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 平糴風雲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63章 平糴風雲(2 / 2)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"好!很好!"李世民冷笑連連,"朕正愁找不到這些蛀蟲呢!來人,將這些貪贓枉法之徒全部拿下!"

退朝後,李世民留下李承乾:"你這招引蛇出洞用得妙。不過..."皇帝話鋒一轉,"朕擔心糧價平穩後,那些商人又會另尋牟利之道。"

"父皇聖明。"李承乾躬身道,"兒臣正欲奏請設立"常平倉",在各州建立官倉,豐年收儲,荒年放糧,徹底掌控糧價。"

李世民眼前一亮:"此議甚善!不過所需錢糧..."

"兒臣算過了。"李承乾胸有成竹,"若將查抄的那些貪官家產充作本錢,足夠在十道首府先行試點。"

就在父子二人商議細節時,一名內侍慌張闖入:"陛下!隴右急報!蝗蟲過境,三州莊稼絕收!"

李承乾心頭一震。貞觀八年確實有過一場大蝗災,曆史上因此導致糧價飛漲,百姓流離失所。但現在...

"父皇勿憂。"李承乾鎮定道,"太倉存糧充足,加上平糴法已在各地推行,足以應對。"

李世民欣慰地拍拍兒子肩膀:"幸虧你有先見之明。"

半月後,當蝗災消息傳遍天下時,各地官倉已按計劃開倉放糧。李承乾親自前往災情最重的隴州視察,所見所聞令他欣慰——往年遇到這種災害,早就餓殍遍野,如今百姓卻井然有序地領取賑災糧,市麵糧價隻比平時略高。

"殿下,這是隴州百姓聯名的謝恩表。"隴州刺史捧上一卷布帛,上麵密密麻麻按滿了手印,"百姓們說,若不是朝廷提前儲糧,今年不知要死多少人..."

李承乾接過布帛,心中感慨萬千。這些樸實的手印,比任何朝堂讚譽都更讓他感到欣慰。

然而就在返程途中,馬周帶來了一個壞消息:"殿下,查清了,那些蝗蟲來得蹊蹺。有老農說,往年蝗災都是自西向東,這次卻是從幾個方向同時出現。"

李承乾眼神一凜:"你是說,有人故意...?"

"不錯。"馬周壓低聲音,"有人在邊境荒地秘密飼養蝗蟲,然後同時放飛..."

"查!徹查!"李承乾怒不可遏,"這是要置萬千百姓於死地啊!"

回到長安,李承乾立即命大理寺徹查此事。很快,線索指向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——原滎陽鄭氏的家臣鄭德,此人現在竟是河間王李孝恭餘黨的謀士!

"果然是他們!"李承乾拍案而起,"這些世家餘孽與宗室叛逆勾結,竟不惜製造蝗災來打擊朝廷威信!"

一場大規模的搜捕隨即展開。在查抄鄭德宅邸時,不僅發現了飼養蝗蟲的器具,更搜出了與各地餘孽往來的密信,內容全是破壞新政的計劃。

兩儀殿內,李世民看完供詞,龍顏大怒:"傳朕旨意,凡參與此案者,一律處斬!家屬流放嶺南!"

"父皇且慢。"李承乾勸道,"兒臣以為,首惡當誅,但從犯可酌情寬宥,發配邊軍效力。至於那些不明真相被利用的百姓,不如讓他們參與滅蝗,將功折罪。"

李世民沉思片刻,緩緩點頭:"就依你所言。不過..."皇帝眼中寒光一閃,"朕要借此機會,徹底肅清這些餘孽!"

貞觀八年的這場"蝗災案",最終以十三人伏誅、百餘家流放告終。朝野上下為之震動,再無人敢公開反對新政。

秋去冬來,當第一場雪落在長安城頭時,李承乾站在新建的常平倉前,看著滿載糧食的馬車絡繹不絕。這半年來,平糴法已在全國十道推行,太倉儲糧創下開國以來最高紀錄。

"殿下,這是今年各州糧價彙總。"張大素捧著賬冊,臉上洋溢著自豪,"最貴的也不過鬥米十八文,比往年低了近三成!"

李承乾滿意地點頭。糧價穩定意味著百姓安居樂業,朝廷稅賦充足,這才是真正的盛世之基。

"對了,那個韋待價如何了?"

"按殿下吩咐,送去邊軍效力了。"張大素笑道,"聽說在隴右屯田表現不錯,還改良了一種犁具。"

正說著,一名侍衛匆匆跑來:"殿下,陛下急召!"

兩儀殿內,李世民正在批閱奏章。見太子進來,皇帝放下朱筆:"承乾,你看看這個。"

李承乾接過奏章,是揚州刺史上表的"鹽法改革建議"。原來隨著新政推行,一些有識之士也開始主動提出改革設想。

"此議甚好。"李承乾仔細閱讀後讚歎道,"現行鹽政雜亂無章,若改行"榷鹽法",由朝廷統一收購發售,既可穩定鹽價,又能增加稅收。"

李世民欣慰地點頭:"朕正有此意。不過..."皇帝話鋒一轉,"此事牽涉更廣,恐怕阻力會比平糴法更大。"

"兒臣明白。"李承乾胸有成竹,"可以先在淮南、江南兩道試點,再逐步推行。"

離開兩儀殿時,雪花紛紛揚揚落下。李承乾望著遠處巍峨的宮牆,心中充滿期待。平糴法的成功隻是開始,接下來還有鹽法、漕運、貨幣等一係列改革等著他去推動。這個因他而改變的大唐,正向著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穩步前進。
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烽火涅盤:鐵血將軍李雲龍 讓你直播講名著,你說紅樓是鬼書 未婚妻裝死逃婚,葬禮當天娶她姐 文化英雄聯盟 成為前任死敵的心魔後 我一個F級天賦搬空副本很合理吧 情劫中的掙紮 穿越之回家旅程 這群殺手特搞笑 修煉成劍神後,青梅竹馬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