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巧釋母憂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2章 巧釋母憂(1 / 1)

“我的兒,可算醒了。你昏迷了好幾天,母後真擔心啊。”長孫皇後聲音哽咽,”長孫皇後聲音哽咽,素白帕子輕輕拂過陳軒泛著青白的臉頰,腕間的銀鐲碰在床欄上發出細碎聲響。她發髻鬆散,鵝黃襦裙上還沾著昨夜煎藥時濺落的藥漬,顯然是徹夜未眠守在榻前。“這些日子,可把母後嚇壞了。”

李承乾望著眼前憔悴卻溫柔的麵容,融合的記憶如潮水翻湧。原主幼時纏著皇後討要虎頭靴的畫麵在腦海閃現,他下意識脫口而出:“母後,您親手縫製的虎頭靴,乾兒一直都記得。那靴子上的虎眼是用黑寶石鑲嵌的,虎須是細細的金線,鞋底還繡著祥雲紋。每次穿上,乾兒都覺得自己像小老虎一樣威風。”

長孫皇後指尖微顫,珍珠耳墜隨著她驚訝的動作輕晃:“你這孩子,都這麼久了,還記得這些。”眼底泛起淚光卻笑意盈盈,“當時為了找合適的黑寶石,內務府來回跑了三趟,倒是被你記在心裡了。”

李承乾心中暗喜,知道自己用這招打消了長孫皇後部分疑慮。可還沒等他鬆口氣,長孫皇後便神色嚴肅起來,輕聲問道:“乾兒,你且與母後說說,當日究竟是如何墜馬的?””她握著兒子的手緊了緊,袖口滑落露出腕間為他祈福的紅繩。

李承乾心中一緊,早料到會有此問。李承乾垂眸,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陰影。再抬頭時,眼中已滿是孩童的懵懂與惶恐:“那日,乾兒騎馬的時候,突然感覺一陣困意襲來。迷迷糊糊間,夢到一位白胡子仙人。那仙人對我說,大唐雖初定天下,卻隱患重重,若不及時解決,恐有大禍。乾兒心中害怕,想要問清楚,可那仙人卻不見了。乾兒著急,便想要快馬回宮告訴父皇和母後,結果一時慌亂,就從馬上摔了下來。”

”長孫皇後眉頭擰成川字,指尖無意識摩挲著他的發頂。她雖不信鬼神之說,但兒子這一番話卻讓她心中隱隱不安。“那仙人可有說是什麼隱患?”她追問道。

李承乾搖搖頭:“仙人沒說。但乾兒覺得,仙人既然托夢,必定是希望父皇和母後能提前做好準備。”他頓了頓,又道,“或許是邊境不安,或許是民生疾苦,又或許......”他故意賣了個關子,“是朝中有人心懷不軌。”

長孫皇後將他摟得更緊,裙裾上的刺繡牡丹蹭著他臉頰:“莫要胡思亂想,安心養傷。這些事,自有父皇和母後操心。”

李承乾依偎在長孫皇後懷中,心中卻在盤算著。他知道,自己這番話雖有些荒誕,但卻在長孫皇後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。未來若要推行改革,或許這顆種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。

接下來的日子,李承乾的養傷時光倒也不乏趣味。四弟李泰成了東宮常客,常頂著一頭亂發,懷裡揣著偷藏的點心,跌跌撞撞跑來。某日竟從袖中掏出個沾滿草屑的布包,神秘兮兮展開:“皇兄快看!我在禦花園找到的會動的石頭!”

李承乾湊近一瞧,忍俊不禁——哪是什麼石頭,分明是隻縮成球的刺蝟。“這是刺蝟,四弟。”他取來清水拌著粟米,“它最愛吃這個。”看著李泰蹲在一旁,瞪大眼睛看刺蝟吃東西,還時不時伸手想摸又不敢的模樣,李承乾突然想起史書上那個因爭儲而黑化的魏王,心中泛起酸澀。

“四弟想學認字嗎?”他拿起炭筆,在宣紙上歪歪扭扭寫了個“泰”字,“等你認得字,就能看懂《山海經》,裡麵有好多比刺蝟更有趣的奇獸。”李泰立刻兩眼放光,乾脆趴在床邊,小肉手緊緊攥著炭筆臨摹,鼻尖都快蹭到紙上。

五妹長樂公主也常來。那日她抱著個比自己還高的陶罐,由宮女們七手八腳抬進殿,驕傲道:“皇兄,這是我釀的桃花酒!等你傷好了就能喝!”揭開陶蓋,清甜酒香混著花瓣飄落,李承乾笑著刮了刮她的鼻子:“公主殿下釀的酒,定是長安第一。”

當李世民再來時,李承乾正帶著弟妹們玩“猜字謎”。李泰舉著寫滿墨團的紙大喊:“我這個最難!上麵圓下麵方,還會冒火光!”長樂公主托腮苦想,發間的珍珠步搖跟著晃動。

“可是‘燈’字?”李承乾故意皺著眉頭思索片刻,惹得兩個孩子又笑又跳。李世民倚在門邊,看著兒女們鬨作一團,玄色龍袍下擺掃過門檻的聲音都放得極輕。

“乾兒,太醫說你恢複得不錯。”待孩子們散去,李世民坐在床邊,掌心覆上他的額頭試體溫,“等傷好了,父皇教你騎馬射箭?”

李承乾心中一動,想起自己墜馬之事,連忙說道:“父皇,乾兒不想騎馬了。那日墜馬,乾兒真的很害怕。而且,乾兒夢到仙人說大唐有隱患,乾兒想幫父皇和母後一起解決這些問題,不想隻學騎馬射箭。”

李世民聞言,微微一愣,隨即露出欣慰的笑容。他沒想到自己這年幼的兒子,竟有如此心思。“好,好!不愧是朕的兒子,小小年紀,就有這般誌向。”他伸手摸了摸陳軒的頭,“隻是,治國之道,並非一朝一夕能學會。你現在還小,首要之事,還是好好養傷,多讀些書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李承乾趁機坐直身子,學著太傅講課時的模樣:“乾兒這些日子,一直在讀《論語》《孟子》,還讓太傅講了不少治國的道理。乾兒覺得,要治理好國家,最重要的是得民心。就像孟子說的,‘得民心者得天下’兒臣覺得,讓百姓吃飽穿暖才是根本。就像五妹釀的桃花酒,若人人都能嘗到甜頭,自然會擁護父皇。”

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驚訝,沒想到兒子小小年紀,竟能有如此見解。“哦?那你且說說,如何才能得民心?”

李承乾思索片刻,道:“百姓們最在乎的,無非是吃飽穿暖,安居樂業。父皇可以多開一些糧倉,賑濟災民;鼓勵百姓開墾荒地,發展農桑;減輕賦稅,讓百姓們能過上好日子。這樣,百姓們自然會擁護父皇,擁護大唐。”說到興起,又想起現代曆史課學的青苗法,“還可讓官府在青黃不接時借糧給百姓,秋收再還,這樣大家都不會挨餓。

李世民聽得認真,不時點頭。他發現,自己這個兒子,雖年幼,但思維清晰,見解獨到。暮色漸濃時,他將李承乾抱坐在膝頭,望著窗外紛飛的銀杏葉道:“這些法子,父皇會細細琢磨。隻是朝堂之事複雜,不可急躁。”說著從袖中掏出個金絲編織的小籠子,裡麵兩隻白玉鸚鵡正歪頭打量著李承乾,“這是波斯進貢的,給你解悶。”

李承乾知道,自己的話已經引起了李世民的重視。但他也明白,改革之路,困難重重。他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,一步步引導李世民做出改變。

在養傷的日子裡,李承乾除了讀書學習,還經常與李泰一起玩耍。他發現,李泰雖年幼,但聰慧過人,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。於是,他便借著玩耍的機會,教李泰一些簡單的算術和天文知識。

用杏仁當算籌,教他加減乘除;折了紙船放進銅盆,講解浮力原理。李泰托著腮幫子,突然問道:“皇兄怎麼懂這麼多?比太傅還厲害!”

李承乾望著掌心的杏仁,想起穿越前圖書館的浩瀚藏書,笑道:“等你讀萬卷書,行萬裡路,懂得會比皇兄更多。”他摸了摸弟弟的頭,“隻是記住,不論以後如何,我們永遠是最親的兄弟。”

窗外的銀杏葉漸漸染成金黃,李承乾的傷口也已結痂。當他第一次扶著宮牆,慢慢走出寢殿時,秋日暖陽灑在身上,恍惚間竟不知今夕何夕。遠處傳來長樂公主的笑聲,李泰舉著新折的桂花奔跑而來,身後跟著撲棱翅膀的鸚鵡。

他望著這片即將由自己改寫的盛世,攥緊了腰間的螭紋玉佩。或許前路荊棘遍布,但懷中溫暖的親情,眼中明亮的星光,都成了他前行的底氣。而那些與李世民聊過的治國方略,那些與弟妹相處時埋下的善意種子,終將在某個時機,綻放出改變曆史的光芒。

幾日日,兩人在後花園玩耍時,李承乾指著天上的太陽,問道:“四弟,你知道太陽為什麼會東升西落嗎?”

李泰歪著頭,想了想,道:“因為太陽喜歡從東邊出來,西邊落下。”

李承乾被李泰天真的回答逗笑了:“不是的。其實,是因為我們居住的大地在轉動,所以才會看到太陽東升西落。”

李泰瞪大了眼睛,滿臉驚訝:“大地會轉動?那我們怎麼感覺不到?”

李承乾耐心地解釋道:“因為大地太大了,我們太小了,所以感覺不到。就像我們坐在馬車上,馬車在跑,我們卻感覺不到自己在動,隻看到外麵的景色在變化。”

李泰似懂非懂地點點頭:“原來如此。皇兄懂得真多,以後我也要像皇兄一樣,知道好多好多事情。”

看著李泰崇拜的眼神,李承乾心中湧起一股暖流。他希望,通過自己的努力,能讓李泰成長為一個有學識、有品德的人,而不是像曆史上那樣,為了與自己爭奪太子之位變得麵目可憎。

一日,在一次小型朝會上,幾位大臣為了爭奪一塊封地,在朝堂上爭吵不休。李承乾看著這一幕,心中十分不滿。下朝後,他扯著李世民的衣角,小聲說道:“父皇,這些大臣隻為了自己的利益爭吵,全然不顧國家大事,這樣下去可不行。”

李世民低頭看著李承乾,眼中閃過一絲讚許:“乾兒說得對。這些大臣,確實需要好好整頓一下了。”

李承乾知道,自己的話再次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。他決定,要抓住這個機會,向李世民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議。“父皇,乾兒覺得,可以製定一些嚴格的律法,約束大臣們的行為。對於那些結黨營私、貪汙腐敗的大臣,要嚴懲不貸。同時,也要選拔一些有才能、有品德的官員,為國家效力。”

李世民聞言,陷入了沉思。他沒想到,自己這年幼的兒子,竟能提出如此有見地的建議。“乾兒,你小小年紀,能想到這些,實屬不易。隻是,推行律法改革,牽扯眾多,需要謹慎行事。”

李承乾明白李世民的顧慮,他點點頭:“乾兒知道。父皇可以先在小範圍內試行,看看效果,再逐步推廣。”

李世民看著李承乾認真的模樣,心中滿是欣慰。他決定,采納兒子的建議,開始籌備律法改革之事。

這天夜裡,李承乾站在東宮的露台上,望著滿天繁星。他想起自己穿越而來的初衷,想起那個改寫李承乾本身命運和大唐命運的夢想。他知道,前方的道路充滿荊棘,但他無所畏懼。因為他堅信,隻要自己堅持不懈,就一定能實現這個夢想,讓大唐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。
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SSS警報!真龍踏出女子監獄! 大漠劫火 下山後,我的龍陽之氣被女總裁盯上了 替罪慘死,重生送渣夫全家去地府團聚 奶團太後七歲半,皇親國戚搶著寵 點陰香,嫁蛇王 和權臣一夜共感後,我女兒身暴露 凡人登仙:從挖礦奴到萬界劍尊 劍來:開局妖族小妖,結識董三更 大聖傳承:我的鑒寶人生開掛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