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春風度玉門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139章 春風度玉門(1 / 2)

貞觀四十六年的春風尚未吹到玉門關,一支特殊的商隊已經踏上了西行的征程。駝鈴聲中,皮膚黝黑的向導指著遠處隱約可見的烽燧,對身旁金發碧眼的年輕人說道:"裴公子,前麵就是沙州城了。您父親當年設立的文明驛站,如今已經擴建了三倍。"

被稱作裴公子的青年約莫二十出頭,眉眼間既有漢人的溫潤,又帶著胡人的深邃輪廓。他緊了緊背上那個用油布包裹的方形物件,那是父親裴行儉臨終前交給他的"星火匣"。

"康叔,你說沙州的萬國學堂,真的像父親說的那樣,各族孩童同席而學?"

老向導康留堂——昔日阿蠻的隨從,如今已是絲路有名的通譯——笑著指向城牆上的彩幡:"公子請看,那上麵寫的什麼?"

裴明遠眯起眼睛,隻見青灰色的城牆上,一長串各色布幡隨風舞動。最顯眼的是居中那麵赤色幡旗,上麵用漢文、吐蕃文、粟特文並列書寫著"文明同輝"四個大字。

"到了!"康留堂突然指著城門方向。一隊身著緋色官服的吏員正快步迎來,為首的官員手中捧著個鎏金托盤,盤中盛放的竟是——

"這是..."裴明遠瞪大眼睛。

"沙州長明分燈的燈灰。"官員恭敬行禮,"按裴老將軍遺願,特來迎您主持今年的"添燈禮"。"

沙州城西的萬國學堂前,裴明遠終於解開了那個神秘包裹。當"星火匣"開啟的瞬間,圍觀的各族孩童發出整齊的驚歎。匣中是一盞精巧的銅燈,燈身上密密麻麻刻著百餘種不同文字的"光"字。

"這盞燈,是用長安主燈台的燈灰混合七十六國進獻的金屬鑄成。"裴明遠將銅燈高舉過頭,"今日我們不僅要添燈油,更要添智慧。"

隨著他的示意,學堂裡的孩童依次上前。吐蕃孩子獻上一撮青稞,粟特孩子放顆葡萄乾,漢人學子則添一撮茶葉。最令人意外的是個金發碧眼的拂菻少年,他放入匣中的竟是片寫滿算式的羊皮紙。

"這是..."裴明遠好奇地展開。

"家父普羅科匹烏斯臨終前推算的《星距表》。"少年用帶著口音的漢話解釋,"他說,要把它放進最亮的燈裡。"

正午時分,當銅燈被點燃安置在學堂正廳時,奇異的一幕發生了——陽光透過特製的水晶窗,在燈焰上折射出七彩光斑,將那些算式投影在牆壁上,竟形成了一幅完整的星圖!

"快記下來!"沙州刺史激動地吩咐書吏,"這一定是普羅科匹烏斯大師說的"光算之術"!"

與此同時,長安城將作監內,晉陽公主正盯著桌上一堆奇形怪狀的琉璃器出神。這些由拂菻工匠與大唐匠人合作研製的"光儀",已經失敗了十七次。

"公主,歇會兒吧。"年邁的太醫遞上藥茶,"您都三天沒合眼了。"

小公主搖搖頭,拿起兩塊邊緣磨成鋸齒狀的琉璃片重疊在一起。當陽光透過琉璃照在牆上時,原本模糊的光點突然變成了清晰的文字——正是當年李承乾親筆所書的《文明訓》片段!

"成了!"晉陽公主跳起來,不小心打翻了藥碗,"快請陛下...不,我親自去!"

她抱著那堆琉璃片衝向大明宮時,沒注意到牆角有個綠眼睛的波斯少年正飛快記錄著什麼。這個名叫阿爾達希爾的年輕人,是已故星學家阿爾達的孫子,如今在將作監學習光學技藝。

兩儀殿前,禁衛軍見到滿頭大汗的晉陽公主正要行禮,卻被她擺手製止:"陛下在見誰?"

"回公主,是可薩汗國的新任可汗,還有..."侍衛壓低聲音,"三個大食叛軍首領。"

殿內的情形確實出人意料。李承乾端坐龍椅,階下跪著的三個大食人卻是將領裝束,鎧甲上還帶著乾涸的血跡。更奇怪的是,可薩可汗正用突厥語大聲嗬斥他們,而通譯似乎故意不翻譯那些粗話。

"兕子來得正好。"李承乾一眼瞥見妹妹懷中的琉璃片,"把你那個"光書"給他們看看。"

當《文明訓》的文字通過光影投射在殿柱上時,三個大食將領麵色大變。最年輕的那個突然用生硬的漢語問道:"這...這就是傳說中的"不滅聖火"?"

"非也。"李承乾起身走到光影前,"這是比火更永恒的東西——文明。"

原來這三人是大食東方軍團的反叛者,因拒絕執行焚燒圖書館的命令而被追殺。他們冒死穿越戰線,隻為求證一個傳說:大唐有種能永遠保存典籍的神奇技術。

"陛下!"晉陽公主突然跪下,"兒臣請命組建"光明衛",專赴戰亂之地搶救典籍!"

李承乾的目光掃過妹妹倔強的臉龐,又看向那三個傷痕累累的大食人。沉默良久,他突然問道:"你們可願做兕子的向導?"

最年長的將領以額觸地:"願以性命護文明之光。"


最新小说: 穿進腦殘末世小說裡殺瘋了 魔法辭條 盜墓:青青子吟,悠悠我心 盜筆:我的箭不可能那麼快 找不到工作的我與鬼同行 被困全息遊戲後 從阿茲卡班到霍格沃茨 異界縱橫:都市風雲錄 征服九大女帝後,我成就無上仙帝! 永光紀