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蠻在給家鄉的信中詳細描述了這些見聞。當他收到阿爺回信,說部落已按他信中所教,挖了專用廁所、打了深井取水時,少年激動得徹夜難眠——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,自己正在改變家鄉的麵貌。
中秋佳節,李承乾在麟德殿設宴款待各族學子。宴席上的月餅特意做成各種形狀——有吐蕃人熟悉的青稞穗樣式,有回紇人喜愛的馬奶壺造型,就連餡料也兼顧各族口味。
"陛下,這是阿蠻做的"蕃漢對照千字板"。"顏師古獻上一個精致的木匣,"他將所學編成教材,說是要帶回家鄉。"
李承乾打開木匣,隻見裡麵整齊排列著雙麵木牌,一麵漢字,一麵吐蕃文,還配有簡筆圖畫。最難得的是,少年還用紅黑兩色標注出重要注意事項。
"大善!"皇帝讚歎,"賞阿蠻絹十匹,賜"文化使者"稱號。命將作監依樣製作千套,發往各邊疆學堂。"
宴席末尾,各國學子表演了本族歌舞。當阿蠻用清亮的嗓音唱起融合唐風的吐蕃民歌時,李承乾對身旁的顏師古低語:"先生看,這便是文明交融的模樣。"
秋去冬來,國子監的學業進入深水區。阿蠻開始學習《論語》精義,最讓他震撼的是"有教無類"四字。在吐蕃,隻有貴族子弟才有資格學習;而在大唐,就連市井小民的孩童也能誦讀詩書。
"先生,為何大唐如此重視蒙學?"一日課後,阿蠻忍不住問道。
顏師古放下茶盞:"一棵大樹想要參天,必須根基深厚。陛下常說,蒙童如幼苗,培育得當,將來便是棟梁。"
臘月裡,阿蠻隨使團返回吐蕃過冬。他帶回去的不僅是賞賜的財物,更有滿滿一箱書籍、教具,以及改變部落生活的決心。臨行前,李承乾特意召見,賜他一麵特製的銅牌——上書"文明火種"四字。
"望你如星火,照亮雪域。"皇帝殷殷囑托。
阿蠻跪地叩首,額頭觸到冰冷的金磚,心中卻燃著一團火。
貞觀二十八年的元日大朝會,因各族學子的歸來而格外熱鬨。鬆讚乾布派大相祿東讚親自入朝,獻上珍貴的雪山靈芝,並請求派遣更多唐師入蕃教學。
"陛下,吐蕃願仿大唐設州縣學堂。"祿東讚恭敬地說,"還望賜予《大唐蒙學製》全文。"
李承乾欣然應允,更派顏師古的高徒隨行指導。與此同時,南詔、回紇等國也紛紛效仿,一場轟轟烈烈的蒙學推廣運動在邊疆展開。
春回大地時,阿蠻帶著二十名吐蕃少年重返長安。這些孩子都是各部落選拔的聰慧子弟,將接受為期三年的係統學習。更令人驚喜的是,他們還帶來了吐蕃自編的《蕃漢對照蒙書》——雖然粗陋,卻是一個文明覺醒的標誌。
"陛下,阿蠻的部落已按唐製挖井修廁。"鴻臚卿奏報,"還自發建了座學堂,取名"文明閣"。"
李承乾在花園裡接見了阿蠻一行。少年比去年沉穩許多,行止間已有儒雅之氣。
"聽說你在家鄉當了蒙師?"皇帝笑問。
阿蠻恭敬行禮:"臣隻是將所學略加傳授。倒是家父按《衛生歌》所教,在部落推行"十淨規",去歲無人死於腹瀉。"
"好一個"十淨規"!"李承乾眼前一亮,"可願將其整理成文,供各邊疆借鑒?"
隨著《吐蕃十淨規》的推廣,各邊疆族群競相效仿。靺鞨人發明了"防寒三法",南詔人總結出"瘴癘五避",都被納入太醫署編撰的《邊疆衛生要術》。
五月端午,曲江池畔的龍舟賽新增了"蒙童組"。阿蠻帶領的吐蕃隊雖技術生疏,卻因頑強的毅力獲得"奮勇獎"。當這個黝黑的少年從李承乾手中接過獎牌時,岸邊的歡呼聲震天動地。
"陛下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。"顏師古感慨道。
"不,是他自己抓住了文明的火種。"李承乾望著領獎台上那些各色服飾的孩童,"這些少年,才是未來的希望。"
盛夏時節,國子監迎來畢業季。首批邊疆學子完成學業,即將返回家鄉。在隆重的"文明使者"授予儀式上,每位學子都得到特製的銅印與《蒙師指南》,他們將把大唐的文明火種播撒在邊疆的每個角落。
阿蠻選擇繼續深造,他已立誌要成為吐蕃第一個通過科舉的學子。在給鬆讚乾布的上書中,他這樣寫道:"臣在唐三年,方知文明之光照耀處,無分胡漢,皆是樂土..."
秋風送爽時,李承乾在新建的"文明閣"題寫了匾額。這座位於國子監旁的宏偉建築,專門收藏各邊疆送來的蒙學成果——吐蕃的《蕃漢對照千字文》、南詔的《瘴癘防治圖》、回紇的《牧區識字法》...琳琅滿目,蔚為大觀。
"陛下,此閣當有鎮閣之寶。"顏師古建議。
李承乾沉思片刻,命人取來一卷空白竹簡,揮毫寫下四個大字:"星火相傳"。
"文明如星火,點點光亮,終可燎原。"皇帝對滿堂學子說道,"爾等便是這火種的傳遞者。"
冬日的第一場雪落下時,鴻臚寺傳來捷報——吐蕃正式采用部分唐製,設立官學;南詔王族全部改用漢姓;就連最偏遠的地方,那裡的孩童都已經開始學唐語。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大唐究竟是多麼的輝煌。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