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此同時,熊津城的戰況愈發危急。李承乾每日都在東宮焦急等待軍報,直到一個月後,終於傳來捷報——劉仁軌奇襲得手,攻破高句麗南部的卑沙城,焚毀糧倉十餘座!
"好!"李承乾拍案而起,"高句麗後方一亂,前線必受影響。傳令劉仁軌,繼續沿海南下,威脅平壤!"
然而就在水師捷報頻傳之際,一個意外打亂了全盤計劃——百濟突然撤兵,並與大唐秘密和談!
"怎麼回事?"李承乾驚訝地看著最新軍報。
馬周解釋道:"據探子回報,百濟內部發生政變。權臣階伯殺了義慈王,自立為王,聲稱要與我大唐修好。"
李承乾若有所思。百濟撤兵,新羅獨木難支,熊津之圍自然可解。但這變故來得太突然...
"查清階伯的底細。另外,密切監視新羅動向。"
三日後,更驚人的消息傳來:階伯派使者秘密來長安,不僅願意撤兵,還請求大唐支持他對抗高句麗!
"殿下,此事蹊蹺。"馬周警惕地說,"階伯弑君自立,怎會突然轉向我大唐?"
李承乾沉思片刻:"帶使者來見孤。"
百濟使者是個精瘦的中年人,漢語流利:"外臣參見太子殿下。我王階伯願永世臣服大唐,隻求陛下冊封..."
"階伯為何突然改變立場?"李承乾單刀直入。
使者猶豫片刻,低聲道:"實不相瞞,我王發現義慈王與高句麗的密約——滅唐後,高句麗將吞並百濟!"
"有何證據?"
使者從懷中取出一封信:"這是高句麗寶藏王給義慈王的親筆信,蓋有王室印璽。"
李承乾接過一看,信中確實提到瓜分熊津都督府後,高句麗將"助"百濟對付新羅,實則暗藏吞並之意。
"階伯王還讓外臣帶句話。"使者壓低聲音,"高句麗軍中那個"金先生",實則是..."
"是誰?"李承乾屏住呼吸。
"前朝廢太子李建成!"
儘管早有猜測,真正確認時,李承乾還是心頭一震。他強自鎮定:"階伯如何得知?"
"金先生...不,李建成曾秘密訪問百濟,與我王義慈密談。他左肩確實有一道箭疤,自稱是當年玄武門之變所留..."
送走使者,李承乾立即入宮麵聖。李世民聽完彙報,臉色陰沉如水:"果然是他!朕早該想到..."
"父皇,現在當務之急是穩定百濟,集中力量對付高句麗和李建成。"
"你有何良策?"
李承乾胸有成竹:"兒臣建議立即冊封階伯為百濟王,助其穩固政權。同時命劉仁軌水師繼續襲擾高句麗沿海,逼其撤軍。"
"那李建成呢?"
"兒臣已派死士潛入高句麗。"李承乾眼中寒光一閃,"隻要確認其行蹤,立即..."
李世民抬手打斷:"不,朕要活的。"皇帝聲音冰冷,"朕要親自問問他,為何要引外敵攻自己的故國!"
就在大唐與百濟達成秘密協議的同時,新羅前線突然崩潰——真德女王驚聞百濟撤兵,擔心腹背受敵,急忙下令撤軍。熊津之圍不戰而解!
消息傳回長安,朝野歡騰。但李承乾知道,真正的威脅還在高句麗,還有那個化名"金勝賢"的李建成。
貞觀十一年六月,劉仁軌的水師再傳捷報:攻占高句麗南部的穴城,距離平壤僅百餘裡!高句麗朝廷震動,急調前線大軍回援。
"殿下,高句麗使者在鴻臚寺求見。"馬周來報,"說是願意歸還隋朝將士遺骸,請求罷兵。"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李承乾冷笑:"現在知道怕了?告訴使者,除非高句麗交出李建成,否則免談!"
然而就在談判進行時,一個意外發生了——潛入高句麗的死士帶回消息,李建成已離開平壤,去向不明!
"查!給朕徹查!"李世民在兩儀殿大發雷霆,"活要見人,死要見屍!"
李承乾同樣心緒難平。李建成若再次逃脫,必會繼續興風作浪。這個心腹大患不除,大唐永無寧日。
"父皇,兒臣請命親赴遼東。"
"不可!"李世民斷然拒絕,"你是儲君,豈能輕涉險地?朕已命李靖全權處理。"
離開兩儀殿,李承乾站在高高的台階上,遠眺東北方向。那裡有他魂牽夢繞的遼東故土,有虎視眈眈的高句麗,還有一個執念深重的複仇者。這場跨越十餘年的恩怨,終將有個了斷。
"殿下。"馬周匆匆走來,"嶺南水師已抵達流求,這是他們繪製的島圖。"
李承乾展開地圖,看著這個後世稱為台灣的寶島輪廓,心中百感交集。東海波濤洶湧,但大唐的艦船終將乘風破浪,將這片蔚藍變為通途。而那個逃亡在外的幽靈,也終將被曆史的洪流所吞沒。
"傳令劉仁軌,繼續加強對高句麗的襲擾。"李承乾收起地圖,"另外,在登州設立水師學堂,培養航海人才。"
馬周領命而去。李承乾走在下朝的宮道上,夕陽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。東海的戰事遠未結束,但他相信,隻要堅持開放進取、自強不息,大唐的旗幟終將插遍這片蔚藍的每一個角落。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