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"殿下高明!"劉仁軌恍然大悟,"如此一來,錫蘭與大唐的聯係將日益緊密,最終難分彼此!"
李承乾笑而不語。他這一手,正是借鑒了後世殖民地的經驗——經濟文化滲透往往比武力征服更持久有效。
果然,隨著大唐工匠的到來,錫蘭港口日漸繁榮。本地人學習先進的造船、冶煉技術,商人們爭相與唐人交易。不到兩個月,一個小小的"唐城"就在基地外圍形成,酒肆、茶樓、綢緞莊鱗次櫛比,甚至還有一所教授漢話的學堂。
這日清晨,李承乾正在基地視察,忽有快馬來報:"殿下!長安急件!"
信使呈上一個漆封的銅筒。李承乾打開一看,是李世民親筆所書,內容卻令他眉頭緊鎖——高句麗聯合百濟、新羅,在遼東蠢蠢欲動,朝廷已決定東征,召他回朝參讚軍務。
"殿下要回長安?"劉仁軌聽聞消息,憂心忡忡,"可錫蘭基地尚未完工,大食隨時可能來犯..."
"無妨。"李承乾已有決斷,"你留守此地,繼續加強防務。另外,我留給你一個錦囊,若遇大舉來犯,可按計行事。"
三日後,李承乾登上返航的樓船。臨行前,錫蘭國王親自到港口送彆,並贈予一顆雞蛋大小的夜明珠,象征著兩國友誼長存。
船隊緩緩駛離港口,李承乾站在船尾,望著漸漸遠去的錫蘭島。這座基地是他經略印度洋的第一步,也是大唐走向海洋強國的關鍵一環。
"殿下,風大了,回艙吧。"杜荷輕聲提醒。
李承乾搖搖頭:"再等等。"他的目光越過碧波萬頃,仿佛看到了更遠的西方——波斯灣、紅海、乃至地中海的沿岸。終有一天,大唐的船隊將航行到那裡,將東方的文明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。
海風獵獵,吹動他的衣袍。桅杆上的赤黃龍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如同一個正在崛起的帝國,迎風招展,不可阻擋。
航程半途,船隊停靠室利佛逝補給。蒲羅中聞訊親自前來迎接,並帶來一個驚人消息:"殿下,天竺南部諸國組成聯盟,反抗大食統治!領頭的是個叫拉賈的年輕王公,據說...他曾秘密訪問過大唐。"
"拉賈?"李承乾一怔,隨即想起那個在天竺之戰中被救的年輕俘虜。當時他就看出此人不凡,特意命人善待並暗中釋放,沒想到...
"他現在何處?"
"就在南天竺的朱羅國,已聚集五萬大軍。"蒲羅中興奮地說,"他派使者來求援,希望與大唐東西夾擊大食!"
李承乾眼中精光閃爍。這簡直是天賜良機!若能聯合天竺義軍,不僅能徹底粉碎大食東進的野心,更能將大唐的影響力擴展到印度洋西岸!
"傳令,改變航向,先去淩牙門!"他當機立斷,"另派快船通知劉仁軌,準備出兵天竺!"
杜荷大驚:"殿下!陛下召您回朝..."
"國事為重。"李承乾沉聲道,"東征有父皇和李靖足矣,而天竺戰機稍縱即逝!"
船隊轉向西北,朝著淩牙門疾馳而去。李承乾站在海圖前,手指從錫蘭滑向天竺南部,一個新的戰略構想逐漸成形——扶持拉賈統一南天竺,與錫蘭形成犄角之勢,徹底鎖死大食東進的海路!
五日後,淩牙門要塞的輪廓出現在海平麵上。令李承乾意外的是,港口內停泊的船隻比平日多了一倍,而且大多是戰船。
"怎麼回事?"他皺眉問道。
很快,答案揭曉——劉仁軌已先一步收到天竺消息,正在集結艦隊!
"殿下!"劉仁軌匆匆登上座船,"末將正準備派船尋您!天竺戰事有變,拉賈連戰連捷,已收複三城。大食從波斯調來援軍,雙方在恒河口對峙!"
"太好了!"李承乾拍案而起,"立即集結全部樓船,運送五千精兵前往支援!"
"這..."劉仁軌猶豫道,"未經朝廷許可,擅自對外用兵..."
"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。"李承乾決然道,"一切後果,由我承擔!"
當夜,淩牙門燈火通明。四十艘樓船、百餘艘運輸船集結完畢,載著五千精銳水師和大量軍械物資,隻等黎明啟航。
李承乾在燈下奮筆疾書,向李世民詳細稟明天竺局勢和自己的戰略構想。寫完後,他命人用八百裡加急送往長安。
"殿下,該休息了。"杜荷第三次提醒。
李承乾搖搖頭,走到窗前。月光下的海麵波光粼粼,仿佛鋪滿了碎銀。他知道,這場遠征風險極大,但收益也同樣驚人——若成功,大唐將一舉奠定在印度洋的霸主地位!
"傳令各船,明日卯時啟航。"他沉聲道,"目標——天竺!"
翌日清晨,朝陽初升,龐大的艦隊緩緩駛出港口。李承乾身著戎裝,站在旗艦甲板上,望著前方無垠的海麵,心潮澎湃。
這一戰,不僅關乎兩個帝國的興衰,更將決定未來數百年的海洋格局。而他,一個來自未來的靈魂,正站在曆史的轉折點上,親手推動著大唐這艘巨輪,駛向更遼闊的天地。
海風呼嘯,戰鼓雷鳴。樓船破浪前行,在碧藍的海麵上劃出一道白色的航跡,如同書寫在大洋上的壯麗詩篇...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