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)《感遇之三十七》
原文:
朝入雲中郡,北望單於台。
胡秦何密邇,沙朔氣雄哉。
藉藉天驕子,猖狂已複來。
塞垣無名將,亭堠空崔嵬。
咄嗟吾何歎,邊人塗草萊。
釋義:
這首詩看來是與前詩同時同類作品,它以雄放的語言,清峻的風格,反映出戰場的景象。而其主要內容,是感歎將領無能,使邊區各族人民長期遭受戰禍之苦。
譯文參考):
早晨進入雲中郡,向北遠望單於台。
突厥與中國是近鄰,北方的沙漠,氣勢好壯闊。
眾多的“天之驕子”驕橫的突厥人),重又張狂起來。
邊城缺乏名將,邊塞的土堡哨所),建得象山那樣高大而突兀,又有何用。
多少守邊戰士的血流塗在野草上,我隻得空歎惜。
注釋:
1、雲中郡:秦、漢、唐均設雲中郡。唐朝時雲中郡設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一帶。
2、胡:指突厥。占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全部土地。秦:指當時中國。密邇er耳音):靠近。
3、沙朔shuo碩音):北方的沙漠。
4、籍籍:眾多貌。天驕子:漢時匈奴強盛,自稱“天之驕子”。此處指突厥。
5、塞垣yuan原音):邊塞,邊城。
6、亭堠hou候音):邊塞地方的土堡,即哨所。崔嵬:形容邊塞的哨所象山那樣高大而突兀。
7、咄嗟duojie掇結音):原意吆喝,這裡形容歎息時的響聲。
8、塗草萊:死於戰禍,血塗野草之上。
喜歡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:()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