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漢樂府詩——2
1)《戰城南》
原文:
戰城南,死郭北,野死不葬烏可食。為我謂烏:“且為客豪!野死諒不葬,腐肉安能去子逃!”
水深激激,蒲葦冥冥,梟騎戰鬥死,駑馬徘徊鳴。
梁築室,何以南,何以北!禾黍不獲君何食?願為忠臣安可得!
思子良臣,良臣誠可思:朝行出攻,暮不夜歸!
釋義:
這是一首詛咒戰爭、哀悼陣亡士卒的民歌,為漢《鐃歌十八曲》中的一篇,大約是西漢時的作品。
後人因取篇中首句為題。全詩假作者的口吻,層層揭露,逐步鋪敘,以達到詩人所欲揭示的主題。
譯文參考):
城南城北都有許多戰死的人,他們的屍體暴露在荒野中,得不到埋葬,正好供烏鴉啄食。
替我告訴烏鴉:“還是先為這些客死他鄉的戰士號哭招魂吧,這些人反正已經死在荒野,諒必得不到埋葬,他們腐爛的屍體還能逃得開你們的口麼!”
在激戰之後的戰場上,一片死寂荒涼,隻能看到清冷的流水和昏茫一片的蒲葦,善戰的駿馬比喻英勇的戰士)戰死了,駑鈍拙劣的馬比喻庸碌的士卒偷生未死)徘徊哀鳴。
戰後的情景一片混亂),在橋上搭著房子,阻礙了交通,人們又怎能南來北往呢!
國內壯丁皆死於戰役,田中雖有禾黍而無人收割,君主怎麼得食?在這樣混亂悲慘的局麵下),即使願為國家出力作忠臣,又哪裡能夠呢!
我想到你們這些國家的好兒郎,確實值得人們思念:你們一早就出征,但是直到夜晚,卻不見你們回來!戰士陣亡是令人悲憫的,以此詩深表對陣亡的勇士們的哀悼。)
注釋:
1、郭:外城。城南、郭北為互文見義,意為城南城北都有戰爭,也都有戰死的人。烏:烏鴉。相傳烏鴉嗜腐肉。
2、我:詩人自稱。客:指戰死者,死者多為轉戰異鄉之人,故言“客”。豪:同“譹”,即“號哭”的“號”。諒:作“信”解揣度之辭,猶言“想必”。子:猶言“你”,“你們”這裡指烏鴉。
3、激激:水清澈貌。蒲、葦:都是水草。冥冥昏暗幽寂貌。
4、梟:與“驍”通,作“勇”解。梟騎:指善戰的駿馬。駑馬:駑鈍拙劣的馬。“梟騎”、“駑馬”皆以馬喻人,所以這兩句又隱寓“英勇的戰士犧牲了,庸庸碌碌的人還在偷生”的意思。
5、梁:橋梁。梁築室:指在橋上蓋起房子,表示社會秩序的不正常。
6、禾黍:泛指田野中生長的穀物。
7、良臣:猶言“國士”,即國家的好兒女郎)。
2)《上邪》
原文:
上邪!我欲與君相知,長命無絕衰。山無陵,江水為竭。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與君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