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、音樂文化成就輝煌
在古代,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音樂文化,久遠的曆史、豐富多彩的音樂風格、繁若星辰的樂曲、獨具特色的樂器、眾多天才的音樂家,構成了我國古代音樂寶庫,在世界音樂史中,具有重要地位。
我國音樂悠久的曆史,可以追溯到七、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。最古老的樂器是石頭。先民“擊石拊石,百獸率舞”,最早出現的旋律性樂器是骨哨和骨笛。
考古發掘表明,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在史前時期,已遠遠走在世界前列。春秋戰國時期,音樂文化空前繁榮,民間音樂活動相當普及活躍,各諸侯國宮廷中盛行規模宏大的“鐘鼓之樂”——以編鐘和建鼓為主要樂器的音樂表演。
1978年在湖北隨縣發掘的,2000多年前曾侯乙墓中,龐大的“鐘鼓”樂隊,是我國古代音樂文化光輝創造的見證。
隋唐時代,中國音樂文化獲得了輝煌的成就,以歌舞大曲為主體的宮廷燕樂高度發展。中外各民族間的音樂交流,十分頻繁。名曲湧現,產生了萬寶常、李龜年、李隆基等音樂家,隋唐音樂在當時世界音樂範圍內,處於遙遙領先地位。
我們無法再聽到隋唐時代美妙動聽的音樂,但是保留下來的唐代古曲譜,卻可以使我們再現唐代音樂的風貌。
目前所能見到的我國最古老的曲譜,是唐人的手抄本《碣石調?幽蘭》。譜前序文說:此譜是六朝人丘明所作。這是一首用文字記譜法保存下來的古琴曲。
唐朝最流行的記譜法是減字譜和燕樂半字譜。前者已經失佚。後者1900年在敦煌石窟藏經洞中一卷經的背麵被發現,五代後唐長興四年即933年)的人,在經卷背麵,用燕樂半字譜抄寫了一批琵琶曲譜,後被命名為《敦煌琵琶譜》。
曲譜一共有25首樂曲,如《品弄》、《傾懷樂》、《又慢曲子》、《急曲子》、《西江月》、《伊州》、《水鼓子》、《長沙女引》、《撒金砂》、《營富》等。
經過70多年專家學者的研究和破譯,現在可以在音樂會上欣賞到一千多年前,用這些古樂譜演奏的美妙唐樂了。
此外,在日本保存著多種唐代曲譜。日本正倉院收藏的《天平琵琶譜》,抄寫年代更早,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份琵琶譜,其中《五弦琵琶譜》、《開成琵琶譜》等,是日本遣唐使入唐抄錄的曲譜,十分珍貴。
宋代以後,隨著城市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,以說唱、戲曲為主的多種民間音樂形式得到迅速發展,宮廷歌舞漸趨衰落,戲曲逐漸形成在音樂中的中心地位。
到明朝中期,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,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,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,出現了眾多的手工工場,民間歌舞和戲曲開始進入市井民舍和廟會,廣泛流傳和發展。
歌舞更加豐富多彩,原始的踏歌發展成多種多樣的民間歌舞:花鼓舞、采茶舞等,並被戲曲所吸收,融進戲曲舞蹈中。民間山歌流入城市,逐漸發展為樂器伴奏的小曲,又發展為能夠演唱多種調式的套曲。
說唱音樂進一步繁榮起來,形成了多種曲種:彈詞、鼓詞、牌子曲,道情、琴書等。戲曲也更快地發展起來,呈現百花吐豔景象……。
喜歡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:()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