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文化如水,堵不如疏。"李承乾意味深長地說,"讓四方沐浴唐風,豈不比刀兵相見更妙?"
年關將至,長安城迎來一群特殊客人——可薩汗國的商隊帶來了極北之地的珍品:雪白的貂皮、晶瑩的琥珀,還有幾位金發碧眼的"羅斯"人。這些北歐來客對大唐的一切充滿好奇,尤其是那個叫"紙"的神奇物品。
李承乾特許他們參觀將作監造紙坊。當看到破爛漁網、樹皮等廢物竟能變成潔白紙張時,羅斯人驚得目瞪口呆,立即提出用十張貂皮換一張配方。
"配方不賣。"李承乾笑道,"但可以每年贈你們百擔紙。"
正月初三,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在國子監舉辦了一場"和漢詩會"。令人驚歎的是,這位留學生竟能用漢文寫出工整的律詩,甚至通曉《文選》精要。
"卿學問精進,朕心甚慰。"李承乾賜他《初學記》一部,"望你歸國後,廣傳文教。"
吉備真備伏地泣謝:"臣必效仿大唐,在敝國設學育才。"
隨著交流頻繁,長安城的日常生活也悄然變化。胡餅鋪旁開起了"茗茶軒",波斯商人學會了品茗;絲綢莊裡新增了"胡風紋樣",頗受貴婦青睞;甚至宮中的禦膳也吸收了胡食技法,烤全羊配上了唐式蘸料。
二月裡,李承乾做了一個大膽決定——允許景教、祆教等外來宗教在長安建寺傳教,隻要求其教義不得違背大唐律法。
"陛下,異教惑眾..."太常卿急忙勸阻。
"真金不怕火煉。"李承乾不以為意,"我大唐儒釋道三教尚能並存,何懼外來者?"
果然,這些寺廟建成後,很快成為文化交流的新窗口。景教堂內的壁畫融合了唐風與波斯技法;祆教廟的祭火儀式吸引了不少唐人觀禮。最有趣的是,一些胡僧開始學習《論語》,而本土道士則對波斯星象學產生興趣。
春分時節,玄奘主持了一場規模空前的"佛經會譯"。來自天竺、於闐、龜茲等地的三十多位高僧齊聚大慈恩寺,對照各種版本的佛經,力求譯出最精準的漢文本。李承乾特許使用新發明的"輪轉抄經架",大大提高效率。
"陛下,這是《大般若經》新譯本。"玄奘獻上厚厚一摞文稿,"較舊譯多出四十卷。"
"大師辛苦。"李承乾翻閱著那些工整的字跡,"朕欲建"石經閣",將重要經典刻石保存,以防失傳。"
這個宏偉工程隨即啟動。終南山中,工匠們開鑿洞窟,將精選的儒釋道經典及重要醫書、農書刻於石壁。最特彆的是預留了"待刻區",準備收錄未來佳作。
隨著各國學子增多,李承乾下詔擴建國子監,專設"番學舍"供外邦學子居住。這些學子與唐生同吃同住,很快學會漢語,有的甚至能寫一手好詩。一位新羅學子金貞明的《長安賦》,竟在士林間傳誦一時。
五月端午,一場彆開生麵的"萬國龍舟賽"在曲江舉行。日本、新羅、渤海等國各派隊伍,使用的卻是唐式龍舟。岸上觀眾如潮,胡漢混雜,齊聲喝彩。
"陛下,吐蕃使者請求明年也參賽..."禮部尚書笑著稟報。
"準!"李承乾興致勃勃,"以後每年端午都辦,就叫"萬國同樂會"!"
夏日炎炎,譯經院傳來捷報——希臘典籍《理想國》翻譯完成。李承乾連夜拜讀,對其中"哲人治國"的理念頗感興趣,次日便召集重臣討論。
"雖是異域之說,然其重教尊賢之理,與我儒家相通。"孔穎達評價道。
"取其所長可也。"李承乾最終決定,"將此書列為國子監選修,開闊學子眼界。"
隨著秋風再起,長安城迎來新一輪使節潮。今年最特彆的是大食哈裡發派來的學者代表團,他們不僅帶來大量學術典籍,還請求參觀大唐的醫學、天文等成就。
"陛下,此乃探查虛實..."鴻臚卿警惕地提醒。
"無妨。"李承乾胸有成竹,"讓他們看。真正的強大,不懼他人學習。"
果然,大食學者在看到渾天儀、水運儀象等精密儀器後,驚歎不已。更令他們震驚的是太醫署的係統醫學體係——從診斷到治療,從藥方到預防,無不井井有條。
"偉大的皇帝,"代表團團長由衷讚歎,"大唐的文明之光,照亮了整個東方。"
李承乾謙遜地回應:"文明如江河,彙聚眾流方成其大。盼兩國學問互通有無,共謀人類福祉。"
這句充滿智慧的回答,被隨行史官鄭重記下,成為後世傳頌的名言。而在當時,它標誌著大唐文化自信的最高境界——既不妄自尊大,也不崇洋媚外,而是以海納百川的胸懷,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。
冬雪初降時,各國使節開始準備返程。李承乾在麟德殿設宴餞行,每位使者都獲贈精心準備的禮物——不僅有書籍、樂器等文化珍品,還有各種作物的種子。
"臨彆前,朕有一言相贈。"李承乾舉杯環視眾人,"山川異域,風月同天。盼諸位歸國後,永為文化交流之橋梁。"
使者們感動不已,紛紛起誓要將大唐的友誼與文明傳播四方。宴席末尾,日本遣唐使獻上一首精心準備的合唱《慕唐樂》,曲調融合了唐風與和風,令人耳目一新。
"好一個"文化合璧"!"李承乾讚歎道,"傳旨樂府,將此類佳作悉數收錄,編為《九域同風集》。"
夜幕降臨,李承乾站在皇城高台上,望著遠處各國使館的點點燈火。他仿佛看到,在這些使者的努力下,大唐的文化種子正隨風飄向四方,終將在異域他鄉生根發芽,開出絢麗的花朵。而這,正是比任何武力征服都更加持久的偉大功業。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