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子百家散文11)
5、《莊子》
莊子小傳:
莊子約公元前369年——公元前286年)名周,戰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)人。他曾在家鄉做過漆園吏,不久就歸隱了。一生過著貧苦的生活。
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,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)。
他認為一切事物經常在變化著,人對這種變化是無可奈何的。他主張“無為”,放棄生活中的一切鬥爭。
他極力否定現實,主張逃避現實,脫離社會。因而他的思想基本上是消極的。
在政治上,他反對人間的一切措施,要求社會毀掉一切文明,回到最原始的時代,這是阻礙社會向前發展的、反曆史的複古主義。
他的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的世界觀,是當時社會沒落階級意識的反映。
不過他的思想也有積極的一麵。這主要表現在他對當時統治階級的諷刺和揭露,他拒絕和統治者合作,鄙視高官厚祿,否認有鬼神的存在。這些都是應該肯定的。
莊子的散文,有相當高的藝術成就。他的文章汪洋恣肆,機趣橫生,想象力非常豐富,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幽默諷刺的意味,有獨特的藝術風格,特彆以寓言故事見長。
這些想象力豐富的寓言,給後世詩人和小說家以無窮的啟發。莊子散文的藝術風格,對後世的文學也有相當大的影響。
《莊子》這部書,現存三十三篇。有《內篇》七篇,《外篇》十五篇,《雜篇》十一篇。其中《內篇》曆來人們認為是莊周所作,其餘篇章則大致是他的門人或後學所作。
莊子的主要著作:
1)《庖丁解牛》
原文:
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向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合於《桑林》之舞,乃中經首之會。
文惠君曰:“譆,善哉!技蓋至此乎?”
庖丁釋刀對曰:“臣之所好者道也,進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時,所見無非牛者;三年之後,未嘗見全牛也。方今之時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郤,導大窾,因其固然;技經肯綮之未嘗,而況大軱乎!良庖歲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數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發於硎。彼節者有間,而刀刃者無厚;以無厚入有間,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,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。雖然,每至於族,吾見其難為,怵然為戒,視為止,行為遲。動刀甚微,謋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為之四顧,為之躊躇滿誌,善刀而藏之。文惠君曰,善哉!吾聞庖丁之言,得養生焉。”
———《莊子?內篇》
釋義:
《庖丁解牛》節選自《內篇?養生主》。寫庖丁掌握了牛的生理結構的規律,解剖起牛來又快又好,又不損壞刀。
它顯示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內在的規律性,人們隻有經過反複實踐,才能掌握客觀規律,對自己所處理的事情才能得心應手,運用自如。這是有進步意義的。
但莊子的本意卻在宣揚他的養生哲學。他認為,處在複雜的社會裡,要保全自己,就要像庖丁解牛一樣找空隙下刀,避開一切矛盾,不去接觸實際;
這樣就能像保護刀刃一樣,不至於使自己受到傷害。這種哲學,當然是消極的,應當予以批判。
譯文參考):
庖丁廚工)為梁惠王文惠君)宰牛,因為庖丁知道牛體關節的所在,所以凡他手、肩、足、膝所觸及的地方,牛關節都發出砉砉的響聲。騞然進刀,所發出的種種聲音都符合《桑林》之舞的節拍旋律,以及《經首》這一樂章的音節。
文惠君說:“嘻,好啊!你解牛的技術何以高明到這樣的地步呢?”
庖丁放下刀答道:“都因為這解牛)是我所愛好的緣故,已經超過一般技術了。
起初,我解牛時,所見到的無非是一頭整個的牛,沒有能看到牛身上可以進刀的空隙之處;
三年之後,我對牛的全身,何處有空隙,何處有筋骨已經非常了解了,所以就不再把一頭牛看成是整個的牛,而是把它看成是許多可以解剖拆卸的零件。
現在,我以精神跟它)接觸,而不用眼睛看它。解牛時可以完全不用感覺器官,而隻靠精神活動來行事。
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,擊中牛筋骨間的空隙,循著牛體內骨節間的竅穴,依照牛的本來結構;
用刀的技術高明,從未接觸過使刀口鈍折的地方,更何況大骨頭了!良庖優良的屠夫)和族庖一般的屠夫)每年或每月都更換屠刀,是因為他們不懂得牛體的結構,生割硬砍。
現今我的刀已經用了十九年啦,解牛數千,而刀刃像新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。
牛身上的骨節之間是有空隙的,而庖丁的刀口卻薄得好像連一點厚度都沒有;用極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之中,顯得非常寬綽,刀刃就有足夠活動的餘地了即遊刃有餘)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解牛十九年,而刀刃像新磨磨出來的一樣。雖然,每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,我也常常覺得很難下刀,就非常警惕,對它引起戒心,目光也被它牽製住,集中在一點上,我的動作也因被它牽製而緩慢了,不敢急躁,輕下刀,豁然就把牛解開了,整個牛就像堆積在地上的一堆土。
這時,提刀而立,四處觀望,心滿意足,很是得意,把刀擦拭乾淨,藏進刀套裡。”
文惠君說:“好啊!我聽庖丁講解,知曉了養生的道理。”
注釋:
1、庖丁:廚工。另說:丁是庖人的名字。
文惠君:即梁惠王。解:解剖,宰割。解牛:宰牛。
2、所觸:接觸的地方。
3、倚:靠。
4、履:踩。
5、踦yi倚音):用一條腿的膝蓋頂住。連上三句都是寫解牛的動作。
6、砉hua花音)然:皮骨相離聲。然:詞尾可去掉)。向:同“響。作“響應”解。向然:形容聲音與動作互相響應,和諧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