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九域同風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118章 九域同風(1 / 2)

秋日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,在弘文館的地磚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李承乾信步走過一排排書架,指尖掠過那些裝幀各異的典籍——有竹簡、有帛書、有紙卷,甚至還有幾冊來自波斯的羊皮典籍。

"陛下,這是新譯好的《幾何原本》。"秘書少監捧著一摞文稿快步走來,"由波斯學者與大秦羅馬)傳教士合作譯出。"

李承乾接過翻閱,那些精密的圖形與陌生的符號讓他眼前一亮:"妙哉!此等學問,正可用於水利工程。"他頓了頓,"譯者何在?朕要親自嘉獎。"

片刻後,一位深目高鼻的老者被引入。此人名喚歐幾裡得,竟是大秦遺民,漂泊半生終至大唐。

"卿通曉多少語言?"李承乾好奇地問。

老者恭敬行禮:"回陛下,略通希臘、波斯、天竺、大食等七國言語,如今正在學唐言。"

"好!"李承乾當即拍板,"朕欲設"譯經院",廣譯各國典籍,卿可為教授。"

隨著詔令下達,一座前所未有的文化工程啟動了。弘文館西側新建的譯經院內,來自各國的學者濟濟一堂。最東邊的廳堂裡,天竺高僧與大唐沙彌合作翻譯佛經;西廊下,波斯學者正將《醫典》轉為漢字;最熱鬨的是中央的"格物廳",幾位大食學者與將作監工匠激烈討論著某種機械原理。

"陛下,這是大食的"星盤"。"首席譯官指著桌上一件銅製儀器,"可測方位、定時辰,航海極為有用。"

李承乾俯身觀察那精密刻度:"我大唐的渾儀與之相比如何?"

"各有所長。"譯官謹慎回答,"臣等正嘗試合二為一..."

"正該如此!"李承乾讚許道,"學問無國界,取其精華便是。"

離開譯經院,皇帝一行來到國子監。往日琅琅誦讀經書的聲音中,如今夾雜著異國語言的腔調。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設的"番學館",裡麵數十名學子正在跟隨胡師學習波斯語、天竺語乃至大秦語。

"陛下聖明。"國子祭酒感慨,"去歲與波斯交涉時,全靠這些學子傳譯,省去不少周折。"

"還不夠。"李承乾搖頭,"朕要每州設一"通言學堂",培養通曉番語的吏員。"

正說著,一陣悠揚的樂聲傳來。循聲而去,隻見偏院內幾位胡樂師正在教授一種叫"箜篌"的樂器,旁邊還有學子學習胡旋舞。

"這是..."

"按陛下旨意,增設"樂舞科"。"祭酒解釋,"說是要"采四方之精華"。"

李承乾含笑點頭。他注意到角落裡一個少年正埋頭抄寫什麼,走近才發現是在臨摹波斯細密畫。

"你叫什麼?為何學這個?"

少年慌忙跪拜:"學生吳道子,覺得這畫法新奇,想融入我大唐畫技..."

"有誌氣!"李承乾拍拍他肩膀,"好好學,將來為朕畫這萬裡江山。"

隨著交流深入,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出現了——胡商們開始熱衷收藏唐詩,而長安文人則追捧胡樂。西市的"胡韻樓"夜夜爆滿,士子們聽著篳篥與琵琶,即興賦詩;東市的"詩雅閣"裡,波斯商人一擲千金求購名家真跡。

這日李承乾在麟德殿接見日本遣唐使。使者獻上精美的漆器與太刀,更鄭重呈上一份國書——請求派遣更多"學問僧"來唐學習。

"準。"李承乾爽快應允,"另贈貴國《五經正義》一套,盼兩國文教昌盛。"

使者感激涕零,又小心翼翼地問:"下國渴望效仿大唐建立律令製度,不知..."

"傳旨國子監,選派明法科博士隨船赴日,助其建製。"李承乾毫不猶豫,"再贈《貞觀律》一部。"

消息傳出,新羅、渤海等國紛紛遣使求書。李承乾索性在鴻臚寺旁設"賜書院",專門接待各國求學者。更開放的是,準許外國學子參加科舉,考中者可在唐為官。

秋高氣爽時,一場彆開生麵的"萬國博覽會"在長安舉行。朱雀大街兩側搭起彩棚,展示著來自各國的奇珍異寶:波斯的琉璃、天竺的香料、大食的銀器...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唐的展示區,活字印刷、指南針、新式織機等引得來賓嘖嘖稱奇。

"陛下,那位大食商人想求購火藥配方..."鴻臚卿小聲稟報。

李承乾微微一笑:"告訴他,有些學問隻傳子弟。不過,朕可以送他幾冊農書。"

與此同時,譯經院的工作如火如荼。這日李承乾巡視時,發現幾位學者正在爭論什麼。原來是在翻譯"民主"一詞——希臘典籍中描述雅典政製的概念,在大唐語境中難以準確表達。

"譯為"眾議製"如何?"皇帝提議,"取其集思廣益之意。"

這個譯法獲得一致讚同。更妙的是,李承乾命人將希臘城邦製度整理成《異政錄》,供朝臣參考:"雖不合我用,可廣見聞。"

隨著冬季來臨,各國使節陸續返程。每位使者都獲贈大量書籍,從經史子集到農醫工技,無所不包。最特彆的是給吐蕃讚普的禮物——一套精製的《曆書》,不僅標注節氣,還附有農耕建議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"陛下,如此傾囊相授,是否..."鴻臚卿有些擔憂。


最新小说: 擺爛吃瓜:滿朝文武嘻嘻?不嘻嘻 仙帝大人今天也在都市努力躺平 昨日春至 小鼻嘎不過作作妖,爹娘被哄翹嘴 追源者不棄 重生七零年代,我讓知青老婆多生娃 從嬰兒開始修行 手段太騷,女帝罵我不是東西 大漠胡楊:單親媽反殺記 我買賣凶車遇到的那些邪乎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