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我國的青銅工藝_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10章 我國的青銅工藝(1 / 1)

青銅文化,是我國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在新石器時代晚期,我們的祖先史穿仁和他的同伴們,在尋找石料製造工具的過程中,發現了自然銅石,即紅銅。

開始,史穿仁他們用紅銅做成小型工具和裝飾品。後來,他們發現從天然孔雀石中可以冶煉出銅。

經過長期實踐,史穿仁及其夥伴逐漸掌握了在冶煉過程中,加入一定量的錫,可以增加純銅的硬度,於是煉出了銅與錫的合金,因顏色發青,故叫做青銅。

史穿仁和夥伴們把青銅器運用於生產和生活領域,久而久之,使整個社會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

我國的夏、商、周時代是青銅文化的光輝時期。考古發掘出來的大量青銅器物,製作精巧、造型優美、種類繁多、風格獨特,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的珍貴文物,是我國古代金屬藝術的珍品。

據考古發掘的實物資料證明,我國最早在公元前3000~2300年的夏朝,就有了青銅製品,有青銅小刀、爵、錐、鈴等。這些原始的青銅製品胎質很薄,鑄造粗糙。

商代的青銅製作業已具有相當規模,青銅器的種類增多,有生活上用的各種器皿和酒器,有祭祀鬼神、先祖用的祭器,有各種農具和手工業生產工具、還有打仗用的各種武器等等;製作精巧、造型準確,器身上出現了動物紋或幾何紋,有饕餮紋、夔、龍、虎、人形紋等。

到商代後期,青銅器的製作水平達到了高峰,器類繁多、造型莊重、花紋繁複細密、清晰美觀,出現了鳥、蠶、蟬等花紋。

青銅鑄造業規模進一步擴大、工藝水平進一步提高,大量青銅容器上常鑄出三重花紋:襯底用雲雷紋,上麵凸起獸麵紋,主紋之上加幾何紋。有的還在器內鑄出一些銘文。

西周時期的青銅鑄造技術有新的發展,其特點是器物上的銘文長,多的有三、四百字,字體優美奔放,內容豐富,有祭祀祖先、征伐、紀功、冊命、賞賜等記載,為研究西周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。

在河南安陽出土的青銅冶鑄遺址中,出土了許多用陶製成的,煉銅用的坩鍋將軍盔)、鑄範和銅渣。經科學分析,得知當時冶煉青銅器的原料是孔雀石,燃料是木炭,其製作程序是傳統的陶範法。

商代後期的“司母戊”大方鼎祭器),是我國現存的最大、最古的青銅器,它結構複雜,采用合範法鑄成,即先將耳、身、足分彆鑄成之後,再合鑄成一體。

大方鼎的四周有盤龍紋和饕餮紋,腹內刻有“司母戊”三個字,鼎連耳高133,長110,寬78,重875kg。

鑄造這種大方鼎,要2、3百人,用7、8拾斤重的將軍盔,協同一致才能製成。如此大規模的生產和複雜的工藝過程,證明我國商代的青銅冶鑄業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。

著名的商代青銅“四羊方尊”,其鑄造技術極其高超,該方尊高58.3,邊長52,重34.5kg,是我國現存最大、最精美的方尊。

尊的頸部鑄有蕉葉,蕉葉上有夔形紋。蕉葉的底部飾有獸麵紋,肩部有四條龍蟠纏在四周,尊的腹部分彆鑄有四隻大卷角羊,突出尊外,羊的背部和胸部飾有魚鱗花紋。

兩隻前腿和尊的底部鑄在一起,上麵鑄滿夔形花紋。尊的邊角和每一麵中間合範之處,都鑄有棱脊,以此遮蔽合範時可能產生對合不正的紋飾,增強了造型的氣勢,使方尊的形象在寧靜中有威嚴感。

全尊上下以細雷紋為地,線條光潔剛勁。其羊角是事先鑄成後配置在羊頭的陶範內,再合範澆鑄的。隻有高超的合範技術,才能達到整個器物渾然一體的效果。

我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,內容極其豐富,各種器具充分表現出中國青銅器的鮮明特點和民族風格。其鑄造工藝技術領先於世界。是上古文明世界,在技術方麵最突出的成就之一。

喜歡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:()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獸世惡雌,七個反派獸夫修羅場 隨母改嫁後,我成整個家屬院團寵 誰把遺言落這了? 美漫農場主:開局收養惡人救世主 三年後重逢,瘋批總裁跪求當情夫 小官之女的逆襲之路 妖邪隻是我的口糧,嘎嘣脆 我守寡三十載,你在外子孫滿堂? 帶著全家去逃荒,我有空間滿倉糧 一身滿級武魂,碾壓全球很合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