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春的晨光斜照進太醫署的庭院,李承乾推開藥庫的雕花木門,一股混合著草藥清香的溫暖氣息撲麵而來。孫思邈正站在藥櫃前,身姿挺拔如鬆,手中毫筆在紙上揮灑自如,記錄著藥材特性。這位年過八旬的老神醫耳聰目明,動作穩健,絲毫不顯老態。
"孫真人。"李承乾恭敬地拱手行禮,"《新修本草》的編纂進展如何?"
孫思邈轉身回禮,銀須飄然,目光炯炯有神:"殿下親臨,老道有失遠迎。藥典已整理八百餘種,正按殿下要求注明性味功效與驗證案例。"
李承乾接過紙稿細看,隻見上麵字跡剛勁有力,記錄詳實嚴謹。這是半年前他提議的重大改革——編纂新版藥典,不僅收錄傳統中藥,還加入天竺、波斯等地傳來的藥材,且每種藥物都必須經過實證才能入典。
"孫老,這天竺傳來的"阿魏",驗證結果如何?"
"妙藥也!"孫思邈雙目放光,聲如洪鐘,"老道親自驗證五十例,腹痛患者四十八人見效。隻是此藥氣味濃烈,許多病人難以接受,且價格昂貴。"
李承乾若有所思:"嶺南有一種"山蒼子"野果,氣味相似,不知可否替代?"
孫思邈撫掌大笑:"殿下博聞強記!老道正有此意,已命弟子前往嶺南采集試藥。"
離開藥庫,李承乾來到太醫署新建的診療區。這裡比半年前更加井然有序,病床間以素屏相隔,牆上懸掛著孫思邈親筆所書"大醫精誠"四字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專門設立的"隔離病舍",收治傷寒、瘧疾等傳染病人。
"按殿下吩咐,傷寒患者單獨安置,醫者接觸後必用醋水淨手。"年輕太醫王燾介紹道,"施行以來,交叉感染大減。"
李承乾滿意地點頭。這些在現代看似平常的防疫措施,在唐代卻是劃時代的革新。
"瘧疾治療方案可曾完善?"
"已定案!"王燾難掩興奮,"以青蒿汁為主,輔以孫真人所創針灸之法,治愈率近八成。這是近兩年的完整病案記錄。"
李承乾翻閱著厚重的記錄冊,每一頁都詳細記載了患者的症狀、用藥與療效。這種基於實證的醫學研究方法,正是他極力推行的重大改革。
正交談間,外麵突然傳來一陣騷動。一個滿身塵土的漢子背著昏迷不醒的少年衝了進來:"救命!我兒從房頂摔下來了!"
少年右腿扭曲變形,額頭上鮮血淋漓。太醫們迅速圍上來,卻對開放性骨折的處理猶豫不決。
"先清創,再正骨。"李承乾當機立斷,"取燒酒與蒸煮過的細布來!"
他親自示範了現代清創術:用燒酒衝洗傷口防止感染,再以煮沸細布包紮。接著指導太醫們正確固定斷骨的方法。
"殿下竟通醫術?"王燾驚訝道。
"略知皮毛。"李承乾謙遜地說。這些外傷處理方法來自後世知識,在當下看來已屬超前。
處置完畢,李承乾召集太醫署眾人,宣布了一項重大決策:"本宮欲設"惠民醫局",免費為貧民診治。另在各州設立"醫官學",廣育醫才。"
孫思邈朗聲讚道:"殿下仁心,蒼生之福!老道願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。"
三日後,長安西市旁,首家惠民醫局揭匾開張。李承乾與孫思邈並肩坐診,為百姓免費診治。消息傳開,求醫者絡繹不絕。
"殿下,這位老丈咳血半月不愈。"王燾引薦一位麵色蒼白的老者。
孫思邈先為老者診脈,李承乾隨後查看,二人商議後確定是肺癆:"取貝母、杏仁,配以天竺傳回的止咳散,七日一療程。"
老丈千恩萬謝地領了免費藥材離去。當日醫局診治病患逾百,積累了寶貴臨床經驗。閉門時,李承乾對眾醫強調:"每位患者的病情、用藥與療效必須詳實記錄,每月彙總分析,不斷優化治法。"
這種基於大數據的醫學思想令太醫們耳目一新。孫思邈若有所思:"殿下此法,暗合"勤求古訓,博采眾方"之要義。"
醫局的成功讓李承乾備受鼓舞。他立即著手建立係統的醫學教育體係。在東宮召見孫思邈時,他展示了一份詳細規劃:
"醫官學分三級:初學《素問》《靈樞》等醫理;進而研習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等臨床經典;最後專攻內、外、婦、兒等科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