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萬古長明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129章 萬古長明(2 / 2)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貞觀三十六年的重陽節,長安城舉辦了空前絕後的"萬國文明大會"。來自五十四國的代表齊聚新落成的"萬國學院",展示各族文明精華。大秦羅馬)的玻璃、天竺的瑜伽、波斯的詩歌、吐蕃的醫藥……琳琅滿目。

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展台——這裡並排放著三件珍寶:從夷州帶回的青銅鼎,從拂菻求得的《幾何原本》,以及阿蠻從渤海帶回的靺鞨古神像。三件看似毫不相關的器物,卻象征著人類文明的不同源頭。

"諸位請看。"李承乾親自解說,"這鼎上的雲紋,與靺鞨神像的衣飾,竟有七分相似;而《幾何原本》的演繹法,與我華夏的"格物致知"不謀而合。可見文明雖殊途,終歸同源。"

這番演講後來被史官稱為"重陽宣言",成為大唐文明觀的經典表述。大會結束後,一個前所未有的"萬國文明同盟"悄然成形——各簽約國承諾互派學者、共享技藝、保護商路,共同應對蠻族入侵與自然災害。

隆冬時節,阿蠻再次踏上歸途。這次的目的地是故鄉吐蕃——鬆讚乾布病危,臨終前想見見這個改變吐蕃的年輕人。

風雪彌漫的唐蕃古道上,阿蠻的馬車緩緩西行。途經涼州時,他特意去看了當年設立的"文明台"。令他驚訝的是,這座土台已擴建為石砌高閣,閣中不僅有漢藏雙語的《千字文》,還新增了波斯文、粟特文版本。

"如今每月十五,各族商旅都會在此交易。"守台的退伍老兵自豪地說,"上月還有個於闐畫師,免費教娃娃們畫畫呢!"

邏些城的景象更令阿蠻震撼。曾經隻有貴族才能出入的布達拉宮前,如今矗立著漢蕃學院的白色建築群;街道上隨處可見身著唐式襴衫的學子;最不可思議的是,王宮旁竟建起了一座小型"萬國市",漢絹、胡餅、天竺香並排而售。

彌留之際的鬆讚乾布,躺在融合了唐式床榻與吐蕃裝飾的寢宮內。這位雄主瘦得脫了形,雙眼卻依然有神。

"阿蠻啊……"讚普用枯瘦的手握住年輕人,"你做到了朕想做而未能做的事。"

"是陛下聖明,允準推行唐製。"阿蠻跪在榻前,聲音哽咽。

"不,是你讓朕明白,真正的強大不是武力……"鬆讚乾布艱難地指向窗外,"而是讓每個吐蕃孩子,都能讀書明理。"

讚普駕崩那日,邏些城萬人空巷。按照他臨終囑咐,葬禮采用了漢蕃合璧的儀式——既有吐蕃傳統的天葬,也有唐式的追悼文。阿蠻親自用漢藏雙語誦讀的祭文,後來刻在了布達拉宮的牆壁上。

貞觀三十七年的元日,長安城沒有舉行往年的慶典。李承乾素服臨朝,宣布為鬆讚乾布舉哀三日。這個舉動讓各國使者深受觸動——大唐皇帝竟為異族君主服喪,這是何等胸襟?

"文明無內外,聖賢無畛域。"皇帝在悼詞中如是說。

開春後,阿蠻帶著新讚普的國書返回長安。途經隴西時,他特意繞道去看望了當年收留他的老牧民。昔日破舊的帳篷已變成磚瓦房,老人的孫子正在燈下苦讀《論語》。

"阿蠻哥!"少年興奮地展示功課,"我考上了涼州官學,先生說要送我入長安參加"賓貢科"呢!"

阿蠻撫摸著少年額前的朱砂印記——那是入學時老師點的"智慧砂",源自吐蕃習俗,卻成了漢蕃學堂的共同傳統。這一刻,他忽然明白自己奔波多年的意義。

回到長安複命時,李承乾在溫室殿問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:"愛卿遍曆四方,可曾想過,千百年後,世人會如何評說貞觀盛世?"

阿蠻沉思良久,鄭重回答:"臣以為,後人不會記得我們開疆多少裡,不會細數我們積攢多少財富。他們隻會記得,在這個時代,不同文明第一次學會了平等相待、互鑒共榮。"

皇帝龍顏大悅,當即揮毫寫下"萬古長明"四個大字,命人製成金匾,懸掛在新建的"文明燈塔"頂端。這座高達五十丈的建築,頂部裝有波斯工匠特製的巨型水晶鏡,能將燈光折射到十裡之外。

立夏這天,燈塔首次點亮。當光芒穿透暮色時,朱雀大街上的人群發出震天歡呼。阿蠻站在晉陽公主身側,望著那璀璨的光柱刺破蒼穹,恍然間仿佛看到了未來——千年之後,當後人追溯人類文明交融的源頭時,必會看到貞觀年間點燃的這盞明燈。

"文明如光,照徹八荒。"公主輕聲念誦著豐碑上的銘文,"皇兄說,這光要亮到地老天荒。"

阿蠻望向星空。他知道,在遙遠的吐蕃高原,在波濤洶湧的東海,在駝鈴悠揚的西域,無數盞同樣的明燈正在點亮。這些光芒終將連成一片,照亮人類共同的前路。

正如李承乾所言:"一點星光或許微弱,但萬千星河,足以照耀萬古。"在這璀璨的文明之光中,大唐盛世翻開了最輝煌的一頁——不是用鐵與血,而是以智慧與包容,書寫下屬於整個人類文明的傳奇。
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救命!九個絕色姐姐都想嫁給我 一碗豆腐花拐了一個他 天災末世,我帶著空間重生了 三年同房兩次,要離婚他跪求複合 我是無敵仙 土肥圓惡雌又能怎?大佬們隻疼她 老公啞巴我喇叭,一言不合懟全家 搬祖產隨軍海島,白眼狼們悔哭了 末世穿七零:手握空間帶飛全家 無敵青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