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子百家散文22)
9、《荀子》
荀子的主要著作:
2)《天論》—2
譯文參考):
自然界的運行、變化是有常規客觀規律)的。不會因為有了賢明的堯才存在,也不會因為出了暴虐的桀就消亡。用符合客觀規律的措施對待自然界,就吉利,用違反客觀規律的措施對待自然界,就危險。
加強農業生產並節約費用,則不會貧窮;衣食等生活資料)充足而且活動適時,則自然界就不會損害人類健康);遵循客觀規律辦事)而且沒有差錯,則自然界就不會使人類遭受禍害。
這樣,水災和旱災都不能使人饑餓,寒冷和暑熱都不能使人得病,都不能使人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危險)。
農業荒廢而且奢侈浪費,則自然界就不能使人富裕;衣食不充足而且行動消極、懶散不積極從事生產勞動),則自然界就不能使人豐足;違反客觀規律而胡作非為,則自然界就不能使人吉利。
這樣,水旱災未到就會饑餓,寒暑未侵襲就會得病,自然災害未至就會遭受危險。無論在太平時代遇到良好天時,或遇到殃禍,都不可以抱怨自然界天),即使在亂世也同樣應這樣不怨天)。
因此,把自然界與人類區分開來,才是最高明的人。
百物都由天生,不用人為而自然成長,不待人求而自然得到,這是自然界的職能。象這一類的事情,雖深遠,其人明於天人之分的高人)不會加以思慮;雖廣大,不會致力去做;雖精微,不會去體察:這就是人不與自然界爭職能。
自然界有四時的自然順序和變化,地有其財地麵上生長的動植物和地下蘊藏的礦物等);如果人能采取恰當的修治措施,順應自然規律,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天、地的自然條件。
如果放棄利用自然的恰當措施,而空想天地的恩賜,那就糊塗了。
眾星相隨旋轉,日月交替明照,四時輪回運行,陰陽變化無窮,風雨普施大地,萬物各得陰陽的調和而生息,各得風雨的滋養而成長,無需人為地施加有意識的活動,就會見其功效,這是因為自然界原本具有的神妙作用。
人們)都知道自然界萬物生長的結果,卻不知道自然界無形的神妙作用,這就是所謂的天大自然)的神奇所在。唯有聖人但修人事以製馭自然,而不冥想自然的究竟。
自然界的職能已經建立,功效已經形成,人具有身體和精神,內藏好惡、喜怒、哀樂,人的性情是受大自然影響的;
耳、目、鼻、口、身體,各有其職能而不能互相代替,這些都是人類生理上自然具有的感覺器官;
心在胸腔之內,管理統帥)著五官,稱其為天君指思維器官“心”);人利用、,改造自然界的各種動、植、礦物等,以奉養人類,這稱之為天養即自然界的供養);
人的需求若能與自然界相順適,就能造福人類,若相違逆就會造成禍害,這稱之為天政。
如果把心攪得昏暗,把五官的功能搞亂,不能改造利用自然界的各種資源,不知道養生之道,違反保全人類生存的原則,違反人的自然感情,好惡喜怒哀樂無所節製,由於上述種種錯誤,喪失了自然界對於人類的一切功能,就會遭受巨大的災禍。
聖人能使思維保持清醒,能使五官正確發揮功能,能完備對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,能順應自然規律,能保養好自身的健康,能保全自然界對人類的功能。
這樣,人若能做到以上能做到的所有事情,而不去做所做不到的違反自然規律的)事情,就能使天地儘其職能,使萬物都為人類所利用。
人的行為會變得周全、有條理,身體會得到很好的保養、生活得很舒適,生命不會受到傷害,這就是所謂的認識自然界的規律。並順應和利用自然。
因此,最靈巧的人不會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,最聰明的人不會脫離自然條件去空想。
人們對於天有所認識,就能根據觀察到的天象,來預測以後發生的變化;對於地有所認識,就能根據不同的土質,去種植適宜於生長的植物;對於四時有所認識,就能根據四季節氣變化的次序和規律,去處理農事;對於陰陽有所認識,就能根據陰陽之協和,去調理萬物。
掌管天文、曆象等方麵的官員,研究、掌握自然現象和規律,從而指導人們遵循這些規律去做好應做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