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霧籠罩著錫蘭島東北部的海港,浪花輕輕拍打著礁石。一隊皮膚黝黑的漁民正拖著漁網走向岸邊,忽然有人指著海麵驚呼起來。霧靄中,數十艘高聳的船影正緩緩逼近,桅杆上的赤黃龍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。
"是大唐的船隊!"通譯高聲喊道,"快去稟告國王!"
李承乾站在樓船甲板上,望著這座形如淚滴的島嶼。錫蘭——後世稱為斯裡蘭卡,是印度洋上最璀璨的明珠,也是連接東西方的海上樞紐。控製這裡,就等於扼住了大食東進的咽喉。
"殿下,錫蘭國王已派使者前來迎接。"劉仁軌稟報道,"不過看情形,他們似乎有所戒備。"
果然,港口內隱約可見士兵調動,岸防工事後弓弩森然。李承乾微微一笑:"傳令全軍停泊在外海,隻帶三艘船入港。另備厚禮,以示友好。"
錫蘭王宮坐落在內陸山丘上,通體潔白,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國王卡西姆二十世端坐在象牙寶座上,警惕地打量著這位來自東方的年輕太子。
"尊貴的大唐太子,"國王通過通譯說道,"錫蘭雖是小國,但自古獨立。不知殿下此來有何貴乾?"
李承乾行了一個標準的拱手禮:"陛下,大唐與錫蘭素無仇怨。此番前來,一是互通友好,二是共商對抗大食之事。"
"大食?"國王眉頭一皺。這個新興的帝國近年確實在印度洋擴張迅速,令周邊小國不安。
"不錯。"李承乾示意隨從呈上禮物,"這是南海珍珠百斛,廣州絲綢千匹,聊表心意。另外..."他故意頓了頓,"聽聞貴國近來港口稅收減少,可是受大食商船排擠?"
國王臉色微變。這正是他的心病——自從大食控製天竺西海岸後,許多商船改道,錫蘭的貿易收入銳減三成。
見國王動搖,李承乾趁熱打鐵:"大唐願與錫蘭簽訂通商條約,所有大唐商船必停靠貴國港口。另外,為表誠意,我可派工匠助貴國擴建港口,費用全由大唐承擔。"
"這..."國王與大臣們交換眼色,"殿下如此厚待,不知有何條件?"
"隻有一個。"李承乾微笑,"允許大唐在貴國設立一個小型海軍基地,駐軍不超過千人,專司保護商路安全。"
議事廳內頓時議論紛紛。錫蘭雖小,但從未允許外國駐軍,這是關乎國家尊嚴的大事。
就在僵持之際,一名侍衛慌張闖入:"陛下!大食使者到了!說是有要事相商!"
李承乾眼中精光一閃——來得正好!
大食使者穆薩趾高氣揚地走入王宮,看到李承乾時明顯一怔,隨即冷笑道:"原來大唐太子在此,難怪錫蘭遲遲不答複我哈裡發的通牒!"
"通牒?"國王臉色鐵青。
"不錯!"穆薩傲慢地展開一卷羊皮紙,"哈裡發有令,錫蘭必須臣服大食,否則..."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港口方向,"我大食海軍不日將至。"
李承乾突然大笑:"好一個"不日將至"!穆薩大人莫非不知,貴國哈立德將軍的艦隊,已在葛葛僧隻外海全軍覆沒?"
"什麼?!"穆薩臉色大變,"這不可能!"
"千真萬確。"李承乾從袖中取出一枚鑲金令牌,"這是哈立德的帥印,你可認得?"
穆薩顫抖著接過令牌,麵如死灰。這確是大食海軍統帥的信物,從不會離身。
李承乾轉向國王:"陛下,大食狼子野心,今日威逼錫蘭,明日就會吞並。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與我大唐結盟,共抗強敵!"
形勢急轉直下。在親眼目睹大食使者的傲慢和李承乾的實力後,錫蘭君臣很快達成共識。三日後,《大唐—錫蘭盟約》正式簽訂,主要內容包括:
一、大唐獲準在亭可馬裡港設立海軍基地,駐軍八百;
二、兩國互派常駐使節,建立正式外交關係;
三、大唐商船享有最惠國待遇,錫蘭珍珠優先售予大唐;
四、大唐為錫蘭培訓水師,並提供武器裝備;
五、任何一方遭受大食攻擊,另一方必須全力支援。
簽約儀式後,李承乾立即著手基地建設。他親自選址在亭可馬裡港東側的一處半島,這裡三麵環海,易守難攻。
"殿下,這是基地設計圖。"隨軍工匠呈上一卷絹帛,"按您吩咐,城牆高五丈,厚三丈,可抵禦任何攻城器械。"
李承乾仔細審閱:"再加四個棱堡,形成交叉火力。另外,碼頭要能停靠二十艘樓船。"
"這...工程浩大,至少需要半年..."
"三個月。"李承乾斬釘截鐵,"我會調兩千嶺南工匠前來協助。必須在大食再次來犯前完工!"
就在錫蘭基地熱火朝天建設時,一支特殊的船隊從廣州抵達。船上載的不是士兵或物資,而是百餘戶工匠家眷。
"這是..."劉仁軌疑惑不解。
"穩固軍心。"李承乾解釋道,"將士們見家眷安居於此,自會誓死守衛。另外,這些工匠將在錫蘭開設作坊,傳授技藝,久而久之..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