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海天遼遠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127章 海天遼遠(1 / 2)

貞觀三十四年的第一場春雨還未停歇,廣州港已經人聲鼎沸。五層樓高的"南海號"寶船正在做最後的補給,這艘由將作監與波斯工匠聯手打造的巨艦,即將開啟大唐史上最遠的航程。

"林大人,貨物都清點完畢了!"一個皮膚黝黑的水手操著嶺南口音喊道,"絲綢三千匹,瓷器五百箱,還有太醫署新配的"瘴癘散"二百斤!"

被稱作林大人的青袍官員轉過身來——正是當年隨阿蠻出使西域的林三郎。自從在波斯灣見識了海貿之利,這位曾經的鴻臚寺小吏主動請纓轉任市舶司,專司海事。

"《海圖》和《星盤》可都備齊了?"林三郎仔細檢查著清單,"陛下特意囑咐,這次要探明從廣州到大食的完整航線。"

"齊了!"水手拍了拍胸前的銅筒,"按劉仁軌大人改良的"牽星板",保準不迷航!"

正說著,碼頭突然騷動起來。一隊羽林軍護送著幾輛馬車疾馳而至,為首的竟是晉陽公主!

"林大人彆來無恙。"小公主笑吟吟地走下馬車,"本宮奉皇命,為南海號送行。"

林三郎慌忙行禮,卻見公主身後的馬車上又下來幾個異域裝束的男女。公主介紹道:"這位是驃國妙香公主,如今在太醫署任教;這位是波斯星學家阿爾達;那位是天竺通譯鳩摩羅……他們都將在船上擔任要職。"

最令人驚訝的是隊伍末尾那個熟悉的身影——阿蠻。這位"文明使者"身著簡樸的深色官服,額上的金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

"學士也去?"林三郎又驚又喜。

阿蠻笑著搖頭:"我隻送到占城。陛下命我在沿途重要港口設立"文明驛館",為後續海貿鋪路。"

午時三刻,吉時已到。南海號在萬眾矚目下緩緩離港,數百麵彩旗在桅杆上獵獵作響。岸邊的百姓驚訝地發現,這艘巨艦的船首既不是傳統的龍首,也不是番舶的鷹隼,而是一尊融合了漢唐雄風與異域神秘的嶄新雕像——乘風破浪的文明使者。

阿蠻站在船尾,望著漸行漸遠的廣州城。三日前陛下的囑托猶在耳邊:"陸上絲路已成規模,海上絲路方興未艾。此去萬裡,不必求快,但求在每個停泊處都播下文明的種子。"

南海號的第一站是林邑國。這個位於中南半島的小國早已聞風而動,國王親自率百官在港口相迎。令唐使意外的是,港口顯眼處竟矗立著一座唐式牌坊,上書"文明交融"四個漢字。

"自去歲驃國公主歸國宣揚大唐醫術,南海諸國爭相效仿。"林邑通譯驕傲地介紹,"我國王命貴族子弟皆習漢文,還按《大唐營繕令》改建了王城。"

阿蠻在林邑設立了首個海路"文明驛館"。館址選定時,發生了一段插曲——當地僧侶堅持認為風水最佳處是毗濕奴神廟旁,而漢人工匠則主張按"左青龍右白虎"的唐製布局。

"何不合二為一?"阿蠻指著圖紙提議,"主樓按唐製,花園取天竺式,醫舍則用林邑本地乾欄建築。"

這個融合三方智慧的方案,竟成就了後來南海"萬國建築"的典範。更妙的是,驛館剛落成,就有真臘、扶南等國使者慕名而來,主動提供本國特色器物充實館藏。

離開林邑後,南海號繼續南下。在驃國,妙香公主的回歸引發了轟動。這個曾經閉塞的佛教國家,如今街頭隨處可見漢文招牌,甚至還有唐式茶肆。

"自從公主寄回《千金要方》,我國小兒夭折率降了三成。"驃國宰相感激地說,"國王已下令在全國修建"十淨廁",完全按大唐規製。"

阿蠻在參觀驃國新建的"象耕園"時,靈光一現,當場繪製了"象力水車"圖樣——將唐式水車與驃國馴象術結合,可成倍提升灌溉效率。這張圖後來傳回長安,被李承乾親自題詞"智周萬物",懸掛在將作監正堂。

穿越馬六甲海峽時,南海號遭遇了風暴。就在船隻岌岌可危之際,一隊阿拉伯三角帆船奇跡般出現,引導唐船駛入安全水域。

"感謝真主!"阿拉伯船長登上南海號,用生硬的漢話說道,"我們是來自巴士拉的商隊,去年有位唐商救了我們落水的兄弟。"

林三郎與阿蠻相視一笑——又是文明交融結下的善緣。作為回報,唐船贈送了全套《大唐海圖》複製本,而阿拉伯人則回贈了珍貴的印度洋季風資料。

在爪哇國休整時,阿蠻目睹了驚人的一幕——當地的"唐蕃混血"商人竟自發組建了"文明宣講隊",用土著語言表演《論語》故事。更不可思議的是,圍觀的原住民不僅能聽懂,還會跟著朗誦"有朋自遠方來"。

"這些混血兒父輩多是唐商,母輩是本地人。"一位老者解釋,"他們從小通曉雙方語言,成了最好的文明橋梁。"


最新小说: 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 野火焚神 我可接天道之眼 貴又不愁賣,回老家種地怎麼了? 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 成為神醫後,我被村花包圍了! 魔女收容,從智障青梅開始 神豪約會返現,我能收集美女天賦 無雙唐帝 原配重生成情人?奪回家產虐渣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