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承乾當即拍板:"立即在太醫署設立"種痘局",先在長安試行,再逐步推廣。"他頓了頓,"就叫"人痘術"吧。"
除夕夜,皇室家宴在立政殿舉行。李世民強撐病體出席,與長孫皇後並坐主位。李承乾帶著弟妹們依次行禮祝壽,連最小的晉陽公主也像模像樣地捧著壽桃獻禮。
"兕子長大了。"李世民笑著摸了摸女兒的發髻,然後看向李承乾,"來年開春,朕打算去九成宮靜養一段時日,朝政就交給你了。"
長孫皇後眼中含淚,卻強作笑顏:"你父皇操勞半生,該適當休息了。"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李承乾跪地叩首:"兒臣必不負所托。"
正月初一的大朝會上,李世民當眾宣布由太子監國的決定。以魏征為首的老臣們雖有疑慮,但看到太子近年來的政績,也不好強烈反對。
"太子仁孝聰慧,更有開拓之誌。"李世民一錘定音,"貞觀盛世需要新的活力,諸卿當全力輔佐。"
退朝後,李承乾特意留下魏征:"魏公勿憂。革新不會停,但也會尊重傳統。您編撰的《群書治要》,我已命人加印百部,分發各州縣學。"
這番表態讓魏征稍感寬慰。這位以直諫聞名的大臣最終歎道:"但願殿下記住,快馬易折,緩行致遠。"
接下來的日子如走馬燈般忙碌。李承乾正式接手朝政,但他沒有急於改變現有格局,而是繼續深化已經推行的改革。他深知,在這個位置上,他還有更多工作要做。
正月十五的深夜,李承乾獨自來到太廟。燭火搖曳中,他對著列祖列宗的牌位長跪不起。
"皇祖在上,孫兒今受托監國。自穿越以來,殫精竭慮改變大唐命運。今基礎已立,然任重道遠..."
這是他第一次坦然承認自己"穿越者"的身份,雖然隻是在無人的太廟中。壓抑多年的秘密終於說出口,心中反而一片澄明。
元夕過後,長安城恢複了日常節奏。李承乾每日在顯德殿處理政務,他特彆注重以下幾個方麵:
一是繼續推進教育革新。在原有蒙學基礎上,他下令在各州設立"專才學堂",教授算術、醫學、工匠技藝等實用知識。
二是完善醫療體係。借著"人痘術"推廣的契機,他建立了從中央太醫署到州縣醫館的三級醫療體係,並規定每名醫學生必須下鄉巡診兩年。
三是加速海軍建設。登州、明州、廣州三大船廠同時開工,建造新式海船。水師學堂擴大招生規模,培養航海人才。
四是改進農業技術。在曲轅犁普及的基礎上,他推廣輪作製和新型灌溉方法,並設立"勸農使"巡回指導。
這一日,李承乾正在批閱來自嶺南的奏報,晉陽公主蹦蹦跳跳地跑進來:"大哥!看我做的算題全對了!"
李承乾放下朱筆,笑著檢查小妹的作業:"兕子真聰明。不過..."他指著一道題,"這裡應該用新式算法更簡便。"
小公主歪著頭:"就像大哥說的"阿拉伯數字"嗎?"
"對。"李承乾拿起筆,在紙上寫下0到9的數字,"這樣計算更快,等你長大了,大哥要讓全大唐都用這種數字。"
晉陽公主眼睛發亮:"那我能當第一個學會的女學生嗎?"
"當然可以。"李承乾寵溺地摸摸她的頭,"以後女子不僅能學算術,還能當官、行醫、出海..."
"就像大哥說的"女子能頂半邊天"?"小公主天真地問。
李承乾大笑:"正是如此!"
夜幕降臨,李承乾回到東宮書房。他從暗格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冊子。這是他穿越以來記下的所有"未來知識",從蒸汽機原理到預防醫學,從三權分立到義務教育...有些已經實現,更多還在路上。
他翻到空白頁,提筆寫下:"貞觀二十三年正月,監國理政。首要之務:鞏固改革成果,培養後繼人才,為大唐打下更堅實基礎..."
寫完後,他吹滅蠟燭,讓月光灑滿案幾。窗外,長安城的萬家燈火與天上繁星交相輝映。在這片璀璨中,他仿佛看到了更遠的未來——大唐的船隻將跨越重洋,大唐的文明將光照四方,而他,正在為這一切奠定基礎。
"殿下,四更天了。"內侍輕聲提醒。
李承乾站起身,走向窗前。東方的天際已經泛起魚肚白,新的一天即將開始。他知道,自己還要在太子的位置上繼續奮鬥很久,但每一天的努力,都在讓大唐向著更光明的未來前進。而他,已經準備好了。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