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觀十年春,長安城細雨如酥。
李承乾站在太倉署的高台上,看著一隊隊牛車將新收的糧食運入倉廩。這是他推行"平糴法"後的第一個豐收季,太倉的存糧比往年多了三成不止。
"殿下,這是各州上報的糧價。"新任戶部度支司員外郎張大素遞上一本賬冊,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,"自實行平糴法以來,糧價波動小了五成,百姓再也不用擔心穀賤傷農了!"
李承乾接過賬冊,指尖在"洛陽鬥米十五文"的數字上輕輕摩挲。這個價格比他記憶中的貞觀年間正常糧價還要低兩文,說明新政確實見效了。
"可有遇到阻力?"
張大素笑容微斂:"確實有。尤其是那些大糧商,往年靠囤積居奇牟取暴利,如今..."他壓低聲音,"聽說他們正在聯絡朝中官員,準備聯名彈劾平糴法擾民。"
李承乾冷笑一聲。這些糧商背後,多半又是那些不甘心失敗的世家殘餘勢力。
"無妨。你繼續推行,記住關鍵兩點:一是收購價要公道,二是賑災時要及時。"
正說著,一名小吏慌慌張張跑來:"張員外,不好了!東市有糧商鼓動百姓鬨事,說官府強買糧食!"
李承乾眉頭一皺:"走,去看看。"
東市向來是長安最繁華的所在,此刻卻亂作一團。幾十個身著粗布衣裳的漢子圍在糧鋪前高聲叫嚷,四周圍滿了看熱鬨的百姓。
"官府壓價收糧,這是要逼死我們小民啊!"一個滿臉橫肉的糧商站在台階上煽動道,"今日他們能強買糧食,明日就能強買你們的田地!"
人群一陣騷動。李承乾冷眼旁觀,發現那些"抗議"的所謂農民,手上連一個繭子都沒有,分明是雇來的市井無賴。
"殿下,要不要驅散他們?"張大素小聲問。
"不急。"李承乾擺擺手,"去查查這個糧商的底細。"
很快,隨行侍衛帶回消息:此人名叫鄭大,表麵是個普通糧商,實則是滎陽鄭氏的遠親。更令人玩味的是,他與尚書右丞韋挺過從甚密。
"韋挺?"李承乾眼睛微眯。此人出身京兆韋氏,是朝中少有的既非秦王府舊部也非世家嫡係的官員,一向以剛正不阿著稱,怎會與糧商勾結?
回到東宮,李承乾立即召來馬周:"去查查韋挺最近有什麼異常。"
馬周領命而去,不到兩個時辰就帶回驚人消息:韋挺的獨子韋待價上月因賭博欠下巨債,債主正是鄭大的妻弟!
"果然如此。"李承乾拍案而起,"這是要挾朝廷命官啊!備馬,孤要親自去見韋挺。"
韋府位於崇仁坊,是一處不起眼的小院。見到太子突然駕臨,韋挺明顯慌了神,額頭上滲出細密汗珠。
"殿下突然造訪,臣...臣有失遠迎..."
李承乾直入主題:"韋卿可知東市糧商鬨事一事?"
韋挺渾身一顫:"臣...臣略有耳聞..."
"那韋卿可知,那些糧商背後是誰在指使?"李承乾步步緊逼,"又是誰在脅迫朝廷命官?"
韋挺麵如死灰,突然跪地:"臣有罪!臣教子無方,以致受人脅迫...但臣發誓,絕沒有泄露朝廷機密!"
"沒有?"李承乾從袖中掏出一封信,"那這封你寫給洛陽糧商的密信,又作何解釋?"
韋挺看到信箋,頓時癱軟在地。原來他在信中暗示平糴法將在洛陽加大收購力度,建議對方提前囤糧。
"殿下明鑒!"韋挺以頭搶地,"臣一時糊塗,願以死謝罪!隻求...隻求饒過犬子..."
李承乾沉默良久,突然問道:"韋卿在戶部多年,可知為何前朝均田製最終失敗?"
韋挺愣住了,沒想到太子會突然問這個:"臣...臣以為,是因為土地兼並..."
"不錯。"李承乾點頭,"而土地兼並之始,往往源於百姓遇災荒時不得不賣地求生。平糴法就是要杜絕這一點,使百姓永業田不再流失。"他直視韋挺,"如此利國利民之策,韋卿為何要阻撓?"
韋挺羞愧難當,老淚縱橫:"臣...臣糊塗啊..."
"孤給你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。"李承乾壓低聲音,"配合孤演一出戲..."
三日後,一份彈劾平糴法的奏章在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。奏章中列舉了所謂"十大弊病",要求立即廢止新政。更令人震驚的是,聯名上書的竟有十二位官員,其中不乏六部要員。
李世民震怒,當廷將奏章擲於地上:"荒謬!平糴法推行半載,國庫充盈,百姓稱頌,何來弊病?"
"陛下明鑒!"韋挺突然出列,"臣要揭發,這份奏章實乃有人暗中串聯,意圖阻撓新政!"他從袖中掏出一份名單,"這些才是真正的主謀!"
朝堂上一片嘩然。名單上赫然是那些與糧商勾結的官員,以及他們收受賄賂的證據。原來這是李承乾設下的計策,故意讓韋挺假意附和,引出所有反對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