫離農業,成為獨立的手工業生產部門。
尤其是青銅器的製造工藝技術水平和繁多的種類,都達到了新的高峰;青銅已用於製作日常生活用品,祭祀用品,生產工具和戰爭武器。青銅製品的形製精巧,花紋美觀,工藝精湛。其代表作是著名的“司母戊”大方鼎一種祭器),重1700多斤,是全世界最古老、最重、最大的青銅器。
商代後期的城市建築也達到了新的水平,規模大而完整,其宮殿建築不但規模宏大,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。這些進步和發展都是廣大奴隸辛勤勞動的成果。
另一方麵,商朝成湯之後的王和奴隸主貴族,都對被壓迫的奴隸采取了暴力統治,他們有一套完整的官僚統治機構,有鎮壓奴隸反抗、維護奴隸主權威的監獄和軍隊組織;還迷信鬼神,利用鬼神作為鞏固其統治的工具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奴隸主們過著花天酒地的寄生生活,整日吃著肉、喝著酒,穿著華麗的服裝,住著靚麗的宮殿,享受著歌舞淫樂。
而廣大奴隸們卻過著非人的生活,吃的是豬狗食,住的是茅草屋,整日在田裡和作坊中從事繁重的、超時的勞動,沒有任何勞動保護措施和安全保障,生命時時受到威脅。
從“殷墟”中發掘的許多墓葬可以看到,商王和貴族奴隸主把奴隸當做牲口,隨意屠殺,用以祭祀天地、祖先,祭拜鬼神。經常殺殉奴隸,在一個大奴隸主的出土墓葬裡,竟有一百多名奴隸陪葬。
從“甲骨文”中還可看到,受儘剝削和壓迫的奴隸們對奴隸主進行了頑強的反抗,經常成批地逃亡,不斷地暴動,持續不斷,從未停歇。激烈的階級鬥爭,嚴重地動搖了商朝的統治。
商代從祖甲以後,幾乎所有的君主都很荒暴。最後的一個紂王,雖然對我國東南地區最初的開發,有過一定貢獻,但是他是一個有名的暴君,荒淫好色,喜歡飲酒作樂、打獵遊玩,使大片耕地荒廢成狩獵場。
為了滿足個人的腐化生活,他不顧一切地加重人民的負擔。他對東南的各族人民長期進行掠奪戰爭,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,但卻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。
長期的戰爭,引起了平民和奴隸的強烈反抗,使整個社會動蕩不安,國內階級矛盾十分尖銳。
另外,他不任用自己的族人,而引誘他人的奴隸,使得商與其他小國之間的矛盾,以及本國統治集團內部之間的矛盾也十分尖銳。這些矛盾和鬥爭為商王朝的覆滅準備了條件。
周,原是商朝西部的一個侯國,經過太王、季曆和文王三代的苦心經營,國力已很強大。文王把殷商北麵和西麵的幾個屬國滅掉之後,使周取得了當時三分之二的天下。
之後,文王的兒子武王,率領兵車三百乘,四萬五千名士卒,外加以史穿仁為首領的三千名英勇的衝鋒兵,大舉伐紂。
周邊和南方的八個小國: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盧、彭、濮,和武王一起出征。紂率領十七萬大兵迎戰。
在商的牧野今河南汲縣一帶),兩軍相遇,紂兵陣前起義倒戈,紂王戰敗自殺,至此商朝被滅亡,周朝統一了全國。
喜歡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:()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