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的陽光灑在皇宮的金頂上,李承乾站在含元殿前的台階上,遠眺著東南方向。一支由三十艘海船組成的艦隊正在渭水河畔整裝待發,船帆上繡著的金龍在晨光中熠熠生輝。
"殿下,一切準備就緒。"劉仁軌大步走來,古銅色的臉龐上寫滿堅毅,"隻等您一聲令下。"
李承乾微微頷首,目光掃過碼頭上堆積如山的貨物:絲綢、瓷器、茶葉、書籍...還有幾十口密封的大木箱,裡麵裝著最新改良的火藥武器。
"記住,此行的首要任務是開辟航線,其次才是貿易。"他低聲囑咐,"我要一份完整的南海海圖,包括每一處暗礁和洋流。"
"末將明白。"劉仁軌抱拳應諾,又遲疑道,"隻是...魏王殿下堅持要隨行..."
話音未落,李泰爽朗的笑聲已從身後傳來:"大哥莫非信不過弟弟?"他一身戎裝,腰間配著一柄鑲嵌寶石的波斯彎刀,顯得英姿勃發。
李承乾轉身,無奈地搖頭:"四弟,海上風浪難測..."
"大哥當年教我"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",如今怎麼反倒猶豫了?"李泰眨眨眼,"況且有劉將軍在,安全無虞。"
兄弟二人相視一笑。李承乾從袖中取出一個精致的銅匣:"既如此,這個你帶上。"
李泰好奇地打開,裡麵是一架精巧的儀器,由多個銅環組成,中心懸著一枚磁針。
"這是..."
"改良過的航海羅盤。"李承乾解釋道,"比司南更精準,縱使在狂風巨浪中也不會失靈。"
李泰鄭重收下,忽然壓低聲音:"大哥放心,那幾箱"特殊貨物",我會親自看管,絕不會落入外人之手。"
正說著,一陣清脆的鈴聲傳來。晉陽公主提著裙擺小跑過來,發間的金鈴隨著步伐叮當作響。"四哥一定要平安回來!"她將一枚繡著平安符的香囊塞進李泰手中,"我特意去大慈恩寺求的!"
李泰感動地揉了揉小妹的發髻:"兕子放心,四哥給你帶最漂亮的珊瑚回來。"
送彆的場麵熱烈而隆重。當艦隊緩緩駛離碼頭時,岸上的人群發出震天的歡呼。李承乾站在最前方,直到最後一艘船的帆影消失在渭水拐角,才轉身對身旁的馬周道:"走吧,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們。"
將作監內,一群工匠正圍著一個奇怪的裝置忙碌著。那是一個兩人高的銅製鍋爐,連接著複雜的管道和齒輪。見太子駕到,白發蒼蒼的監正連忙迎上來:"殿下,蒸汽機已經能連續運轉兩個時辰了!"
李承乾眼中閃過欣喜:"壓力如何?"
"按殿下指點,我們增加了這個"安全閥"。"老監正指著一個銅製小裝置,"一旦壓力過大,就會自動泄氣。"
"好!"李承乾滿意地點頭,"下一步,試著把它裝到船上。先從最小的漕船開始試驗。"
馬周聞言大驚:"殿下,這...這會不會太冒險了?"
"所以要在昆明池秘密試驗。"李承乾胸有成竹,"等四弟從南海回來,我要給他一個驚喜。"
就在此時,杜荷匆匆趕來:"殿下,吐穀渾使者求見,說有緊急軍情!"
議事廳內,吐穀渾使者伏地痛哭:"吐蕃讚普撕毀和約,已攻占我五座城池!求大唐發兵救援!"
李承乾麵沉如水:"鬆讚乾布好大的膽子!"他轉向兵部尚書,"立即飛鴿傳書安西都護府,命其戒備。同時調隴右道三萬精兵馳援吐穀渾。"
"殿下,是否要奏請陛下..."馬周小聲提醒。
"不必。"李承乾斬釘截鐵,"父皇早有旨意,邊防軍務由我全權處置。"他略一沉吟,"另外,派人去請孫真人,準備一批治療高原反應的藥物。"
夜幕降臨,李承乾獨自在書房審視著吐蕃地圖。忽然,一陣熟悉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。
"兕子,這麼晚還不睡?"他頭也不回地問道。
晉陽公主捧著一碗冒著熱氣的羹湯走到案前:"我看大哥熬夜處理政務,特意讓膳房煮了參湯。"她好奇地瞄了眼地圖,"大哥要打吐蕃嗎?"
李承乾接過湯碗,輕啜一口:"吐蕃屢犯邊境,不得不防。"他忽然想到什麼,"兕子,你那些貴族小姐妹中,可有吐穀渾王族的?"
"有啊!慕容姐姐就是吐穀渾可汗的侄女。"小公主眼睛一亮,"她前日還說想家呢..."
"明日請她到東宮一敘。"李承乾若有所思,"或許能了解到一些軍報上沒有的消息。"
次日清晨,一位身著異族服飾的少女被引入東宮。慕容氏雖然隻有十四歲,卻已顯露出草原兒女的英氣。她恭敬地向李承乾行禮,眼中卻含著憂慮。
"慕容娘子不必多禮。"李承乾和顏悅色,"聽聞吐穀渾遭吐蕃入侵,你可有家人消息?"
少女頓時紅了眼眶:"回殿下,家父是伏俟城守將。上月家書說,吐蕃人用了一種會爆炸的武器,城牆都被炸開了缺口..."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李承乾眼中精光一閃:"可是用投石機拋射的燃燒物?"
"不,聽說是用手拋擲的,落地即爆,聲如雷鳴。"慕容氏心有餘悸地描述,"吐蕃人稱其為"天雷"。"
送走吐穀渾貴女後,李承乾立即召見百騎司統領:"查!吐蕃的火藥從何而來!"
三日後,真相大白。原來是一個被流放的將作監小吏,經黨項人引薦投奔了吐蕃,帶去了基礎的火藥配方。
"殿下,是否要..."統領做了個滅口的手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