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不知?"李承乾從袖中掏出一份供詞,"崔宗之已供認,是受你指使,意在脅迫朝廷!"
朝堂上一片嘩然。李世民適時拍案:"崔民乾,你可知罪?"
崔民乾癱軟在地,麵如死灰。這時,更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——京兆韋氏家主韋挺突然出列:"陛下,臣要彈劾崔民乾貪贓枉法!"他從袖中取出一本賬冊,"這是崔氏在汴州強買民田、逼死人命的罪證!"
緊接著,河東柳氏、薛氏等家主紛紛出列舉報崔氏、盧氏等的不法之事。朝堂上頓時亂作一團,世家大族互相攻訐,醜態百出。
"肅靜!"李世民一聲厲喝,太極殿立刻鴉雀無聲。皇帝冷冷掃視著下方跪伏的世家重臣:"朕本欲給你們留些體麵,奈何你們自取其辱!崔民乾革職查辦,其餘人等罰俸一年,《氏族誌》即日頒行,不得再議!"
退朝後,李承乾剛走出太極殿,就被一個身著紫袍的老者攔住去路——正是滎陽鄭氏家主鄭元璹。
"太子殿下好手段。"鄭元璹陰測測地說,"不過殿下可曾想過,沒有世家支持,這大唐江山能坐得穩嗎?"
李承乾淡然一笑:"鄭公多慮了。朝廷取士,唯才是舉。沒有張良、蕭何,高祖照樣開創漢室;沒有你們這些世家,大唐隻會更興盛。"
鄭元璹臉色鐵青,拂袖而去。
回到東宮,李承乾剛換下朝服,杜荷就急匆匆跑來:"殿下,邊關急報!突厥餘部聯合薛延陀,寇犯朔州!"
李承乾心頭一震。曆史上貞觀六年確實有過一次突厥反撲,但規模不大。他展開軍報細看,卻發現情況比記憶中嚴重得多——敵軍竟有五萬之眾,還配備了精良的攻城器械!
"傳兵部尚書杜如晦!"
不多時,杜如晦匆匆趕到,臉色凝重:"殿下,此事蹊蹺。突厥殘部哪來這麼多精良裝備?據斥候報告,他們的雲梯、衝車,竟與將作監新製的樣式一模一樣!"
李承乾瞳孔一縮。將作監的圖紙可是機密,除非...
"查!徹查將作監近半年所有經手人員!"
當夜,李承乾正在東宮審閱邊關軍報,忽聞窗外一聲輕響。他警覺抬頭,隻見一片柳葉飄落案頭——這是他與暗探約定的信號。
"進來。"
一個黑影悄無聲息閃入,正是派去監視鄭氏的密探:"殿下,查清了!將作監有個叫鄭虔的錄事,是鄭元璹的遠親,上月曾秘密離京三日。"
李承乾眼中寒光一閃。果然如此!世家大族為報複《氏族誌》之事,竟不惜勾結外敵!
"繼續盯著,不要打草驚蛇。另外,傳孤令,命並州都督李績加強戒備,嚴防敵軍偷襲糧道。"
密探退下後,李承乾在燈下沉思。世家與突厥勾結,這已不是簡單的政治鬥爭,而是叛國大罪。但要徹底鏟除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,還需要更確鑿的證據。
次日清晨,李承乾正要前往兵部議事,忽有內侍慌張來報:"殿下!不好了!鄭元璹帶著十幾家世族長老跪在朱雀門前,聲稱要"屍諫"!"
李承乾手中軍報"啪"地掉在地上。所謂"屍諫",就是死諫,這些人是要以命相搏啊!他更衣出門,決定親自處理。
朱雀門前,十幾位白發蒼蒼的世族長老跪成一排,每人麵前擺著一把匕首。四周圍滿了看熱鬨的百姓,議論紛紛。
鄭元璹見太子到來,高聲道:"太子殿下!《氏族誌》辱沒先賢,老朽等今日當血濺此地,以正視聽!"
李承乾冷笑一聲:"鄭公好大的陣仗。不過..."他突然提高聲量,"在你死諫之前,不如先解釋解釋,令侄鄭虔為何要向突厥泄露將作監機密?"
鄭元璹臉色大變:"殿下...殿下血口噴人!"
"是嗎?"李承乾一揮手,侍衛押上一個被五花大綁的瘦小男子,"認識他嗎?這是昨夜在涇陽抓獲的突厥細作,他懷裡可揣著鄭虔的親筆信呢!"
圍觀的百姓頓時嘩然。鄭元璹麵如死灰,突然抓起匕首就要自刎,被眼疾手快的侍衛一把攔住。
"想死?沒那麼容易。"李承乾厲聲道,"來人!將這些通敵叛國之人全部拿下,押送大理寺嚴審!"
回到東宮,李承乾立即起草奏章,詳述世家勾結突厥的罪證。正要派人送往兩儀殿,忽聞內侍高呼:"陛下駕到!"
李世民龍行虎步走入殿中,身後跟著一隊千牛衛。皇帝麵色陰沉,從袖中掏出一封密信:"你看看這個。"
李承乾展開一看,竟是吐穀渾可汗寫給鄭元璹的密信,約定秋後同時起兵,瓜分河西!
"父皇,這..."
"朕早料到世家不會善罷甘休,隻是沒想到他們竟敢通敵賣國!"李世民眼中殺機畢露,"朕已命李靖率精兵三萬馳援朔州,至於這些世家..."
李承乾躬身道:"兒臣請命徹查此案,還天下一個公道。"
李世民拍了拍兒子肩膀:"朕正有此意。記住,除惡務儘,但也要注意分寸。五姓七望畢竟樹大根深,牽連太廣恐傷國本。"
"兒臣明白。"
送走皇帝後,李承乾站在東宮大殿前,望著遠處巍峨的宮牆。這場與世家大族的鬥爭,終於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刻。而他這個穿越者,將親手終結這個延續數百年的門閥政治時代,為寒門士子打開通往廟堂的大門。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