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的暴雨來得又急又猛。李承乾站在廊下,望著如注的雨簾出神。杜荷撐傘而來:"殿下,晉陽公主在太醫署..."
不待他說完,李承乾已大步走入雨中。太醫署內,小公主正有模有樣地幫孫思邈搗藥,白嫩的小臉上沾了幾道藥漬。
"兕子,怎麼跑這兒來了?"李承乾蹲下身,輕輕擦去妹妹臉上的汙漬。
"孫爺爺答應教我辨識藥材!"晉陽公主驕傲地舉起一株草藥,"這是黃芩,能治發熱。"
孫思邈捋須微笑:"公主天資聰穎,過目不忘,實乃學醫的好苗子。"
李承乾心中一動:"孫真人,若讓兕子隨你學醫,可方便?"
"求之不得!"老神醫欣然應允,"隻是..."
"隻是女子行醫,恐遭非議?"李承乾輕笑,"無妨。我已命太醫署招收女弟子,兕子就當第一個吧。"
小公主歡呼雀躍,撲進兄長懷裡。雨聲漸歇,一縷陽光穿透雲層,照在三人身上,勾勒出一幅溫馨畫麵。
秋收時節,司農寺傳來捷報:新推廣的占城稻在江南獲得豐收,平均畝產比本地稻種高出兩成。李承乾當即下令在各大糧倉門前立碑,刻上"民以食為天"四個大字。
"殿下,五姓七望聯名上書,反對朝廷直接收購新稻。"馬周憂心忡忡地遞上奏折。
李承乾掃了一眼落款,冷笑一聲:"他們把控糧食買賣多年,自然不甘心讓利。"略一沉吟,"傳旨:凡自願售糧與官倉者,可優先獲得來年新作物種子,並減免一成賦稅。"
這道旨意一出,各地農戶爭相將新稻賣給官倉。世家大族把持的米行門可羅雀,糧價應聲而跌。
重陽佳節,李世民在康複後首次臨朝,聽聞此事龍顏大悅:"承乾此舉甚妙!既惠民,又削了世家根基。"
"兒臣不敢居功。"李承乾恭敬道,"若非父皇開創貞觀盛世,兒臣縱有千般想法也難以施展。"
父子二人相視一笑,默契非常。退朝後,李世民將兒子召至兩儀殿:"朕聽聞你讓兕子學醫?"
"是。兕子天賦異稟,又心懷慈悲,將來或可成為一代女醫。"
"你呀..."李世民搖頭輕笑,"總是做些出人意料的事。不過..."他正色道,"朕支持你。大唐要強盛,就當不拘一格用人才。"
冬雪初降時,李泰從西域凱旋。他不僅成功幫助卑路斯站穩腳跟,還帶回了數十卷波斯典籍和幾位精通天文曆法的學者。
"大哥,你看這個!"李泰興奮地展示一個銅製儀器,"波斯人叫它"星盤",可觀測星辰定位,對航海大有裨益!"
李承乾愛不釋手地把玩著這件精密儀器,忽然想到什麼:"四弟,波斯學者可懂希臘語?"
"有兩位精通。"
"太好了!"李承乾擊掌,"我一直在尋找能翻譯歐幾裡得《幾何原本》的人才..."
兄弟二人秉燭夜談,直至東方既白。李泰詳細講述了西域見聞,特彆提到大食人已推進到河中地區,對安西都護府形成威脅。
"無妨。"李承乾胸有成竹,"我已命人在疏勒修築新城,配備最新式的守城器械。隻要拖住大食東進步伐,待我們海軍成型..."
"從海上包抄?"李泰眼睛一亮。
"不錯。"李承乾展開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,"據波斯商人所述,大食人雖陸戰強悍,卻缺乏強大海軍。這正是我們的機會。"
歲末將至,長安城張燈結彩。李承乾在視察新落成的"大唐格物院"時,發現晉陽公主正帶著幾個貴族小姐妹,有模有樣地向工匠請教紡織機改良之法。
"兕子,這是..."
"大哥!"小公主飛奔過來,"我們發現如果調整梭子的角度,織布速度能快一倍!"
李承乾驚訝地看著那幾個滿臉期待的貴族少女,忽然意識到:改革的種子已在下一代心中生根發芽。
除夕宮宴上,李世民當眾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:成立"海軍都督府",由李泰兼任大都督,統轄所有海上事務。
"兒臣必當竭儘全力!"李泰激動地叩首。
李承乾舉杯相賀,心中已勾勒出未來藍圖:一支無敵艦隊將在大唐手中誕生,載著文明與友誼駛向遙遠的海平線。
當新年的鐘聲響徹長安時,李承乾獨自登上承天門。萬家燈火與滿天繁星交相輝映,照亮了他堅毅的麵龐。改革之路雖長,但每一步都堅實有力;盛世宏圖雖大,但每一筆都清晰可見。
在這貞觀盛世的榮光中,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正在孕育。而這一切,才剛剛開始。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