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長安於日下,指吳會於雲間。
地勢極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遠。
關山難越,誰悲失路之人?
萍水相逢,儘是他鄉之客。
懷帝閽而不見,奉宣室以何年?
嗟乎!
時運不齊,命途多舛。
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。
屈賈誼於長沙,非無聖主。
竄梁鴻於海曲,豈乏明時?
所賴
君子見幾,達人知命。
老當益壯,寧移白首之心?
窮且益堅,不墜青雲之誌。
酌貪泉而覺爽,處涸轍以猶歡。
北海雖賒,扶搖可接。
東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
孟嘗高潔,空餘報國之情。
阮籍猖狂,豈效窮途之哭。
勃
三尺微命,一介書生。
無路請纓,等終軍之弱冠;
有懷投筆,慕宗愨之長風。
舍簪笏於百齡,奉晨昏於萬裡。
非謝家之寶樹,接孟氏之芳鄰。
他日趨庭,叨陪鯉對;
今茲捧袂,喜托龍門。
楊意不逢,撫淩雲而自惜;
鐘期既遇,奏流水以何慚。
嗚呼!
勝地不常,盛筵難再。
蘭亭已矣,梓澤丘墟。
臨彆贈言,幸承恩於偉餞。
登高作賦,是所望於群公。
敢竭鄙懷,恭疏短引。
一言均賦,四韻俱成。
請灑潘江,各傾陸海雲爾。
滕王高閣臨江渚,佩玉鳴鸞罷歌舞。
畫棟朝飛南浦雲,珠簾暮卷西山雨。
閒雲潭影日悠悠,物換星移幾度秋。
閣中帝子今何在?檻外長江空自流。
釋義:
本文原題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彆序》,後人簡稱《滕王閣序》。滕王閣在江西新建縣西,章江、廣潤門之間,是唐高祖的兒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的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據載:閣落成之日,元嬰被封為滕王,因名為滕王閣。唐高宗時,閻伯嶼任洪州都督時,重修滕王閣。九月九日在閣上宴集賓客幕僚。
恰巧王勃南去省親路經洪州,也參加了宴會,在會上對賓客寫成了這篇序。
這是一篇很有名的駢體文。文中,作者用生動的文筆,由洪州的地勢、人才說到宴會,層層鋪敘,突出了滕王閣的壯麗,描繪了它周圍的景色,敘述了宴會遊樂的情形;
並且觸景生情,抒發了封建時代文人懷才不遇的感慨。他們希望施展才能,獲得功名利祿。但受到壓抑時,既不滿於這種壓抑,又以達人知命的消極思想聊以自慰。
這篇序不像一般駢體文那樣單純堆砌辭藻典故,而能生動流暢地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。它辭藻華美,而不乏有精辟之句,受人激賞;
它用典很多,卻比較貼切,較少晦澀;它洋洋鋪灑,但結構緊湊,前後呼應,脈絡分明。
駢體文在形式上的顯著特點是,注意對仗,講求聲律。本文在這點上也算是上品。文中四字為一語、六字為一語的很多,前後語句完全對偶沒有成對的,隻有“嗟乎”、“所賴”、“勃”、“嗚呼”、“雲爾”九個字);
不僅句與句對,還有不少句中對,也有一些暗對如“已矣”和“丘墟”,清朝錢大昕以為是雙聲為對)。還講究字的平仄關係,所以本文琅琅上口,聲調十分和諧。
喜歡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:()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