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釋:
1、燭龍:古代神話中掌管冬夏、晝夜的神。人麵龍身而無足,住在極北太陽照不著的地方,叫寒門。燭龍於是口裡銜燭來照明,它眼開著為白天,眼閉攏為黑夜,口中吹氣為冬天,吸氣為夏天。見《淮南子?地形訓》)曜yao藥音):照耀。
2、燕山:在今河北省河北平原北側。
3、軒轅台:遺址在今河北懷來縣喬山上。
4、幽州:唐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境。
5、雙蛾:雙眉。古代以蠶蛾的兩個觸角比女子的眉毛,也以蛾作眉的代稱。雙蛾摧:雙眉緊鎖。
6、良:很,甚。
7、虎文:以虎紋為裝飾的圖案。鞞靫bichai筆釵音):裝箭的箭袋。
8、《後漢書?朱浮傳》:“此猶河濱之人,捧土以塞孟津,多見不知量也。”原寫孟津不可塞,此處李白反其意而用之,以為河可塞而很難消。
9、裁:裁剪,裁斷,剪斷。轉義為“消”,消除。
李白的作品
5)《贈汪倫》
原詩:
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
釋義:
汪倫給李白送行,不像一般人帶著感傷的情緒,而是歡歡喜喜地唱著歌來的。隻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會這樣,難怪詩人要把他看成極知心的朋友了。
李白的詩篇以積極浪漫主義的作品為主,此外也有許多現實主義的詩,這首就是其中之一。他對當時那些驕橫跋扈的達官貴人側目而視,而對普通人民群眾卻是以往情深,親密無間。
他在涇縣桃花潭時,村人汪倫常常釀酒招待他,臨彆的時候他寫了這首詩,以寄托自己的無限深情。
譯文參考):
李白泛舟欲遠行,忽聞腳踏唱歌聲。
桃花潭水三千尺,怎比汪倫送彆情。
注釋:
1、汪倫:李白在涇縣今安徽涇縣)桃花潭附近村莊裡結識的一個朋友。
2、踏歌:用腳步打著拍子唱歌。
喜歡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:()穿越曆史,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