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熹微中,李承乾立於東宮後苑的試驗田邊,指尖輕撫過一株結滿碩果的番薯藤。這來自林邑的作物已在長安紮根,青翠的藤蔓爬滿了整片田壟。
"殿下,嶺南送來的新稻種發芽了。"馬周匆匆而來,手中捧著一方濕潤的絹布,上麵密密麻麻排列著嫩綠的芽苗。
李承乾小心翼翼地接過,嘴角不自覺揚起笑意:"好!讓司農寺在江南道選十處良田試種,記錄每日生長狀況。"
一陣輕快的腳步聲傳來,晉陽公主提著裙擺跑進田壟間,發間珠釵隨著動作叮當作響。"大哥!四哥從洛陽來信了!"她揮舞著一封漆印密信,小臉因奔跑而泛著紅暈。
李承乾接過信箋展開,眉宇間漸漸舒展開來。"四弟說代金券試行順利,已有波斯商人願意用絲綢換取我們的紙券。"他轉向馬周,"看來可以擴大試點了。"
"世家那邊..."馬周欲言又止。
"他們翻不起浪了。"李承乾輕哼一聲,目光落在遠處宮牆上攀爬的藤蔓,"科舉擴招後,寒門子弟已占朝堂三成。再過幾年,五姓七望把持朝政的日子將一去不返。"
一陣清風拂過,帶來禦花園中牡丹的芬芳。晉陽公主突然扯了扯兄長的衣袖:"大哥,我想學番邦語言。"
"哦?"李承乾饒有興趣地蹲下身與小妹平視,"兕子想學哪國話?"
"大食語、波斯語、天竺語..."小公主掰著手指細數,眼睛亮晶晶的,"這樣以後就能幫大哥接待各國使節了!"
李承乾心頭一暖,輕輕捏了捏妹妹的臉蛋:"好,大哥親自給你找老師。"
正說話間,杜荷快步而來:"殿下,劉仁軌將軍從琉球回來了,還帶了幾位特殊的客人。"
會客廳內,三位膚色黝黑的島民局促地站著,身上穿著大唐服飾,卻掩不住異域氣質。劉仁軌正用生硬的土語與他們交談,見太子到來,連忙行禮。
"殿下,這幾位是琉球三十六島首領派來的使者,願向我大唐稱臣納貢。"
李承乾仔細打量著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,注意到他們手腕上戴著的貝殼手串在陽光下泛著奇異光彩。"賜座。"他溫和地說,"告訴諸位使者,大唐願與琉球永結友好。"
待通譯將話傳達,三位島民激動地跪地叩首,從懷中取出一串璀璨的珍珠項鏈呈上。"他們說這是深海神珠,能保佑佩戴者平安。"劉仁軌解釋道。
李承乾鄭重接過,轉而戴在了晉陽公主頸間。"這是我大唐最尊貴的公主,願這神珠見證兩族友誼。"
小公主挺直腰板,學著兄長的樣子向使者們回禮,稚嫩的臉上滿是莊重。這一幕讓在場眾人都不禁莞爾。
午後,李承乾在顯德殿召集重臣議事。當談及琉球歸附一事時,魏征出列諫言:"殿下,化外之地,得其民不足增賦,得其地不足廣土,何必勞師遠涉?"
"魏公此言差矣。"李承乾不慌不忙地展開一幅海圖,"琉球地處東海要衝,可為往來商船提供補給。更重要的是..."他的手指點在一串島嶼上,"這裡盛產硫磺,是製作火藥的重要原料。"
一提到火藥,魏征頓時語塞。去年隴右之戰,正是憑借火藥之力,唐軍才以少勝多,擊退吐蕃十萬大軍。
"老臣愚鈍。"魏征最終躬身,"殿下高瞻遠矚,非臣所能及。"
議事畢,李承乾獨留馬周:"嶺南銅礦開采如何?"
"已鑄新錢五十萬貫,全部打上"永徽通寶"印記。"馬周壓低聲音,"按殿下吩咐,特彆加大了邊緣凸起,防止世家刮銅牟利。"
"好。"李承乾滿意地點頭,"下一步,將新錢優先發放給邊軍和工匠,讓其在民間自然流通。"
暮春時節,長安城迎來了一支特殊的隊伍——波斯王子卑路斯率領的使團,為逃避大食人的追殺而來。他們帶來了精美的玻璃器皿、華麗的織毯,還有十幾箱珍貴的書籍。
李承乾在麟德殿設宴款待。酒過三巡,卑路斯突然離席跪地:"尊貴的大唐太子,請救救我們薩珊王朝最後的血脈!"
殿內一片嘩然。李承乾緩步上前扶起波斯王子:"殿下請起。大唐願為朋友提供庇護,但..."
他話鋒一轉:"與其苟且偷生,何不東山再起?我大唐可以提供武器和教官,助你訓練一支新軍。"
卑路斯眼中燃起希望之火:"殿下是說..."
"西域遼闊,總有薩珊舊部流落各處。"李承乾意味深長地說,"若有人能將其凝聚起來..."
這場會談持續到深夜。最終達成秘密協議:大唐將暗中支持卑路斯在吐火羅地區建立流亡政權,作為牽製大食的棋子。
送走波斯使團,李承乾連夜召見李泰。"四弟,有件要事需你親自跑一趟。"
李泰精神一振:"大哥儘管吩咐。"
"你率一支精乾使團出訪吐火羅,名義上是商談絲綢貿易,實則為卑路斯聯絡舊部。"李承乾遞過一枚虎符,"可調動安西都護府三千精兵,以防不測。"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李泰鄭重接過:"弟必不負所托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