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觀四十四年三月的長安城,柳絮紛飛如雪。各國使節雲集的鴻臚寺前,一隊金發碧眼的異域來客引起了轟動。他們身著繡有星辰圖案的白袍,身後仆從抬著的不是尋常貢品,而是十幾個鑲嵌寶石的黃銅圓盤。
"拂菻星象院首席學者普羅科匹烏斯,奉君士坦斯二世之命,覲見天可汗!"為首的老者行了個古怪的撫胸禮,漢語帶著濃重的異域腔調。
阿蠻接過鎏金國書時,發現封泥上竟壓著個熟悉的圖案——長安長明燈台的微縮浮雕。
"貴國陛下在國書中說..."阿蠻展開羊皮紙卷,突然頓住了。他反複確認了三遍,才抬頭看向老學者:"這是要..."
"不錯。"普羅科匹烏斯雪白的眉毛下,藍眼睛閃著狂熱的光,"我們想測量長明燈台的高度,以修正托勒密《地理學指南》中的東方坐標!"
兩儀殿內,李承乾正在聽晉陽公主彙報嶺南疫情。小公主剛說到用燈灰配製的新藥見效,就被匆匆趕來的阿蠻打斷。
"陛下,拂菻人帶來了這個。"阿蠻展開一幅巨大的星圖,"他們說長明燈台的位置,正好對應天琴座主星!"
星圖上,從君士坦丁堡到長安之間,被人用紅筆連出一條蜿蜒的線。線上標注著七座燈塔的位置,最後一座正是長安長明燈台。
"有點意思。"李承乾突然拿起朱筆,在圖上又添了幾座燈塔——邏些城、木鹿城、可薩汗國..."既然要測,不如測個徹底。傳旨:在各國分燈處同時測量,編部《萬國星距誌》!"
晉陽公主眼睛一亮:"皇兄,不如趁此機會辦個"萬國文明大會"?孫真人剛破解了希臘醫典裡的"四體液說",正好..."
"準!"皇帝拍案而起,"再命將作監造個"渾天星盤",把各族的星象知識都刻上去!"
五月初五端午節,空前絕後的"萬國文明大會"在長安開幕。朱雀大街兩側的槐樹上掛滿了各國文字的彩幡,從阿拉伯數字到吐蕃符文,在風中沙沙作響。
主會場設在擴建後的"萬國學院",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廣場上的巨型渾天儀——青銅鑄就的球體上,漢家的二十八宿與希臘的十二黃道宮交錯輝映,其間還點綴著波斯人標注的"日月交食點"。
"諸位請看。"普羅科匹烏斯用長杖指著渾天儀某處,"這是根據七座燈塔的測量結果,重新校準的亞歐大陸經度線。我們發現..."
老學者的講解被一陣騷動打斷。大食使團帶著十幾卷鑲金邊的典籍入場,為首的使者竟是被唐軍釋放的哈立德!這個昔日的劊子手如今穿著學者白袍,恭敬地向李承乾行跪禮。
"天可汗陛下。"他漢語流利得令人吃驚,"這是我國百年積累的《光學典籍》,願獻予長明燈台。"
典籍展開的瞬間,圍觀學者發出整齊的驚歎。羊皮紙上精細繪製著光線折射圖示,竟與將作監秘藏的"燈台聚光術"有異曲同工之妙!
"有意思。"李承乾示意阿蠻取來燈台圖紙,"貴國的凸透鏡研磨術,可否與我們的琉璃鑄造法..."
兩大帝國的頂尖工匠當場切磋起來。誰也沒注意到,晉陽公主悄悄離席,帶著太醫署的女醫官們走向了偏廳——那裡,來自三十六國的女醫者正等著交流《婦科精要》。
大會第七日,一場突如其來的日食讓盛典達到高潮。當陰影逐漸吞噬太陽時,普羅科匹烏斯突然跳上高台,用希臘語高聲呼喊。通譯還沒來得及翻譯,吐蕃學者貢布已經架起了特製的"日月儀"。
"他說日食還有十息結束!"阿蠻向李承乾解釋,"但我們的儀器顯示是十二息..."
爭論間,陰影已開始退散。最終實測結果是十一息——介於兩國預測之間。
"妙哉!"普羅科匹烏斯激動地擁抱貢布,"我們的曆法都錯了,也都對了!"
李承乾看著這一幕,突然傳令:"取朕的《貞觀曆》原稿來!"
當那卷被朱筆修改過無數次的曆書在陽光下展開時,各國學者都屏住了呼吸。皇帝親手在空白處寫下:"曆法如舟,需萬流歸宗。"
六月十五,大會閉幕式在長明燈台舉行。七十二國代表依次上前,將本族典籍的精華章節投入特製的"文明熔爐"。熔爐吐出的不是灰燼,而是鐫刻在琉璃板上的萬國文字——這些琉璃板將被永久嵌在燈台基座。
輪到哈立德時,這位大食學者突然解下佩刀,雙手奉上:"陛下,此刀曾飲百人之血。今日願化劍為犁,守護文明之光。"
李承乾接過彎刀,輕輕放在熔爐邊緣:"刀不必熔。"他轉向全場,"真正的文明,從不禁絕兵戈,但求刀鋒所向,皆為守護。"
話音剛落,燈台頂端的水晶鏡突然折射出七彩光柱,正好照在渾天儀上。星盤緩緩轉動,將各文明星座投射在四周的白壁上,形成一幅流動的"萬國星圖"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普羅科匹烏斯跪倒在地,用希臘語喃喃祈禱。老學者不知道的是,此刻同樣的光效正在木鹿城、邏些城、君士坦丁堡等七座分燈處同步上演——這是將作監秘研多年的"光影共鳴術"。
秋分這天,李承乾在終南山頂舉行了秘密儀式。七十二塊刻著不同文明火種的琉璃板,被埋入新開鑿的"文明洞窟"。隨葬的還有三樣特殊物品:一穗拂菻麥、一盞長明燈、一把哈立德的佩刀。
"陛下,這是..."阿蠻看著洞窟內壁的壁畫——上麵描繪著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災難:洪水、戰火、瘟疫...
"文明的火種,需要最壞的打算。"李承乾親手封上最後一塊石板,"哪怕長安傾覆,隻要這洞窟還在..."
他沒有說完,但阿蠻懂了。下山時,老學士回頭望去,隻見夕陽下的洞窟入口被刻意做成了燈台形狀,而守衛在那裡的不是兵卒,而是十幾位正在辯論的各族學者。
貞觀四十五年的除夕夜,長安城燈火通明。新建的"文明燈塔"頂層,李承乾與各國使節共同見證了一個奇跡——通過改良的希臘凸透鏡,長明燈的光束被折射到百裡之外的洛陽!
"明年,朕要在洛陽也建燈塔。"皇帝指著遠方的地平線,"然後是揚州、成都、廣州..."他的手指最終停在《萬國輿圖》最西端的君士坦丁堡,"直到這光芒,照亮整個世界。"
普羅科匹烏斯突然老淚縱橫:"陛下,您知道嗎?在希臘傳說中,普羅米修斯因為盜火給人類,被宙斯懲罰永世受苦。"
李承乾大笑,舉起一盞琉璃燈:"那朕就做第二個普羅米修斯!不過..."他眨眨眼,"朕的火焰,連宙斯也不敢熄滅。"
當零時的鐘聲響徹長安,七十二座佛寺道觀同時鳴鐘。鐘聲裡,長明燈台的光束突然分裂成無數細小的光點,如星河般灑向四麵八方。觀禮的百姓後來發誓,那些光點在空中組成了兩個巨大的漢字:
"文明"。
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:()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