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陛下,倭國恐生劇變。"劉仁軌緊急入奏,"臣建議暫緩派遣赴倭使節。"
李承乾凝視著海圖,突然問道:"那兩位親王可知家中變故?"
"尚未告知。"劉仁軌搖頭,"犬上使者請求朝廷保密,以免影響學業。"
皇帝沉思良久,拍案定奪:"傳旨:著登州水師加強戒備;另派密使赴倭國探查實情;對留唐倭人,一切如常,不可顯露異樣。"
中秋前夕,倭國正使犬上三田耜突然請求密談。紫宸殿內,這位一向穩重的使者竟伏地痛哭:"陛下,臣有罪!其實蘇我氏早已……"
原來,倭國政變早有預兆。蘇我氏為阻撓唐風東漸,暗中迫害留學歸國人員。此番大規模遣唐,實是保皇派為保存火種的無奈之舉。
"兩位親王家族確實遭難,但他們臨行前就已知曉風險。"犬上泣不成聲,"親王說,縱使家破人亡,也要將大唐文明帶回倭國……"
李承乾肅然起敬:"卿等放心,隻要在大唐一日,朕必護你們周全。"
次日朝會上,皇帝力排眾議,宣布增設"賓貢科",專供異族學子應考;同時命鴻臚寺整理倭國史料,著手編纂《倭國誌》。
"陛下,何必對撮爾小邦如此費心?"有大臣不解。
李承乾的回答擲地有聲:"昔年孔子欲居九夷,有人問"陋,如之何?"孔子答"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"朕今日所為,正是此意。"
轉眼到了臘月,倭國留學生們首次在異鄉過年。阿蠻受命組織"除夜宴",特意讓廚子做了倭人愛吃的年糕。宴席上,兩位親王表演了倭國雅樂,曲調哀婉動人。
"此曲名《故鄉》,是思念遠方親人之作。"年長的親王用漢語解釋,眼中淚光閃爍,"謹以此曲,感謝大唐皇帝陛下的庇護之恩。"
阿蠻注意到,席間有個叫中臣鐮足的倭國學子格外沉默。宴會散後,此人獨自在庭院中望月長歎。阿蠻上前攀談,才知他原是倭國貴族,家族儘遭蘇我氏毒手。
"阿蠻君,你說文明真的能戰勝野蠻嗎?"中臣突然問道,"我國那些守舊派,寧願閉關鎖國也不願變革。"
阿蠻想起三年前的自己,緩緩道:"我在吐蕃時,族人最初也抵製唐製。可當他們親眼看到學堂裡的孩子能讀書寫字,看到新式水車讓莊稼豐收,態度就慢慢改變了。"
中臣若有所思。幾個月後,這個沉默的倭國學子將呈上一份《倭國改革十策》,成為後來大化改新的藍本——當然,這是後話了。
貞觀三十一年的元日大朝會,因倭國親王的出席而格外隆重。兩位親王身著唐製朝服,用流利的漢語向李承乾賀歲,並獻上一套精心製作的倭國地形沙盤。
"此物雖陋,聊表寸心。"親王恭敬道,"他日若天朝王師東渡,或可資參考。"
這番意味深長的話引起朝臣竊竊私語。李承乾卻坦然受之,回賜《大唐律疏》一部,並宣布將在倭國留學生中選拔優秀者入弘文館修書。
開春後,一個更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——由晉陽公主主持編撰的《萬國藥典》終於成書。這部巨著收錄了十二個民族的兩千餘種藥材,配有漢文與各族文字對照,堪稱醫學史上的裡程碑。
"皇兄,孫爺爺說此書至少能救百萬條性命呢!"小公主獻上散發著墨香的新書,滿臉驕傲。
李承乾翻閱著這本凝聚無數人心血的典籍,目光停留在序言上——"是書之成,實賴各族賢達群策群力"。署名處除了晉陽公主,還有阿蠻等十餘名異族學子的名字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"兕子,你可曾想過,"皇帝突然問道,"為何朕如此重視各族文明?"
小公主歪著頭想了想:"因為皇兄心懷天下?"
"不止。"李承乾望向窗外正在擴建的"萬國學坊","你看那渭水,之所以奔流不息,正因有千溪萬澗彙入。文明亦然,唯有海納百川,方能長盛不衰。"
初夏時節,第一批倭國留學生完成學業,即將歸國。臨行前,中臣鐮足秘密謁見李承乾,獻上一卷《倭國兵要地誌》。
"微臣深知此去凶險,但為大化革新,萬死不辭。"這個文弱書生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,"隻求他日倭國平定,天朝能遣師相助,推行唐製。"
李承乾鄭重收下圖冊:"卿等且去,大唐永遠是你們的後盾。"
送彆宴上,阿蠻與中臣對飲至天明。兩個不同民族的年輕人,在長安的月光下結為異姓兄弟。
"阿蠻兄,他日若在吐蕃推行改革受阻,記得倭國還有我這個兄弟。"中臣醉醺醺地說。
阿蠻大笑:"好!說不定將來我們還能在海上絲路相遇呢!"
倭船啟航那日,李承乾特命劉仁軌率戰艦護航至對馬海峽。望著漸行漸遠的船隊,皇帝對身旁的馬周感歎:"文明的火種已經播下,終有一日會燎原。"
老臣這次沒有反駁。他望著海天一色處,喃喃道:"老臣終於明白陛下苦心。這"海納百川"的氣度,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。"
秋高氣爽時,國子監迎來新一批留學生——這次來自更遙遠的林邑、真臘,甚至有兩個皮膚黝黑的"昆侖奴",據說是天竺王特意送來的"通譯苗子"。
阿蠻站在擴建後的"萬國學坊"門前,看著那些手足無措的新生,仿佛看到三年前的自己。他整了整衣冠,用剛學會的林邑話問候:
"歡迎來到長安。"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