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觀二十九年的第一場雪,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。太極宮的重簷飛角上積了薄薄一層素白,幾個小內侍正踮著腳清掃殿前台階。忽然,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宮城的寧靜。
"報——西域急奏!"
李承乾正在兩儀殿與馬周商議來年科舉改製之事,聞報立即宣召。風塵仆仆的信使跪地呈上一封火漆密函,封皮上赫然印著安西都護府的朱印。
"陛下,疏勒、於闐等西域十國聯名上書,請求派遣子弟入長安學習。"馬周展信細讀,眉頭漸漸舒展,"說是仰慕大唐文明,願效吐蕃、南詔故事。"
李承乾接過奏報,目光掃過那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名:疏勒、於闐、龜茲、焉耆……這些絲綢之路上的明珠,終於要向大唐徹底敞開心扉了。
"好!命鴻臚寺即刻籌備接待事宜。"皇帝放下奏報,忽然想起什麼,"對了,阿蠻近日學業如何?"
馬周笑道:"那吐蕃少年已能作五言詩,前日交的《雪中望終南》頗有王摩詰風骨。顏師古說,來歲或可嘗試應童子科。"
"善。"李承乾走到殿門前,望著紛揚的雪花,"傳旨:明年元宵在朱雀大街舉辦"萬國文明會",令各族學子展示所學。"
這道旨意一出,整個長安城都沸騰了。鴻臚寺的官吏們忙著整理各國風俗資料;將作監晝夜趕製各國特色建築模型;就連平康坊的歌姬們都開始練習異域舞蹈——人人都想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盛會上露臉。
阿蠻聽到消息時,正在國子監的暖閣裡教幾個新來的吐蕃少年使用算籌。窗外飄著雪,室內的炭盆燒得正旺,映得他額上那抹象征著智慧已開的朱砂格外鮮豔。
"文明會?"阿蠻放下算籌,眼中閃著光,"我們吐蕃該展示什麼?"
"不如將"十淨規"編成歌舞?"一個圓臉少年提議,"再帶上青稞酒和犛牛絨。"
眾人七嘴八舌討論時,門簾突然被掀起。晉陽公主披著白狐裘站在門口,發梢還沾著未化的雪花:"阿蠻,皇兄召你即刻入宮。"
大明宮紫宸殿內,地龍燒得溫暖如春。李承乾正在翻閱一冊裝幀精美的畫本,見阿蠻進來,笑著招手:"來,看看這個。"
畫本上是栩栩如生的西域各國風物:頭戴尖頂帽的於闐商人、身著彩裙的龜茲舞女、高鼻深目的疏勒樂師……每幅圖旁還有工整的注解。
"這是鴻臚寺剛繪成的《西域圖誌》。"李承乾指著其中一頁,"朕記得你家鄉與於闐接壤?"
阿蠻湊近細看,驚訝地發現圖上標注的於闐風俗,竟與他們部落的許多習慣相似:"陛下明鑒,於闐人飲茶時也加鹽巴,與我們一般無二。"
"這便是文明交融的妙處。"李承乾合上畫冊,"朕有意讓你在文明會上擔任通譯,可願意?"
少年激動得臉頰泛紅:"臣定當竭儘全力!"
正說著,殿外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。晉陽公主領著幾個異族裝扮的少女進來:"皇兄看,這是南詔的茉莉公主,剛在太醫署學成歸來。"
為首的少女約莫十四五歲,身著靛藍繡花短衣,額前綴著銀月飾,落落大方地行了個唐禮:"參見大唐皇帝陛下。小女奉父命來學醫,今已粗通《幼科保赤》。"
李承乾饒有興趣地問:"南詔氣候濕熱,小兒多患何症?"
"回陛下,多是瘴痢與暑熱。"茉莉對答如流,"按孫真人所授"藥浴法",用艾草、菖蒲煮湯擦身,效果極佳。"
"善!"李承乾龍顏大悅,"兕子,帶公主去看看新編的《嶺南藥草誌》,或有裨益。"
待少女們告退,皇帝轉向阿蠻:"瞧見沒?這便是朕想要的——各族兒女如兄弟姐妹般相處,取長補短,共同進步。"
轉眼到了上元節。今年的燈會格外不同——朱雀大街兩側搭起了數十座彩棚,每座都代表一個民族或國家。最氣派的當屬中央的"大唐館",門前立著三丈高的燈塔,上懸九百九十九盞琉璃燈,將半條街照得亮如白晝。
阿蠻身著嶄新的吐蕃官服,胸前彆著"文明使者"銅牌,正用流利的漢語和吐蕃語向圍觀百姓介紹家鄉風物。他身旁的案幾上,擺放著精心製作的沙盤模型——雪山環繞的邏些城,布達拉宮前還有微型版的"唐蕃學堂"。
"這是我們用大唐技法改良的犛牛絨毯。"阿蠻舉起一塊織著蓮花紋樣的絨毯,"比傳統織法更細密柔軟。"
圍觀人群中,幾個粟特商人嘖嘖稱奇:"早聽說吐蕃人學唐技極快,不想連織造都如此精進了。"
不遠處,茉莉公主的南詔館前更是人頭攢動。少女們演示著用雲南白藥治療外傷的方法,還準備了數百個小香囊分贈遊客,內裝防治瘴氣的藥粉。
"陛下到——"
隨著侍衛的高喝,整條大街瞬間安靜下來。李承乾身著常服,在百官簇擁下緩步而來。他先在大唐館前駐足,欣賞了國子監生們表演的《詩經》吟唱,又親自體驗了將作監新製的活字印刷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"這是用回紇人傳授的樺樹膠改良的印墨。"匠人恭敬解釋,"不易暈染,尤其適合西域乾燥氣候。"
皇帝頷首,命重賞。行至吐蕃館時,阿蠻率眾伏地行禮。李承乾扶起少年,仔細詢問每件展品的來曆,還親手摸了摸那塊改良絨毯。
"鬆讚乾布上月來信,說邏些城已建起第三所學堂。"皇帝對隨行官員道,"傳旨,賜吐蕃織工二十人,專授蜀錦技法。"
最熱鬨的當數西域諸國聯合搭建的"絲路長廊"。於闐的美玉、龜茲的琵琶、疏勒的葡萄乾……令人目不暇接。幾個高昌少年正在演示他們改進的"坎兒井"模型,這種地下水利工程極適合乾旱地區。
"陛下,此技若在河西推廣,可增良田萬頃。"工部尚書激動地建議。
李承乾當即拍板:"命將作監派人赴高昌學習,回來後在沙州試點。"
忽然,一陣清越的琴聲傳來。眾人循聲望去,隻見茉莉公主正與龜茲樂師合奏《春江花月夜》。南詔竹笛的清脆遇上龜茲琵琶的悠揚,竟出奇地和諧。
"妙哉!"皇帝擊節讚歎,"馬卿,記下來年增設"萬國樂坊",專研各族音律融合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