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文教昌明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84章 文教昌明(2 / 2)

"殿下,夷狄之事,何足掛齒?"一位老學士不以為然。

李承乾正色道:"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今我大唐與各國往來頻繁,豈能閉目塞聽?"

他命人取來賈耽所著的《南海諸國圖誌》,以及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記》:"此二書可為藍本,再補充突厥、吐蕃、高句麗等國資料,彙編成冊。"

在太子的堅持下,《萬國誌》的編纂工作正式開始。李承乾親自擬定體例,要求不僅記錄各國現狀,還要研究其曆史淵源、軍事強弱、物產貿易等情況,儼然是一部古代的世界概況。

初夏時節,國子監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生——來自吐蕃、吐穀渾、高句麗等國的貴族子弟。這是李承乾提議設立的"留學生"製度,讓周邊國家派遣貴族子弟來長安學習,既傳播大唐文化,又為未來培養親唐勢力。

"這些留學生要重點教授《論語》《孟子》等儒家經典。"李承乾對國子監官員強調,"但也要讓他們學習我大唐的農工技藝,回去後可以造福本國。"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與此同時,蒙學堂的試點也取得巨大成功。長安城內設立的十所學堂招收了上千名學童,其中不少是貧民子弟。李承乾經常微服私訪,親自檢查教學情況。

這日,他扮作普通士人,來到城南的一所學堂。剛進門就聽到朗朗讀書聲,數十名孩童正在誦讀《千字文》。角落裡,小張柬之正專心致誌地練字,麵前攤著那本獲贈的《千字文》。

"小郎君,字寫得不錯啊。"李承乾輕聲誇讚。

張柬之抬頭,認出是太子,慌忙要跪拜。李承乾連忙製止:"本宮微服而來,不必多禮。"

"殿下恩德,小子沒齒難忘。"張柬之小聲說,"小子現在每天放學後還幫人抄書,已經能養活自己了。"

李承乾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,又查看了其他學童的學習情況。臨走時,他對隨行的官員說:"蒙學堂要增設算術課程,另外,女孩也可以入學,單設女班。"

"女童也讀書?"官員驚訝不已。

"女子知書達理,方能相夫教子,教化下一代。"李承乾解釋道,"先從長安試行,慢慢推廣。"

教育改革的消息傳開後,在士林中引起軒然大波。一些保守的儒生聯名上書,反對女子入學,認為這有違禮製。李承乾早有準備,他在太極殿上公開辯論:

"《禮記》有言:"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"。女子為人之母,若目不識丁,如何教導子女?況且上古之時,班昭、蔡文姬等才女輩出,何以今人反不如古人開明?"

這番引經據典的辯駁,讓反對者啞口無言。李世民也支持兒子的主張,下詔準許女子入學,但強調"男女有彆,分班而教"。

秋高氣爽時,第一批活字印刷的醫書《千金要方》麵世了。李承乾特意在太醫署舉辦贈書儀式,將百套醫書贈予各地醫官。

"醫道關乎百姓性命,豈可秘而不宣?"他對聚集的醫者們說,"本宮希望諸位將醫術廣為傳播,讓天下人皆能受益。"

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醫激動地說:"殿下仁心,老朽行醫五十載,從未見過如此利民之舉!"

隨著書籍的普及,長安城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。酒肆茶樓中,常見士人爭相購買新刊印的詩集;東西兩市的書肆前,排隊購書的百姓絡繹不絕;甚至連平康坊的歌伎,都以能吟誦最新刊印的白居易詩為榮。

臘月裡,李承乾在東宮設宴,款待參與文教改革的功臣。酒過三巡,閻立本獻上一件特殊的禮物——一台改進後的印刷機。

"按殿下指點,下官將活字改為陶製,更加耐用。"閻立本演示著新機器,"現在一個時辰可印書百頁,比最初快了五倍!"

李承乾滿意地點頭:"好!明年開春,本宮要在各州設立官印書局,首先刊印《齊民要術》和《傷寒雜病論》,惠及農醫二事。"

宴席散去後,李承乾獨自站在東宮花園裡,望著滿天星鬥。教育改革才剛剛開始,接下來還要推動法律、醫學等各個領域的進步。雖然每一步都麵臨阻力,但他相信,隻要堅持下去,終將改變這個古老帝國的命運。

微涼的夜風中,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圖景:學堂遍布州縣,書籍飛入尋常百姓家,科學技術蓬勃發展...這一切,都將從他手中開始。
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妖女哪裡逃 寶可夢:從大嘴娃開始 神煌 重生後我靠空間門玩遍世界 守寡後,我逼瘋了滿朝文武去種田 長生贅仙:我在修真界開枝 侯府棄子的仵作手冊 獄魂殤 狀元郎的掌上嬌 鬥羅:武魂殿聖女,武魂岩王帝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