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~春秋時代5._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穿越架空 > 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 > 第18章 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~春秋時代5.

第18章 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~春秋時代5.(1 / 1)

《詩經》

6、七月

分析:

一)《七月》是《詩經·國風》中最長的一篇,它屬於《豳風》,是用豳地樂調創作的民歌。《豳風》產生的時代較早,而且本詩又包含著夏、商兩種曆法,因此可以斷定它基本上是西周初期編定的。

當然,其中的一些素材,如長久流行於豳地的許多農業節令歌謠詞句,可能來源更早些。西周是我國奴隸製社會鼎盛的時代,而且早在周族的先人古公覃父由豳遷歧今陝西歧山)以前,便已利用奴隸從事生產,開始進入了階級社會。《七月》所反映的正是當時奴隸社會的社會生活。

本詩並不是一個人的創作,它是長期在勞動人民中間傳誦、吟詠,不斷豐富,最後由采詩的人收集編纂起來的。全詩是勞動者自述的口吻,描寫的對象是農奴。

二)《七月》的內容,主要是敘述農奴一年四季所從事的農業勞動,並反映了當時的生產關係和農奴的艱苦生活。全詩以時令為序,共分八章。

首章總括全詩,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;二、三兩章寫婦女為奴隸主貴族從事蠶桑勞動;第四章寫農事既畢,為奴隸主獵取野獸;第五章寫農奴修理房屋準備過冬;第六章寫采集果蔬和造酒;第七章寫收成完畢,為奴隸主貴族服家內勞役;第八章寫鑿冰的勞動和年終宴飲。

全詩描寫了兩個對立階級的現實生活,客觀上反映了西周奴隸社會的本質。從詩中可以看到農奴在奴隸主貴族的管家田畯)的監督下,長年累月地從事繁重的農業勞動和其他苦役。

如男子要為奴隸主貴族耕田、打獵、“築場圃”、“納禾稼”、打草、搓繩、修屋、鑿冰;婦女則要為奴隸主貴族采桑、養蠶、織染絲麻。儘管他們終年辛勤勞動,但所創造的財富卻被奴隸主貴族剝削了去,自己隻能過著“采荼薪摴”、“無衣無褐”的日子。

而奴隸主貴族卻過著防寒有裘,禦暑有冰,食膏粱,飲春酒,養尊處優的寄生生活。,

從這裡開始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狀況,奴隸們不僅在生活上毫無保障,而且毫無獨立的人格,受儘侮辱和精神上的折磨,就連他們的妻女也隨時隨地都有被貴族公子侮辱蹂躪的危險。

“女心傷悲,殆及公子同歸”,這樣的思想感情,正是當時廣大勞動婦女的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。

另外,本詩對於周代社會的風俗、節令和習慣,特彆是有關周代社會的生產情況,都保存了許多具體的記載。

如從詩中有關農業的記敘來看,當時的農業已經很發達,作物的品種相當多,顯然農業已是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。

而狩獵隻在冬季農閒時進行,已退居次要的地位。作為農業的副業,如紡織、染色、釀酒等,這些手工業生產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。

三)本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:

第一,是節令歌的形式。全詩大體上都是以時間為序來描寫一年四季的各種勞動的。這一形式,帶有濃厚的農曆歌謠的色彩。

它以首章為總起,以末章為總結。除了第一、二、三章的開頭兩句,屬於起興性質,采用複唱以外,其餘各章開始兩句的月令,都不重複,在次序上基本也是銜接的。

同時,節令的變化能與生產的敘述相結合,季節性的景物描寫和季節性的人物活動能融為一體,從而大大加強了本詩的生活氣息和感染力量。

第二,是對比的表現手法。本詩描寫的主要對象,雖然是勞動者,但在反映農奴痛苦生活遭遇的同時,也不放過對奴隸主貴族的剝削寄生生活的描敘。

由於采取了對比的表現手法,從而能較鮮明地反映當時的階級對立的社會現實。

《七月》,可說是一份農奴的血淚控訴書,它描繪了當時農奴一年到頭生活勞作的淒慘縮影圖。

這首詩是《詩經》裡最長的一首詩,也是反映農奴生活比較完整的一首詩,文字鮮明,用詞準確、生動,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史詩來看。

喜歡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:()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重生末世前:開局契約鳳翅鎏金螳 瘋魔姐姐是個控製狂 七零:下鄉知青竟是大隊長親兒子 替兄為贅 頂級維修工,隔壁太太請我修水管 戀情曝光:我和白露不演了 我用最強雙修體修煉!你怎麼比! 觀測者,盛大的歡愉 極詣劍仙:從砍柴開始無敵 轉學後竟被校草們扒了馬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